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近年来,川西地区在雷口坡组顶部钻遇优质储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芯、薄片、录井、测井、常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的分析,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雷顶储层受不整合面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彭州地区雷顶发育裂缝型灰岩储层,储层发育不受不整合面影响;新场地区雷顶发育孔隙型白云岩储层,不整合面对储层有改善作用;回龙地区雷顶发育石膏溶蚀孔、洞型岩溶储层,不整合面对储层发育起控制作用。岩性和微古地貌是影响川西地区古岩溶作用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回龙地区广泛发育的规模性岩溶储层是川西雷口坡组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372.
不整合结构与不整合面结构具有不同的属性及特征.本文在分析不整合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异岩不整合等3大类不整合的结构构造,划分出10个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不整合亚类.重点针对不整合面下的构造变形特征、不整合结构类型的平面分布、不整合面上的初始沉积物、物源及其层序结构等展开了精细研究,对不同结构类型的不整合形成运动学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为例,在盆地尺度,解析不同区域不整合结构类型的特征、性质及差异.现今保留的志留系与奥陶系不整合在盆地中南部广大地区呈角度不整合,在阿瓦提-满加尔坳陷南部、巴楚隆起中西部、塔中隆起北部为低角度、北倾的单斜角度不整合;在塘古兹巴斯凹陷表现为中-低角度的断褶不整合,呈北东向展布,在巴楚隆起东部及塔中隆起的南部局部也存在北东向展布的断褶不整合.在盆地北部塔北隆起西部局部存在褶皱不整合,东部存在低角度、南倾、单斜不整合.而盆地中部在阿瓦提-满加尔凹陷中北部、塔东凹陷东北则以平行不整合为特征.结合沉积地层发育及构造演化分析,恢复了志留系沉积前构造古地理,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混积陆棚沉积、中部碳酸盐岩台地被逐渐淹没,满加尔及英吉苏凹陷为盆地相沉积.伴随着盆地南缘西昆仑-库地洋、南阿尔金洋的闭合及碰撞造山,在盆地南部主体为南北向的缩短,塘古兹巴斯凹陷为南东-北西向缩短,且变形强度明显大于南北向的缩短.因此,盆地南部的南东-北西向挤压作用是该期最活跃的构造作用,和田古隆起北部、塘古兹巴斯凹陷北东向加里东期褶皱带西北部,应是塔里木盆地第一期油气大规模运移聚集的有利区,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整合结构的解剖,尝试区别分析不同期次构造事件的作用及效应,识别单一构造事件(或构造运动)在构造古地理重建及成藏、成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3.
李勇  苏德辰  董顺利  颜照坤  贺佩  闫亮 《岩石学报》2011,27(8):2413-2422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与下伏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属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标志了扬子板块西缘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该底部不整合面位于晚三叠世马鞍塘组与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之间,显示为平行不整合面或角度不整合面,在接触面上发育冲蚀坑、古喀斯特溶沟、溶洞、溶岩角砾、古风化壳的褐铁矿、黏土层及石英、燧石细砾岩等底砾岩。该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不断地切削下伏地层,且均发育岩溶风化面,上覆的晚三叠世地层沿不整合面向南东超覆,显示了从整合面到不整合面的变化过程,并随着逆冲楔的推进向南东方向迁移,其超覆线、侵蚀带和相带的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底部不整合面显示为典型的前陆挠曲不整合面,标志着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扬子板块西缘挠曲下降和淹没过程,底部为古喀斯特作用面,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建造,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表明底部不整合面和前缘隆起的抬升是扬子板块西缘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本次在对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的风化壳、残留厚度、地层缺失、剥蚀厚度、地层超覆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和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的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均介于3~18mm·a-1之间,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5~15mm·a-1)相似,因此,可用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的迁移速率和地层上超速率代表逆冲楔推进速率。但是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很小,介于0.02~0.08mm·a-1之间,仅为逆冲楔推进速率的1/100。  相似文献   
374.
魏民  仇永炎 《气象学报》1995,53(2):238-246
利用ECMWF提供的9a(198O-1988)资料,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500hPa全球东西风带的角动量和EP通量的季节过渡。结果发现:不仅角动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急变,而且反映波活动的EP通量也存在相应的季节性急变。另外,季节性急变的发生时间在东西风带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75.
皖南歙县许村花岗闪长岩体定位问题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大陆东南边缘构造演化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争论问题之一是:皖南雪峰期许村花岗闪长岩体是构造定位还是侵入定位。经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石薄片研究确认许村岩体侵入于元古界上溪群(相当于板溪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尽管在岩体的南部边缘与围岩有构造接触,但在岩体的西部边缘上溪群被接触变质形成角岩是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376.
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伟  闵伟  尚冰  石红霞  贾容 《地球科学》2007,32(2):219-226
为了深入了解地层油气藏成藏过程和动力机制, 对济阳坳陷地层型油气藏的分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 从静态和动态2方面入手分析其成藏模式.根据地层型油气藏与不整合面的关系首次提出“不整合体”的概念.分析了不整合体对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起作用的差异性, 建立了不同的成藏模式.探讨了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 指出浮力是地层型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 构造应力的突然释放是油气幕式运聚的触发机制, 地层型油气藏的成藏过程表现为具幕式特征的相对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377.
老挝甘蒙省晚白垩世农波组下段孢粉分析及成钾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挝含盐地层农波组成盐及成钾时代的研究对于阐明整个呵叻盆地的演化规律和钾盐矿床成因有着重要意义。在农波组的年代学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老挝甘蒙省文泰矿区ZK012钻孔钾盐层上覆泥岩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其孢粉组合Classopollis-Ephedripites-Exesipollenites,结合Callistopollenites、Normapolles、Cicatricosisporites、Clavatipollenites、Asteropollis等特征分子的发现,我们将该孢粉组合时代定为晚白垩世的土伦期-桑顿期;孢粉及沉积相所反映的气候环境为干旱炎热的热带-亚热带环境。同时,通过对同区域的ZK309钻孔对比分析,该钻与ZK012钻孔具有相似的沉积序列,钻孔底部出现的蒸发岩与砂岩的不整合面,标志着一次构造运动,呵叻湖盆边缘隆升封闭,使卤水在这种较大的圈闭构造内得以留存,并在持续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沉积了巨厚的钾盐矿床。  相似文献   
378.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志留世西别河组的区域构造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允平  苏养正  李景春 《地质通报》2010,29(10):1599-1605
晚志留世西别河组是发育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套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西别河组广泛角度不整合在蛇绿混杂岩、岛弧火山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之上,揭示了其下伏杂岩之间的区域构造关联性,是内蒙古中部地区曾经发生过加里东期陆壳增生作用过程的证据。西别河组具有与欧洲老红色砂岩类似的区域构造学意义。  相似文献   
379.
不整合分析及其在陆相盆地构造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讨论了3个问题,即不整合分析及其在研究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中的意义;不整合分析及其与构造运动和盆地改造的关系;与不整合有关的圈闭类型。通过上述的不整合分析,可以获得以下结论:正旋回地层的超覆(或上超)是在拉张或中性构造背景中产生的,而反旋回地层的退覆和削截一不整合则是在挤压构造环境中发育的;复合递进型同构造不整合与内陆前陆盆地边缘挤压隆起的加速和减速上升有关。根据不整合面下被削截岩层的构造变形和侵蚀厚度可以推断出由构造运动所造成的盆地改造程度和与不整合有关的地层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380.
西天山广泛出露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其与下伏地层(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前石炭纪褶皱基底)之间呈广泛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接触。通过对这些角度不整合面及大哈拉军山组底部冲洪积相碎屑岩或陆相火山岩特征的研究,认为该不整合面代表了一次强烈的褶皱、隆升造山事件;不整合面之上初始沉积物地层序列是天山石炭纪后碰撞裂谷盆地新一轮沉积旋回的起点。取自大哈拉军山组底部粗碎屑岩中夹层安山岩样品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为359±2.3Ma,这一年龄值不但限定了这一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而且代表天山后碰撞裂谷盆地的开启时间。因此,天山古生代洋陆转换时限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之交,随后,天山造山带进入后碰撞裂谷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