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59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通过对风陵渡-三门峡晋豫间黄河峡谷的地貌考察和 1 :50000 地形图(1970年)的分析,初步查明了黄河南岸黄土状沙丘的分布特征。选取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阌底约75m高的黄土状沙丘剖面进行了观测和取样。根据该剖面的粒度分布特点,选取中颗粒(40~90μm)石英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研究。采用简化SAR法测量样品的等效剂量(De),其中5个样品与SAR法测量的De值对比,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对阌底剖面自上而下19个样品运用简化SAR法做了OSL年龄测定,其中8个还进行了4~11μm细颗粒石英简易多测片再生法(SMAR)OSL测年,两个粒级石英的OSL年龄测定值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一致。初步结果表明,晋豫间黄河峡谷阌底黄土状沙丘发育不晚于距今约5.5万年前,并延续到全新世初期,风沙堆积速率在3.2万年前后曾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2.
声波探测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号发射频度,可以获得高品质浅地层剖面,显示出沉积地层的结构与构造细节、斜层理等三角洲沉积标志特征。展示了渤海湾西部浅地层声纳探测原始记录。探测发现,在大沽口以东27km处存在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埋藏槽谷,涉及地层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与全新世中期。宽达几百米到1km,深约30m,走向北北西,形成时代距今约5000~6000a,可能代表了某种重大地质事件,其成因有溺谷充填和构造断陷2种可能。  相似文献   
83.
李端生 《吉林地质》1995,14(4):63-68
长春市北西或北北西向扭性断裂或断裂带是客观存在,它对长春市深部地下水循环与循存起控制作用,是深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导水通道,且大都为富水带。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或断裂带起阻水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笔者于长春北郊贫水区,利用这一新理论,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多种水文物探手段布孔凿井,打出一口水量丰富的优质矿泉水井,进而验证了北西向富水说,了箕市深部地下水赋存规律的新认识,此说不但对长春市供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4.
长江中下游金属矿找矿前景与找矿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津 《中国地质》2008,35(5):771-802
本文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点,提出今后深部找矿的主要对象是:找隐伏含矿岩体及有关的各类矿体,找岩体中的大型斑岩型矿床,找受岩体和五通砂岩联合控制的层状矿;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中要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强调应发挥包括重力、磁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岩性探测仪及多种天然地震法和化探方法等综合方法的作用,并与地质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密切结合;讨论了方法应用试验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章最后一部分是从本区大地构造的演化探讨了区域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前景,认为这一地区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挤压造山带及其前陆区,在岩石圈强烈挤压下形成地壳增厚和深部物质的挤出折返,使深部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层推到地壳浅部;深部生成的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及地幔熔融岩浆同时上侵;生成大量钙碱性岩浆并存储在中地壳部位,通过长期与中下地壳金属物质进行交换,形成矿液的集中优势,通过后期出现的张性断裂构造而进入地壳表层,再经过与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成矿作用后沉淀成矿。归纳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造山带一种新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85.
大连市滨海河谷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一,至2005年城市缺水为11 042.5×104m3,占需水量的17.1%,其中大连城区(金州以南地区)缺水9 890×104m3,占缺水量的89.6%.开发利用滨海河谷地下水资源,建立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不仅可以治理大连地区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增加水资源量,满足当地农业及生活用水,同时可弥补城市供水的不足.根据前人工作成果分析及野外实地勘查,大连市适于建设河谷型地下水库的滨海河谷有22条,建成后的总库容量103 602.9×104m3,开采资源量25 766.88×104m3,可增加开采资源量1 2 542.45×104m3.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利用新的太阳EUV辐射资料、中性大气结构模式及大气成分的吸收及电离特性,计算了100—200km大气的光电离率随高度、太阳天顶角及太阳活动的变化,求得了E-F1谷的变化特征;利用完整的光化模式求得了电子密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及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并与IRI模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太阳活动指数与光电离率间的相关关系一般为正,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或在天顶角大于临界值Xcr=60°时,两者之间可出现负相关;2.太阳活动明显地影响E-F1谷高与谷厚,当天顶角不变时,谷高与谷厚均与太阳活动成正相关;3.本模式与IRI间的偏差因子明显随高度及太阳天顶角而变化.  相似文献   
87.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土壤水  相似文献   
88.
A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the 2·5D elastodynamic scattering problem is presented and validated. The formulation is a straightforward extension of the Discrete Wave number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DWBIEM) originally proposed by Kawase1 for 2D scattering problems and subsequently extended to the 3D problem by Kim and Papageorgiou.2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reen's function which is appropriate for a boundary formulation of the 2·5D elastodynamic scattering problem is the one corresponding to a unit force moving on a straight line with constant velocity. Such a Green's function is deriv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formulation may be used to study the wavefields in models of sedimentary deposits (e.g. valleys) or topography (e.g. canyons or ridges) with a 2D variation in structure but obliquely incident plane waves. The advantage of a 2·5D formulation is that it provides the means for calculations of 3D wavefields in scattering problems by requiring a storag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2D calculations.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地质地貌、氡射气测量等手段,对 1902 年汪清 6.6 级地震事件和图们江。流域新构造运动进行调查研究,重新认定了 1902 年汪清 6.6 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 ( 东经 129 ° 24, 北纬 43 ° 26 ); 确定了东阳穹房沟 NW 向压剪性断裂为活动性断裂,是发生 1902 年 7 月 3 日 6.6 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该断裂附近的主压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90.
咸阳渭河高漫滩沉积洪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咸阳高漫滩XY剖面中116个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资料得出,渭河约120年来形成的高漫滩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很好地指示洪水变化的指标。XY剖面最上层为2003年大洪水沉积,最上层之下的其它15层为古代洪水发生时期形成的沉积层,整个剖面记录了16次规模较大的洪水。XY剖面随深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节律,其中第1、3、5、7、9、11、13、15层粒度组成较第2、4、6、8、10、12、14、16层细。在充分考虑了因洪水沉积逐步叠加引起的地形增高对粒度成分的影响之后,可以确定这16个阶段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第12阶段>第15阶段>第6阶段>第9阶段>第16阶段>第1阶段>第5阶段>第14阶段>第7阶段>第11阶段>第3阶段>第13阶段>第8阶段>第10阶段>第4阶段>第2阶段。其中第12、15、6、9、16、1阶段的洪水规模较第5、14、7、11、3、13、8、10、4、2阶段洪水规模更大。根据2003年河漫滩上的洪水沉积层粒度成分和洪水深度为2.2 m左右确定,所研究的剖面中第6、9、12、15、16、1层形成时的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大于2.2 m,第5、14、7、11、3、13、8、10、4、2层形成时的洪水深度小于2.2 m。通过与现代大洪水发生时期年降水量的对比可知,这些大洪水发生的主要是渭河流域一些地区当年降水量显著增加造成的。在这16个洪水阶段之间没有洪水发生的阶段是降水量正常或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