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33篇 |
免费 | 4513篇 |
国内免费 | 307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50篇 |
大气科学 | 1240篇 |
地球物理 | 3236篇 |
地质学 | 11230篇 |
海洋学 | 1685篇 |
天文学 | 161篇 |
综合类 | 1068篇 |
自然地理 | 9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79篇 |
2023年 | 636篇 |
2022年 | 718篇 |
2021年 | 740篇 |
2020年 | 693篇 |
2019年 | 756篇 |
2018年 | 566篇 |
2017年 | 566篇 |
2016年 | 622篇 |
2015年 | 683篇 |
2014年 | 915篇 |
2013年 | 834篇 |
2012年 | 899篇 |
2011年 | 862篇 |
2010年 | 822篇 |
2009年 | 787篇 |
2008年 | 790篇 |
2007年 | 722篇 |
2006年 | 723篇 |
2005年 | 556篇 |
2004年 | 617篇 |
2003年 | 598篇 |
2002年 | 540篇 |
2001年 | 579篇 |
2000年 | 431篇 |
1999年 | 429篇 |
1998年 | 532篇 |
1997年 | 560篇 |
1996年 | 517篇 |
1995年 | 493篇 |
1994年 | 421篇 |
1993年 | 375篇 |
1992年 | 377篇 |
1991年 | 387篇 |
1990年 | 419篇 |
1989年 | 379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9篇 |
1975年 | 11篇 |
195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滑坡治理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目前国内外滑坡治理方法进行总结综述,例举了滑坡治理的几个实例,指出了滑坡治理的优先考虑方法。 相似文献
62.
选取福建地震台网"十五"观测系统2009—2015年记录的748个M_L≥1.0地震事件,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福建区域波速比值和泊松比值,并绘制二者空间等值线图,分析其分布特征,讨论波速比值高低与震级大小和震源深度的关系,结果发现,波速比大小与二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3.
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土地经济系数的设置意义和目标,针对全国分县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提出并分析比较了统计指标法和分区样点法等思路及其数学处理方法。其中统计指标法中的农业产值消耗法基础数据来源可靠、便利,便于操作,计算结果较好,符合土地经济系数含义要求。 相似文献
64.
“能源概述”一节.概念较新而抽象.专业名词术语较多。鉴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原来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且实际接触有限,故在较短的学时内,让学生理清、掌握之一确有一定难度。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人手,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65.
软土地下工程抗震数值模拟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抗震安全性能设计和评估的需求,并基于目前缺少完善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专门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重点阐述了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地下工程数值模拟和分析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三方面问题:计算范围、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和边界条件。着重分析了有限元网格的划分、土一结非线性接触问题和不同边界条件的适用性,以及这些建模条件对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对基于数值手段开展地下工程抗震安全性能的计算、分析和评价,制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或规程,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6.
理论研究表明:(1)瞬变电磁(TEM)测深能探测在一个扩散深度复盖层下面的隐伏不均匀体;(2)测量感应电压的常规近区TEM测深,其探测深度与场源量(I·A)和大地电阻率ρ(1/σ)的1/5次幂成正比,与噪声水平(ηv)的1/5次幂成反比。根据上述结论表达式,计算了LC型微机电法勘探系统(以下简称为LCPS)的16个采样时间的探测深度(ρ_效变化),归纳了LCPS的最小探测深度随ρ_效的变化情况;计算了正方形回线大小不同,发射电流不同、ρ_效不同以及ηv不同的最大探测深度,具体分析了影响最大探测深度的因素,从而对LCPS的探测能力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例计算说明。 相似文献
67.
用解析分析、时域有限差分、时-频分析的方法,以地面中心回线装置和阶跃脉冲激励源为例,分析讨论了瞬变电磁测深法的勘探深度问题,以便为野外勘探工作设计提供依据,达到预期的探测目的.解析计算证实了瞬变场在地下以有限速度传播,数值模拟表示出了准静态条件下瞬变场的反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时间域电磁场遵循因果律,瞬变电磁法的探测深度主要由观测时间决定. 瞬变电磁场的初始传播速度与大地电阻率无关,继后在大地色散作用下,阶跃脉冲前沿逐渐变得平缓,各频率分量的传播速度与电阻率有关,在低阻地层中探测同样的深度需要较长的观测时间. 最大探测深度是在给定时间内电磁波往返地下某一深度的单程距离,最小探测深度受仪器性能的限制,但是埋藏较浅的异常体也有可能在晚时段被观测到.从时-频密度谱中可得到瞬变电磁场信号时间与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8.
69.
70.
我国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地形效应研究与影响校正是电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重要问题,忽略地形影响将造成数据解释的较大误差.为了避免复杂的地形效应,实际勘探中尽量将发射源与接收点布置在地形平缓处,但源内仍然可能存在水坑、空洞等小型地形对电磁响应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基于有限元法实现了频域、时间域电磁法三维数值模拟,构建了大回线源内含凹陷地形的多种勘探场景,分析了地形尺寸、填充介质变化对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文中通过与均匀半空间解析解、前人的块状高导体模型的数值结果对比,验证了基于有限元法的频域、时域电磁法三维正演的正确性和精度.在矩形回线源内构造了不同尺寸的凹陷区域,将凹陷区域填充空气、雨水介质模拟空洞和水坑,以均匀半空间响应为参考,定量考察了空洞、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回线源内地形对电磁响应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较高频段和时间域早期,水坑对电磁响应的影响显著高于空洞,在实际勘探中,应尽量避开水坑,而存在较小空洞时,可忽略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