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9篇 |
免费 | 1538篇 |
国内免费 | 18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13篇 |
大气科学 | 2015篇 |
地球物理 | 2129篇 |
地质学 | 3012篇 |
海洋学 | 1208篇 |
天文学 | 1228篇 |
综合类 | 1392篇 |
自然地理 | 13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602篇 |
2020年 | 614篇 |
2019年 | 661篇 |
2018年 | 473篇 |
2017年 | 754篇 |
2016年 | 687篇 |
2015年 | 709篇 |
2014年 | 805篇 |
2013年 | 990篇 |
2012年 | 877篇 |
2011年 | 801篇 |
2010年 | 642篇 |
2009年 | 810篇 |
2008年 | 829篇 |
2007年 | 966篇 |
2006年 | 889篇 |
2005年 | 725篇 |
2004年 | 688篇 |
2003年 | 522篇 |
2002年 | 446篇 |
2001年 | 379篇 |
2000年 | 306篇 |
1999年 | 271篇 |
1998年 | 215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41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定量估算这一区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有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构建了一个模拟该地区NEE动态变化的净碳收支模型(NCBM)。该模型由来源于MODIS影像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SWI)以及来源于地面观测的空气温度和短波辐射共同驱动,并利用青藏高原地区的3种植被类型(包括高寒灌丛、高寒湿地和高寒草甸)的碳通量长期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在模型校准站点年,NCBM模型可以模拟NEE观测值81%的变化,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molC/m2/d,模型效率(EF)为0.81。在模型验证站点年,NCBM模型可以预测NEE观测值84%的变化,RMSE为0.03molC/m2/d,EF为0.81。在大多数情况下,NCBM模型可以清晰地模拟各植被类型的NEE季节和年际变化。此外,NCBM模型因为结构简单,模型驱动变量易于获取等优势,具有在区域尺度上模拟NEE时空变化的潜力。但是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特别需要提高对植被非常稀疏地区NEE变化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93.
994.
重力、航磁资料在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重磁场资料对我国南方一些花岗岩体的侵位状态和岩浆动力场进行了分析,并按动力场的强弱对岩体进行了分类。根据重力资料对苗儿山-越城岭、诸广山和贵东花岗岩体的反演计算,讨论了这些岩体的深部分布形态,提出了岩浆流动的3种方式,指出了富大铀矿床、大型铀矿聚集区的赋存部位及其与航磁异常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5.
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城市感知数据、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了语义提取,将提取结果与兴趣点(Points of Interest)样方密度的功能用地识别结果进行补充校验,根据政策和规划文件建立功能用地与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联,利用信息熵分析广州市功能用地混合程度,以辅助判别主体功能区,最终得到广州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将划分结果与《广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和《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精准度较高,并能体现广州市空间格局形态,反映主体功能区实际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96.
认识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需要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数据。由于轨道宽度、云雨天气、太阳耀斑等的影响,单一的水色传感器的观测能力十分有限,将多源海洋水色卫星进行融合是提高水色数据时空覆盖的一种有效途径。SeaWiFS和MERIS分别于2010年12月11日和2012年5月9日停止运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色融合产品时空覆盖的提升。我们在融合过程中加入了FY-3 MERSI数据,生成了全球海洋叶绿素浓度遥感融合产品数据集。数据源包括SeaWiFS、MERIS、MODIS-Aqua、VIIRS和MERSI。结果表明:加入MERSI后,融合产品的日平均有效空间覆盖提高了9%;采样频率(同一区域一年中获取有效数据的次数)由57天/年提高到109天/年。利用实测数据和国外同类融合产品(ESA GlobColour和NASA MEaSUREs)对新的数据集进行了质量评价。与实测数据相比,加入MERSI的融合产品精度与未加入MERSI的融合产品基本一致;与国外同类融合产品的偏差小于10%。新数据集的时间序列特性与未加入MERSI的融合产品以及单传感器的一致。 相似文献
997.
为满足国内对应用大型通用光学望远镜在光学红外波段进行天文观测的需求, 中国计划建设一架12 m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12-meter large apertur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 LOT). LOT对于中国天文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将会在近红外波段实现共相. LOT的主镜将采用子镜拼接的方案, 由72块扇形子镜拼接而成, 并且中央部分有一块直径4.5m的圆形镜. 分析了采用扇形子镜拼接方案下LOT的共相误差, 提供了详细的共相误差理论推导过程, 并对包括3种子镜面外误差在内的误差源进行深入的单独模拟和综合模拟. 在共相波长为1μm的条件下, 当服从正态分布的倾斜误差的均方根值小于0.016\prime\prime或服从正态分布的活塞误差的均方根值小于42.5nm时, LOT的斯特列尔比大于0.8. 仿真结果对于采用共相拼接镜面主动光学的主镜在LOT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气候观测环境代表性和观测资料质量是开展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前提。为了解我国干燥区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和台站代表性,作者对河西走廊和北疆九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环境开展了调研。本文介绍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结合先前研究结果,从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视角,讨论了西北干燥区地面观测站代表性问题。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气象站地面观测,对于干燥区的城市和绿洲区域气候及其变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对更广大的荒漠和半荒漠背景气候及其变化,代表性仍显不足。作者发现,早先研究中指出的北疆等地区城镇站地面气温序列负向城市化影响,应与观测场周围局地甚至区域尺度绿洲扩大有直接联系,较难反映绿洲以外干燥区地带性气温变化。针对地面观测环境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国家基准气候站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建成环境的高空间异质性与致灾过程的复杂性给城市暴雨内涝研究带来巨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模型代表性不够、计算效率低、基础数据和验证数据匮乏。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高分遥感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则为城市暴雨内涝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论文结合人工智能、高分遥感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从特征、机理、数据与方法4个维度对暴雨内涝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结论包括:① 暴雨内涝具有短历时性、空间散布性、连锁性和突变性,其热点呈现空间上的动态迁移特征。② 降雨时空特征和城市化程度决定暴雨内涝灾害的量级,地形条件尤其是微地形则决定发生位置和内涝频率。地形控制作用指数(topographic control index, TCI)对暴雨内涝发生位置具有良好的指示能力。③ 排水管网、高精度地形和不透水面分布是暴雨内涝模拟的关键基础数据;降雨过程的高时空变异性是暴雨内涝近实时预报预警的主要瓶颈,需要充分利用天气雷达观测提高其精准度;互联网众包大数据是获取高空间覆盖度暴雨内涝灾情信息的新途径,但也面临不同类型信息融合、提炼和质量控制的挑战。④ 结合水动力模拟与机器学习可建立兼具物理基础和计算效率的暴雨内涝模拟方法,是实现近实时模拟与快速预报预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Sequence variation of the firs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of ribosomal DNA ( ITS - 1 ) was examine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explored in four populations of farter' s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ITS - 1 fragment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300 bp,of 78 individuals collected from Dalian, Qingdao, Yantai in China and Korea respectively were amplified via PCR, cloned and sequenced. Intra-genomic variation was examined by sequencing several clones of single individuals. Alignment and polymorphism analysis detected 44 haplotypes and 50 polymorphic sites which consist of 30 substitutions and 20 indels, indicating a high level of polymorphisms. Sequence analysis also showed a very low level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 All these features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ITS - 1 fragment to population analysis. Polymorphis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Korea sample has the richest genetic variation, followed by Yantai and Qingdao samples. AMOVA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96.26%) of genetic variation was distributed within populations and 3.74% resulted from among populations, but with P 〈 0.05 ( = 0.042), indicating that the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have significant divergence. This output was basically concordant with the result arising from RAPD data and different from that from mitochondrial 16S rDNA sequence data. Discussion on this inconsistency was made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