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2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92篇
地质学   1297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7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BRUPT CHANGE OF LAKE ENVIRONMENT IN WEST CHINA: AN EVIDENCE FOR GLOBAL CLIMATE WARMINGtheNational(G19980 4 0 80 2 )andCAS’sKeyProjectonTibetanPlateauResearch(KZ951 A1 2 0 4 )  相似文献   
992.
报道了大柴旦盐湖DC1303沉积剖面硼矿层及其下伏沉积地层的矿物学、有机质烧失量(LOI)等环境指标的研究结果,首次探讨硼矿层下伏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沉积以来大柴旦湖水水化学演变及其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联。根据剖面的岩性、矿物组合和有机质烧失量(LOI)将研究剖面划分为3个沉积单元:I.灰黄色粉砂质粘土层(623~423cm)、II.灰黑色淤泥夹结核层(423—407cm)、III.柱硼铁石矿层(407—395em)。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底硼矿层形成之前的较长时期内,大柴旦湖是碎屑沉积为主的非盐湖相沉积环境,直到单元I顶层20cm沉积物中才开始出现少量石膏。此后快速进入硫酸盐型盐湖沉积阶段(II)和湖底柱硼镁石矿层形成阶段(Ⅲ)。有机烧失量在I1、I2和I3单元中呈阶段性增加预示区域气温稳步上升,由此导致山区降水量增加和湖区蒸发量增强。湖泊环境变化是区域水文气候条件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基于GIS的玛旁雍错流域冰川地貌及现代冰川湖泊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西藏玛旁雍错流域冰川地貌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流域内近30 a来冰川和湖泊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4-2003年玛旁雍错流域冰川总面积减少了7.27 km2,平均退缩速率0.24 km2·a-1;湖泊总面积减少37.58 km2,平均退缩速率1.25 km2·a-1.多时相的监测表明,冰川在加速退缩,且阳坡冰川的消融速度大于阴坡,坡度陡、面积小的冰川消融比例大于坡度缓、面积较大的冰川;湖泊面积先减少后有所增加,但总面积还是减少了,不少小湖泊消失.分析流域附近气象资料可知,气温上升和降水量减少是玛旁雍错流域内冰川消融与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这样大规模的城市人工湖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在平均湖深4.5 m的前提下以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研、室内外试验、水质分析及数值分析计算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龙湖开挖及防渗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湖主湖区开挖宜采用干法和湿法相结合的“综合开挖”方案;防渗宜采用水中抛土和碾压铺盖相结合的方案,这样既能保证成湖,又不会对周边地区地下水系统和地质环境造成大的影响,还能满足水质要求,从施工设备和工程投资角度来讲也是合理可行的。另外,在龙湖正式开挖之前,应先在现场进行试挖工程,对开挖、防渗设计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95.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结合沉积物岩性、粒度组成、孢粉和有机碳同位素等,分析了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及该区域近9 000 a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江陵湖泊沉积物记录了该区湖泊水体逐渐减小直至消亡的过程,气候环境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1)8 900~6 300 a B.P.为水体较深、面积较大的开阔湖阶段,气候暖湿;(2)6 300~4 700 a B.P.为面积较小、水体较浅的潴水湖阶段,气候干旱;(3)4 700~3 400 a B.P.为面积更小、水体更浅的洼地湖阶段,气候偏暖偏湿;(4)3 400~2 500 a B.P.为湖沼泥炭发育阶段,气候暖湿;(5)2 500 a B.P.以来,由湖泊及湖沼堆积转化为洪水漫滩堆积,古云梦泽开始萎缩,气候变干。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所记录的区域气候干湿变化与国内邻近区域(特别是鄱阳-洞庭湖区)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沉积物粒度研究是恢复区域古降水等气候环境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中国盐湖钾盐5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宣之强 《盐湖研究》2000,8(1):58-62
从中国盐湖钾盐 5 0年回顾 ,充分阐述了中国盐湖资源多、大、富、全等特点 ,及科学家们取得的科技成果。针对中国盐湖钾盐综合利用和高值化开发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东濮凹陷西洼南段老第三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濮凹陷西洼南段老第三系属地堑型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三角洲相、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以及湖泊相。两条边界断层,尤其是西侧长垣断层的活动性控制着该区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断层活动强烈时,湖盆水域扩大,湖水加深,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及深湖-半深湖沉积;断层活动减弱时,水体变浅或干涸,湖盆被充填,主要发育冲积扇或河流相沉积。  相似文献   
998.
在 CHINARE- 1 5考察期间对中山站及毗邻地区的湖泊和冰雪进行了采样。它们的CODMn指数与中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 ,可分为三类 :一类水质所占比重最大 ,大约为56% ,二类和三类分别为 37%、7%。各类水体的 CODMn指数主要为自然源所贡献 ,人为污染不明显。湖水的 CODMn指数是生物生长状况、有机质含量、盐度和水体氧化还原程度的综合体现 ,新鲜降雪样的 CODMn指数指示了该地区的大气洁净度。  相似文献   
999.
新疆艾比湖荒漠生态保护区建设条件评价及规划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李文华  郭江平  赵强 《中国沙漠》2000,20(3):278-282
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地势低洼,荒漠地类多样,是一些珍稀的荒漠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植物种群保存完整,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这里地处著名的阿拉山口大风通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艾比湖干缩引起的风沙灾害加剧了荒漠化进程,已危及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划定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十分紧迫的。作者着重论述了建立保护区的依据及条件,对保护区进行了区划并提出了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sediment cladoceran and chironomid communities to lake depth was analysed in 53 lakes distributed across timberline in northern Fennoscandia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he study sites are small and bathymerically simple, with water depth ranging from 0.85-27.0 m (mean 6.36 m). Maximum lake depth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explaining the cladoceran distributions and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explaining the chironomid distributions in these subarctic lakes, as assessed on the basis of a series of constrained RDAs, Monte Carlo permutation tests, and variance partitioning. Quantitative inference models for maximum lake depth were created for both groups of animals. Well-performing calibration functions for predicting lake depth were obtained in each case using linear 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 regression and calibration, weighted averaging (WA) with an 'inverse' deshrinking regression, and weighted averag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WA-PLS).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s of lake level fluctuations should be possible from cladoceran and chironomid core data with a root mean squared error of prediction (RMSEP), as estimated by jack-knifing, of about 1.6-3.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