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山东半岛南海岸3个地点虾池内的蟹类组成、分布和携带病毒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用敌百虫和次氯酸钠对天津厚蟹(Helicana fridens)进行了杀灭试验。发现虾池内的蟹类组成相对简单,蟹洞分布 85%集中在水位线以上 100 cm至水位线下 30 cm区域内;敌百虫对天津厚蟹的 96 h半致死浓度 LTD_(50)(96 h)=1.25×10~(-6),96 h全部将天津厚蟹杀死的浓度为 2.75×10~(-6);次氯酸钠(以有效氯计)对天津厚蟹的 72 h半致死浓度为 LTD_(50)(72 h)=63.8×10~(-6),72 h内将天津厚蟹全部杀死的浓度为 111.1×10~(-6)。  相似文献   
62.
词频反文档频率是文档特征权值表示的常用方法,用以评估单词对于语料库中的其中一份文件的重要程度。通过合理映射病例库与语料库的词汇关系,对词频反文档频率模型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词频反文档频率模型应用到针灸处方疾病症状权重挖掘中,计算出疾病所对应的各种症状权重。实验统计了106种疾病,其中与临床诊疗经验相符合的有84种,准确率达79.2%,实验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得到较好的疾病症状权重鉴别效果。  相似文献   
63.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沿海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损失惨重。本文报道该病的特点、症状及危害,并在患病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的中肠、肝胰腺的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及腹肌纤维间质中发现大量具有囊膜的杆状病毒。通过病毒引起宿主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无包涵体等特性分析,认为该病毒属于有囊膜杆状病毒科C亚群,不同于已知的对虾所有杆状病毒,为对虾的一类新致病病毒。文中还分析了主要致病原因,通过调查和试验提出8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4.
POSSIBLEHYDROGEOCHEMICALPRECONDITIONSFORKASHIN-BECKDISEASEINTRANSBAIKALIA¥ZamanaLeonidVasilevich(ChitaInstituteofNaturalResou...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从水产无脊椎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论述其来克丁物质的功能;来克丁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相互作用中有关来克丁、微生物种类,作用部位和作用物质等。从来克丁在水产无脊椎动物识别外来物质,包括抵御病原体的作用看,健康发展的水产业之一项关键任务便是认识和掌握来克丁在御防病害活动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66.
“五运六气”与气象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951~1980年郑州地区的气象要素(气温、风速、降雨量)的距平值与“五运六气”学说所推论气象作对比分析,两者结果比较一致。继之,收集了1953~1983年同一地区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这6种病在1983年以前均无疫苗或无有效预防)的流行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发病率与气候变化有较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类立克次体(RLO)对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引起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在急性坏死破坏期内,RLO导致外套膜、鳃、消化管、肝胰腺、生殖腺腺管及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等多器官组织的变性坏死,使器官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破坏程度与RLO包涵体的数目密切相关,而细胞的破坏与细胞内RLO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到大量数目密切相关.鉴于此,将RLO引起的珍珠贝病称为类立克次体病(RLO病).RLO病呈急性变质性炎症和慢性增生性炎症病理,在前者细胞呈现崩解性坏死、溶解性坏死和退变性坏死;在后者存在实质细胞增生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纤维细胞并形成纤维化.根据炎症病理的发展过程,RLO病可分为急性坏死破坏期和慢性增生修复期.  相似文献   
6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养心活血通脉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Herb、TCMID平台检索养心活血通脉汤成分及作用靶点;经GeneCards、OMIM、DisGeNET平台获取稳定性冠心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由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Tools软件进行有效成分与和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养心活血通脉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黄芩素、丹参酮ⅡA,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关键通路为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有效成分与各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较好。结论:养心活血通脉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作用机制主要为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9.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虽没有后世疫病之名目,却真实记载了大量辨治疫病之证治方药的条文及案例经验。笔者抚今追古,重温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体认,并引证了当代诸多医家名宿之论,认为《伤寒论》堪称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奠基之作。《伤寒论》虽以辨治寒疫及寒湿疫为主,但也包括湿热类、热毒类及瘀毒类疫病的证治。其所论及疫病的类型及疑似病种,寒湿类疫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及其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腹泻(寒性)及寒性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温热类疫病最为确定的是“黄疸”和“下利”,其证候与现代所谓急性病毒肝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相同;该书还开示了辨治热毒疫、瘀毒疫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还从《伤寒论》全篇整体分析,体悟到张仲景以“正邪博弈”为核心理念辨治外感疫病的思想,分别采取以祛邪为主、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扶正并重的治则大法;并开创了病证结合、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70.
Impact of global change on transmission of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obal change,which refers to large-scale changes in the earth system and human society,has been changing the outbreak and transmission mode of many infectious diseases.Climate change affects infectious disease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humidity and radiation influence infectious disease by modulating pathogen,host and transmission pathways.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droughts and floods directly impact the outbreak and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Climate change indirectly impacts infectious diseases by alter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including its underlying surface and vegetation distribution.In addition,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re a driving force for climate change and an indirect forc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transmission.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are a root cau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transmission.Rapid urbanization along with poor infrastructure and high disease risk in the rural-urban fringe has been changing the pattern of disease outbreaks and mortality.Land use changes,such as agricultural expansion and deforestation,have already changed the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Accelerated air,road and rail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may not only increase the transmission speed of outbreaks,but also enlarge the scope of transmission area.In addition,more frequent trade and other economic activities will also increase the potential risks of disease outbreaks and facilitate the spread of infectious dise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