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03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71.
纳米银广泛用于抗菌材料、医疗设备和其他抗菌产品。在纳米银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过程中,纳米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而水生生态系统是纳米银在自然界中重要的汇之一。本文以青岛近海为研究对象,采集现场海水进行实验室模拟培养,通过测定(48 h)不同浓度纳米银(0.5、5和50 mg/L)短期暴露下对表层海水中浮游细菌死亡率、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氨肽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纳米银对近岸海区浮游细菌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银胁迫下细菌生长和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高浓度组在培养4 h后死亡率达到最高值88.20%,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纳米银胁迫组活细菌数量缓慢恢复、死亡率逐渐减小;纳米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分别在培养4和8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8.58%和32.55%,在培养16 h后,酶活性开始缓慢上升,表现出对纳米银胁迫的适应性;纳米银组的蛋白质含量在培养8 h后达到最低,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9.80%,在培养后期同样有所升高,蛋白质含量接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纳米银对青岛近海浮游细菌的生长和活性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纳米银对细菌的抑制效应不同,纳米银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具有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在培养后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都有恢复,蛋白质含量上升,细菌死亡率下降,表明细菌对纳米银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2.
173.
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Ag的方法,探索了以NH4IrCl6做基体改进剂的最佳仪器工作条件。在取样0.2000g,定容25mL的情况下,方法检出限为0.010ug/g,用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其准确度(RE%)小于10%,10次测定的精密度(RSD%)小于10%。  相似文献   
174.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三元混养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实验于2009年5~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混养系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分析了各混养系统的饲料转化效率、氮磷利用率及产出投入比。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草鱼放养密度为0.77尾/m2时,既可以保证出池规格(>1 100 g/尾)又不影响收获产量(>8 400 kg/hm2),同时饲料转化效率(>52%)及氮磷利用率(N>30%,P>14%)也较高;鲢鱼放养密度为0.23尾/m2或0.45尾/m2,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对虾放养密度越大(48.9尾/m2),底质被污染程度越小。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混养模式:草鱼与鲢鱼混养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鱼0.45尾/m2;草鱼、鲢鱼和对虾混养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鱼0.23尾/m2凡纳滨对虾16.3尾/m2。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在HCl(或HBr)介质中410哌啶树脂对Au~(3+)、Ag~+、Tl~(3+)、Ga~(3+)和In~(3+)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被吸附金属离子的分组洗脱或分别顺序洗脱条件,拟定了地质样品中上述诸离子的分离富集程序。经地质标样分析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6.
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Ⅹ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银矿化积数呈明显带状分布,集中了矿体品位与厚度的分布规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矿体形态,特别是矿体的分枝情况.这对研究该区赋矿断裂的特征和勘探工程布置甚至储量计算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7.
王洪波 《岩矿测试》2007,26(6):505-506
废光谱感光板用自来水浸泡,剥离的乳胶经氢氧化钠和双氧水溶解后,在微酸性溶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出银,银沉淀经过滤和硼砂与碳酸钠的混合熔剂熔炼后得到成品银锭。采用建立的方案提取废光谱感光板中成品银的纯度达到95.4%,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低、环境污染小。  相似文献   
178.
河北丰宁营房-牛圈银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晓英 《地质找矿论丛》2000,15(3):261-266,281
研究了营房-牛圈矿床成矿物质基础,来源、分析构造控矿特征;认为深大断裂控制岩尔成矿带,线环交织构造控制流体,流切带控制矿空间位置;提出银矿宋属深源热流体隐暴-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9.
河南省桐柏银洞岭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守全 《物探与化探》2005,29(6):510-514
银洞岭银矿床属变质碎屑岩型银(金)矿床, 其成矿元素含量变化与歪头山岩组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密切相关, 歪头山岩组下部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Ag含量相对较高, 成为银矿体的直接赋矿围岩;蚀变作用导致成矿元素显著带入, 而对稀土元素的迁移影响不大;成矿热液的运移以渗流作用为主、渗透作用为辅;通过对银洞岭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评价标志的建立, 为该类型矿床的普查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0.
次火山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受次火山活动控制。铜多金属矿床与中酸性岩类有成因联系,银多金属矿床与酸性岩类关系更密切。中酸性火山一次火岩Cu的丰度值较高,酸性岩类Pb、Zn、Ag丰度值高,各自代表原始岩浆为富含矿源质的。稀土元素表明,与铜矿有关的岩浆同熔型,而与银多金属矿有关的为地壳重熔型。矿床是在中低温、低盐度条件下形成的。其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晚阶段或燕山晚期,其年龄值为78Ma~147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