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745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从构造变形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华南地块西南缘前震旦纪各岩石单元野外露头上的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识别出不同期次变形构造的形态和位态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划分变形构造的世代,结合近年来年代学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期次变形构造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在华南地块西缘基底岩石单元中,发育格林威尔期的变形构造,其构造形迹东西向展布,该期构造变形的强度,在康滇地区各岩石单元中具有不均匀性,在野外露头上见到的格林威尔期小型紧闭、倒转褶皱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周边的基底岩石单元中,而其南部的滇中地区,同期的褶皱构造相对较弱。根据格林威尔期构造位态特征,推断形成该期变形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向为南北向的挤压运动。  相似文献   
52.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陆块东南缘凤台组归属于震旦系或寒武系尚无定论,影响了对华北陆块震旦纪与寒武纪转折时期的古构造、古地理和古生物的重大质变事件的探讨。本文根据下震旦统顶部与凤台组之间裂离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的讨论,以及凤台组夹层粉砂质泥岩620Ma的Pb-Pb等时线年龄,基本厘定出凤台组时代为晚震旦世。  相似文献   
53.
使用多桩段边坡的角点数据插值生成边坡场景的地形数据,运用OpenGL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多桩段边坡的3维建模。使用分块纹理映射的方法,克服了OpenGL渲染机对影像纹理大小的限制。应用低分辨率纹理映射和选择边坡增强纹理分辨率的映射的方法实现了场景的快速建立和漫游,解决了对多桩段边坡的大场景渲染效率与分析时需要的视觉效果的冲突问题。研究成果能够被用于实际工程中,为边坡的辅助设计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4.
西藏拉萨地块乐平统以海相与陆相沉积并存为特征。海相乐平统含复体珊瑚Waagenophyllum、■类Reichelina和有孔虫Colaniella。陆相乐平统含两类植物群,一类发育于措勤盆地中北部地区,为舌羊齿植物群分子Glossopteris、Noeggerathiopsis、Phyllotheca和华夏植物群分子Pecopteris、Sphenopteris共生的混生植物群;另一类主要发现于改则县下岗江和昂仁县贡久布地区,以Lepidophylloides、Paracalamites、Pecopteris等华夏植物群分子为主。根据沉积层序分析,拉萨地块乐平世时表现为整体上升。藏南喜马拉雅特提斯带的乐平统以产有冈瓦纳型Glossopteris植物群、冷水型单体珊瑚Cyathaxonia和腕足动物群为特征,并且从曲布组到曲布日嘎组表现为海进的沉积序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特提斯带乐平世在植物群、动物群以及沉积层序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因此,拉萨地块在晚二叠世已基本脱离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三肇凹陷和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断裂密集带与油气分布叠合的方法,分析断裂密集带在油气成藏分布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35条断裂密集带,尚2井区块扶杨油层发育9条断裂密集带;油主要分布在断裂密集带两侧,少量分布在断裂密集带内部.断裂密集带对油运移的控制作用表现在2方面:(1)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为油输导断裂;(2)断裂密集带不利于油横穿其侧向运移,但可沿其侧向运移.断裂密集带对油聚集的控制作用表现在2方面:(1)断裂密集带两侧的地垒和断阶构造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2)断裂密集带内部的背形构造也是油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6.
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典型断面表土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区域沿接近降水量最大梯度线方向系统采集了表土(包括沙漠和土壤)样品,详细研究了其环境磁学、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等环境替代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断面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并含有赤铁矿.阿拉善高原表土中磁性矿物颗粒多为多畴(MD),总体含量偏低,磁性矿物中硬磁组分含量较高;黄土高原区表土中磁性颗粒多为准单畴(PSD),总体含量偏高,磁性矿物中软磁组分含量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干旱地区,频率磁化率与降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常用的磁化率不能较好地反映降水量变化.本研究指示在干旱地区应用单一磁化率指标解释环境变化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57.
The Corinthia lode‐gold deposit in amphibolite‐facies greenstone belt rocks in the Southern Cross Province of the Archaean Yilgarn Block contains a largely undeformed pegmatite dyke emplaced during the last phases of movement along the Fraser's‐Corinthia shear zone.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shear zone development were synchronous, and a Pb‐Pb isochron age of 2620 ±6 Ma for pegmatite emplacement either indirectly dates mineralization, or places a minimum age constraint on the timing of mineralization. This age is in accord with a broadly synchronous dominant episode of Archaean lode‐gold mineralization throughout the Yilgarn Block.  相似文献   
58.
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我国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它包括航磁数据的假彩色图、立体阴影图、卷积滤波、指数滤波及局部自适应增强(LAHE)等图像。本文在研究了这些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基础上,对其所反映的地质实体及其演化和各种构造形迹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建立了华北亚板块的地震构造立体格架,并运用走滑断裂带间块体转动模型,对本区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克东  王莹 《地质学报》1995,69(1):16-30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形成了大陆缘火山-  相似文献   
60.
边坡岩体块体稳定性分析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提出了复杂形态块体几何建模的切割法, 在此基础上, 对石根华等人提出的块体理论作了改进和完善。并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 开发了一套实用方便、实用的边坡岩体块体稳定性分析系统。经大量的实例 (例如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 )检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可以作为对边坡中复杂形状块体稳定性进行现场快速评价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