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6篇 |
免费 | 1041篇 |
国内免费 | 4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4篇 |
大气科学 | 249篇 |
地球物理 | 1829篇 |
地质学 | 1365篇 |
海洋学 | 263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251篇 |
自然地理 | 5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71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188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183篇 |
2010年 | 139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77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4年 | 1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地震绕射波源于介质非连续性,从地震记录中将绕射波分离出来并进行成像,其结果对研究诸如碳酸盐岩缝洞储层这类复杂非均质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对炮集记录进行平面波分解,在地层倾角不大的假设下,反射波和绕射波同相轴在平面波分解剖面上存在较大的倾角差异.基于此,我们提出分步进行绕射波分离的方法:(1)利用局部倾角滤波方法将绕射波的较大倾角信息成分分离出来,此时,余下的部分包含有反射波和残留的低倾角绕射波信息;(2)利用频率-空间域预测反演方法从上述含有反射波和残留的低倾角绕射波信息中分离出残留绕射波成分;(3)将两次分离的绕射波信息相加得到最终的绕射波估计.用该方法能够得到相对完整的绕射波信息,有效地克服了靠单一的倾角差异进行绕射波分离时明显损失低倾角信息,从而影响绕射波成像结果横向分辨率这一问题.理论与实际资料试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2.
基于反演的衰减补偿方法(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衰减补偿,通过对地震波的衰减和频散效应进行校正,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常规衰减补偿方法都是基于波场延拓的反Q滤波方法。本文利用Futterman衰减模型,导出了一种衰减介质中合成地震记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衰减补偿问题归结为一个Fredholm积分方程反问题,利用反演方法来实现衰减补偿。针对衰减补偿问题的不稳定性,利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提高反演过程的稳定性,数值模拟资料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3.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85,自引:10,他引:85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通内部、北缘与南 (东 )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南 (东 )缘的挤压构造以 2 30~ 2 10Ma为主 ,然后在 130~ 110Ma期间达到构造转折的剧变期。北缘则似乎表现出 2 30~ 2 10Ma和 180 ( 170 )~ 16 0 ( 15 0 )Ma两期挤压构造 ,130~ 110Ma是构造转折的峰期。盆地的演化有多样性 ,燕山地区前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与挤压挠曲盆地带相邻并存的盆山结构 ;而后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北东向裂谷盆地与断隆相间的盆岭结构 ;晚侏罗世后时期则呈现出北东—北北东向盆地与“活动”断隆相间 ,并受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控制的盆山结构。大别山南北隆升历史完全不同。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古生代末期已有减薄表现 ,在中生代急剧减薄 ,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 ,至 130~ 110Ma到达顶峰。新生代以来又有加厚的趋势。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山带特征 ,可能与周围块体夹击引发的区域性大规模地幔隆起有关 相似文献
844.
推导了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分析公式,提出一种共散射点(CSP)道集与角道集串级优化叠前偏移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CSP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获取初始速度,利用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ADCIGs)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进行速度更新。实现步骤概括为:将叠前地震数据映射为CSP道集,利用CSP道集叠加速度谱拾取能量团获取均方根(RMS)速度场;通过Dix公式将RMS速度转换为层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输入速度,基于ADCIGs实现叠前深度偏移层析速度反演,最终得到高精度的叠前偏移速度场。断层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5.
846.
Ho Seuk Bae Sukjoon Pyun Wookeen Chung Seung‐Goo Kang Changsoo Shin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12,60(3):413-432
We developed a frequency‐domain acoustic‐elastic coupled waveform inversion based on the Gauss‐Newton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Despite the use of a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 system and a state‐of‐the‐art parallel computation algorithm, it remained computationally prohibitive to calculate the approximate Hessian explicitly for a large‐scale inverse problem. Therefore, we adopted the conjugate gradient least‐squares algorithm, which is frequently used for geophysical inverse problems, to implement the Gauss‐Newton method so that the approximate Hessian is calculated implicitly. Thus, there was no need to store the Hessian matrix. By simultaneously back‐propagating multi‐components consisting of the pressure and displacements, we could efficiently extract information on the subsurface structures. To verify our algorithm, we applied it to synthetic data sets generated from the Marmousi‐2 model and the modified SEG/EAGE salt model. We also extended our algorithm to the ocean‐bottom cable environment and verified it using ocean‐bottom cable data generated from the Marmousi‐2 model. With the assumption of a hard seafloor, we recovered both the P‐wave velocity of complicated subsurface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S‐wave velocity. Although the inversion of the S‐wave velocity is not feasible for the high Poisson's ratios used to simulate a soft seafloor, several strategies exist to treat this problem. Our example using multi‐component data showed some promise in mitigating the soft seafloor effect. However, this issue still remains open. 相似文献
847.
848.
849.
850.
卫星测高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卫星测高是利用空间技术进行海洋观测的崭新技术手段。GEOSAT卫星的升空又使得这一研究向前大大地推进。本文简要介绍卫星测高在确定大地水准面精度、研究岩石圈特性、探测海底深部构造、研究海洋动力环境以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