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1523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晚石炭世-二叠纪不同规模、形态各异的花岗岩体,阿克巴斯陶岩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但对于该岩体三维形态和侵位过程的研究尤显薄弱.基于详细的野外路线地质调查,通过对阿克巴斯陶岩体NE、NW、SE和SW侧接触边界产状、接触热变质带宽度、岩脉方位和发育程度、顶垂体和围岩捕虏体发育特征的研究,揭示出岩体NE、SE和SW侧与围岩呈低角度外倾接触,而岩体NW侧与围岩呈高角度接触.在此基础上,结合岩体出露区音频大地电磁反演结果,揭示出阿克巴斯陶岩体三维形态总体为不对称蘑菇状,岩体侵位时岩浆主要由NW向朝SE向斜向侵位,并建立了岩体的三维形态模型.阿克巴斯陶岩体三维形态的确定,揭示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为后造山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82.
本文根据断裂在伸展变形中的功能,将渭北地区新生代伸展构造系划分为伸展断层组,传递断层组和滑脱断层组三类加以叙述,确认大部分伸展断层都是负反转构造,主干断面多呈犁式形态,最后讨论了构造系的伸展模式和动力学演化。  相似文献   
983.
关于中国构造地质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天丰 《地质通报》2008,27(9):1441-1450
中国的构造地质学现在并非处在兴旺的阶段,不仅论文发表的数量不够多,更重要的是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学术风气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拟对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不同的新看法,以便抛砖引玉:①加强构造变形的基础研究;②区域大地构造的演化问题;③ 地质构造的流变学与流体的作用;④发展应用构造地质学,推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84.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985.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Central China mark a gigantic composite orogenic belt with a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involving multiple phases of rifting and convergence. This belt separates the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and consists of the South and North Qinling terranes separated by the Shangdan suture. The suture is marked by the Grenvillian Songshugou ophiolite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Qinling terrane, which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ter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belt. The ophiolite consists of highly metamorphosed ultramafic and mafic rocks. Three groups of meta-basalts are present: group 1 rocks are LREE depleted and have a MORB compositional affinity. Their low Ta/Yb ratios (<0.1) are consistent with high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of a depleted asthenospheric mantle. Rocks of group 2 have higher TiO2 (1.63–2.08 wt%) and Ta/Yb ratios (>0.12), and display slight enrichment of LREE, suggesting that the original magmas were derived from a depleted mantle source mixed with some enriched material. Samples from group 3 are enriched in LREE and other incompatible elements (Ti, Zr, Ta, Nb), suggesting derivation from an enriched mantle source, possibly a plume. All the basalts have high εNd(t) (+4.2 to +6.9), variable εSr(t) and high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ratios for given 206Pb/204Pb ratio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atible with formation at a mid-ocean ridge system above an anomalous Dupal mantle region. The mafic rocks have a Sm–Nd whole-rock isochron age of 1030 ± 46 Ma.The Songshugou ophiolite was emplaced onto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Qinling terrane,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from the Meso-Proterozoic to Neo-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986.
太行山造山带岩浆活动特征及其造山过程反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行山造山带被大多数学者称为构造岩浆带,被认为是中生代环太平洋岩浆弧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太行山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类的研究和对比,以岩浆起源、岩浆演化的最新理论作为基础和主线,采用从宏观→微观→宏观的分析对比手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区段侵入岩类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成因信息作了详细对比,从而提出了“太行山型”造山带的概念及其形成模式.认为太行山造山带属于一种新的造山带类型,受控于板缘俯冲作用的远距离效应.造山作用以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标志,以陆壳的双向增厚为特征  相似文献   
987.
前寒武纪地壳以其独特的岩石组合以及构造类型在地球演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描述了前寒武纪地球演化中的特殊地质现象,并讨论其蕴涵的地球演化的可能的因果联系和时空关系。针对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对可能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论述。前寒武纪一级构造模式可能经历了由垂直方向运动为主的地幔柱模式向由水平方向运动为主的板块构造模式的转变。对于前寒武纪板块运动存在的检验,硬玉和红宝石则是很好的板块构造指示矿物。根据太古宙克拉通与元古宙克拉通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时空演变的联系,笔者等认为2.4~2.2Ga很有可能是前寒武纪构造模式发生转折的关键期。其间发生的全球冰期事件和超级大陆的形成并无很强的相关性,但与海平面的高低直接相关,这很有可能是大洋块体俯冲下沉至地幔引起海水"倒灌"所致。此后,地球表壳岩的刚性特征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88.
文章介绍了地幔柱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进展,诸如地幔柱特征、动力学模式及其地质意义。在重力分异过程中,随着地球质量不断向地心集中,地球自转动能也不断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圈层分化和差异旋转。地核相对地壳、地幔高速旋转,具有巨大动能,旋转阻力不断将其转化为热能,在核幔边界聚积起来,为液核对流和热幔柱提供足够的能量。核幔边界是产生热幔柱的位置。阐明了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幔柱理论涉及地幔深部物质垂直运动的机制,对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89.
辽西豆荚状铬铁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江海  牛向龙等 《岩石学报》2002,18(2):187-192,T001,T002
在辽西建平新太古代变质基底构造混杂带内首次识别出豆荚状铬铁矿。铬铁矿石显示特征的豆荚状构造、褶皱条带、透镜构造、豆状构造、拉长网孔构造等,它们可以与蛇绿岩内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进行对比。依据同位素年龄制约,辽西豆英状铬铁矿形成于2.50Ga前后。结合该区已报道的新太古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大洋拉斑玄武岩成分特点、并广泛发育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可以认为辽西地区新太古代期间曾发生大规模的板块俯冲及碰撞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990.
陕西秦岭泥盆系区域成矿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陕西秦岭泥盆系中有非常丰富的多金属矿产,其中以铅锌、金等最为著名。通过研发现,这些多金属矿产的成因与泥盆系经历的优越的大地构造演化历程密不可分。在早泥盆世,随着扬子板块北缘沿勉略一带裂谷化进一步发展形成初始洋盆而分裂出秦岭微板块(北秦岭),使秦岭造山带呈现出两洋(勉略洋和商丹洋)三块(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大地构造格局。在这种格局下,秦岭微板块内发育了一系列伸展断裂,切割出一系列地堑和半地堑型盆地。沿这些盆地内部或边缘的深大断裂,深部岩浆和矿液得以上移,在海底形成了含铅、锌及金等多金属元素的喷流沉积,形成了多金属矿源层或矿床。在晚海西一印支期,华北、秦岭及扬子板块发生斜向穿时碰撞造山,完成了三板块“一体化”的过程,使华北板块北缘,扬子板块南缘及整个秦岭微板块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及变质作用,使早期泥盆系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下来形成矿床。由于三板块的斜向穿时碰撞,导致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了压性剪切带,形成了以八卦庙特大型金矿为代表的剪切型金矿。在燕山期,秦岭造山带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地洼阶段),华北板块向秦岭微板块之下俯冲,导致秦岭造山带发生了广泛的构造、岩浆作用,使泥盆系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