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9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1846篇
地质学   2892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128篇
综合类   322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80年代至200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9等震例研究,获取与2003年7月大姚Ms6.2、Ms6.1地震和10月民乐-山丹Ms6.1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①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1年内异常场地数远超过场地总数的1/3,相对近源区异常在发震地区占一半;②大姚Ms6.2地震前半年内,盐源-丽江地块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北东向延伸的川滇交界地区异常明显增多,相对集中。2003年7~9月大幅减弱;而鲜水河断裂、楚雄-通海断裂南段有所增强;③民乐-山丹震前十余天至数月内相对近源区及其邻近构造区域呈现异常相对分散-相对集中且局部增强-一临震前减弱的时空演变特征。震后一个月内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仍有近1/3的场地呈现异常(海原一六盘山断裂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2.
闽台铲状活动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台湾大型铲状活动断裂系在深部(深5—100km)构成一系列向东倾斜、倾角为4°—10°的滑脱面,在近地表利用老断层的重新活动,形成NNE与NW向网格交叉的高角度断层。活动断裂系的地震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台湾东部。推断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是NW—SE向,缓倾斜、向西撒开呈扇状特征。断裂系中各断裂的滑动速率不同,东大西小。  相似文献   
113.
抽水对银川台伸缩仪观测资料干扰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川台伸缩仪观测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系统地论述了抽水对银川台伸缩仪观测资料的干扰机制,并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徐耀鉴 《地质与资源》2008,17(3):232-234
高地应力钻孔缩径现象很常见,一般钻进中只能依靠现场分析及经验来判断缩径情况,这对于预测以及精确计算缩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文中建立了高地应力条件下钻孔的数理模型,推导出了各种应力、应变以及位移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计算了某高地应力矿区钻孔的多种参数,判断了钻孔的稳定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5.
The mid-Carboniferous Pelhřimov core complex, Bohemian Massif, is a crustal-scale elongated granite–migmatite dome interpreted to have formed by gravity-driven diapiric upwelling of the metapelitic middle crust. The vertical diapiric flow is evidenced by outward-dipping foliation and lineation patterns, deformation coeval with the widespread presence of melt, rapid exhumation of the dome center from depths corresponding to pressure of about 0.6 GPa to shallow levels (pressure less than 0.2 GPa) within 2 M.y., and kinematic indicators of downward return flow of the mantling rocks. As compared to common diapirs, however, the Pelhřimov complex exhibits a more complicated inferred strain pattern with two perpendicular, irregularly alternating directions of horizontal extension in what is interpreted as the diapir head. Comparison of structural data from migmatites with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data in granites also reveals that only final increments of strain are recorded in the granites. The map dimensions and gravity image of the complex suggest that the diapiric upwelling affected a large portion of the orogen's interior between two microplates brought together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e northwesterly microplate (the upper-crustal Teplá–Barrandian unit) collapsed vertically as an ‘elevator’ at around 346–337 Ma whereas the easterly microplate (Brunia) was underthrust beneath the Moldanubian rocks during ∼346–330 Ma (the indento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se microplates then acted as cold and rigid margins localizing mid-crustal diapirism and associated voluminous S-type granite plutons inbetween, parallel to the edge of the Brunia indentor.We conclude that bringing together soft metapelitic middle crust with two rigid lithospheric blocks during collis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lateral temperature and strength variations across the orogen's interior. A general conclusion from these inferences is that granite–migmatite domes delineating margins of collided microplates may form as crustal-scale structures accommodating late-orogenic isostatic reequilibration.  相似文献   
116.
沈军  李军  赵纯青  葛敏 《内陆地震》2003,17(1):66-73
根据在乌鲁木齐市拟建华凌地下停车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对通过乌鲁木齐闹市区的雅玛里克断裂进行了实验性探测。采用了浅层地震探测、地质雷达探测、地形测量和坑探剖面方法,对这些手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7.
通过对河北易县地震台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在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和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该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到显著前兆异常变化,与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相似度较高,异常形态均表现为"来快去慢",均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逐渐恢复原值过程中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118.
林健 《福建地质》2010,29(4):359-363
通过宁德国际会展中心桩基工程的低应变法检测事例,提出了反射波形上出现与入射波反相反射波并不一定仅是土层反应,断桩也可能导致低应变波形出现明显的反相反射波,进而对该桩基质量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对桩基检测结果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19.
石英显微变形机制及流变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英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矿物之一,其物理性质与地壳的变形行为及流变学属性密切相关,因此石英的显微变形机制及流变学特征研究意义重大。随着石英显微变形机制及流变学属性实验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石英在地壳变形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也随之提升。本文从石英结构入手,对升温过程中石英主滑移系的转换进行了总结,并且升温过程中显微变形机制也发生了改变,对流变学内涵也不同,所以分述了石英的主要变形机制,及其流变学参数;由于应变局部化为地壳变形的研究热点,并且石英对应变局部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所以本文对石英在应变局部化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讨论。考虑到地壳变形的研究过程中,石英不常作为单矿物发生变形,所以本文对多相矿物的变形表现也进行了讨论。最后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些现今主流的石英显微变形机制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20.
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M≥6)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晁洪太  李家灵 《地震研究》1995,18(2):188-196
本文总结了山东及其沿海地区M≥6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发现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活动很少发生在新构造单元内部,而是主要集中于新构造单元边界上,活动断裂对强震具明显的控震作用,不同活动时代,不同切割深度断裂,其控震能力不同,活动断裂交汇处是发生强震较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