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8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405篇
地质学   2830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130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按构造环境控岩控矿特点,划分区内铜镍型矿成矿(岩)带,分析成矿条件,研究了与该类矿床成矿有关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分布规律及铜镍硫化物成矿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2.
李振江  赵奎  杨秋莹  李春雨  张术权 《世界地质》2004,23(2):179-182,186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原始地震记录接收能量弱、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严重和地表条件多变等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尝试利用CGG、Foucs、Grisys、Promax等多套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对跨工区二维大吾4面进行深部地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反褶积、剩余静校正、DipMoveOut、偏移等关键技术的联合处理方法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3.
铂族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性-超基性岩及黑色页岩等风化过程中铂族元素发生了活化和迁移。铂族元素在岩体附近土壤、植物和水体等表生介质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可以用来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Os的表生迁移对海洋^187Os/^188Os值上升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重金属元素,机动车铂族元素催化剂在环境中的释放,也会带来潜在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4.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4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5个造山区(带).中朝陆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解.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包括古生代碰撞造山及中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中央造山带至三叠纪大陆碰撞才最后形成并叠加有新生代再造山;东南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次造山作用;西南造山带主要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这些单元都具有“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构造演化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古新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构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其中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地壳形成演化与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古太平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5个动力学体制有关,相应地可以归结为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特提斯和太平洋5个造山域.正是这些多阶段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及多个构造体制的叠加,形成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温州世贸中心大厦钻孔灌注桩的主要特点和施工难点,以及在生产施工中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特别针对该工程中风化残留体施工难度大、桩孔深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6.
介绍了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温州世贸中心大厦桩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其施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7.
陶知耻 《探矿工程》2004,31(4):57-58
我国人造金刚石自1963年研制成功,其发展历程中第一个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地质系统在发展金刚石钻进的推动下掀起的。目前我国人造金刚石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是世界上人造金刚石产量最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8.
Nannorrhops ritchiana ( Mazari Palm) is a distinctive flora growing in the Saharo-Sindian region. It is well distributed on the ultramafic soil, derived from the Bela Ophiolite in the Khuzdar District, Balochistan, Pakistan.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Ca, Mg, Fe and Ni in soil and plant ash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constituents of plant ash have been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soil chemistry, pH, climate, mobility, average abundance in plant ash and exclusion mechanism of the flora. Relationship among Ca, Mg, Fe and Ni has been established using scattergrams to evaluate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he plant. High contents of Mg and high coefficient of biological absorption allow it to be classed as Mg-flora. Both Ca and Fe appeared to be antagonistic to Mg. The metal assemblage of N. ritchiana nicely reflected the nature of the bed rock as being serpentinized ultramafic, and its corresponding soils. Good exclusion mechanism of N. ritchiana did not allow it to absorb high Ni from the soil.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i in N. ritchiana from the Baran Lak area can be used to localize Ni-mineralization in the study area. Statistical analyses, such as minimum, maximum, mean, mode, median,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were also made to improve raw geochemical data and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29.
1 IntroductionThe Wupata'erkan Group, also called Wupata'erkanFormation (Wang et al., 1990), in the western SouthTianshan, China (Fig. 1), mainly comprises gray and darkgray fine-grained clastic rocks, interlayered with medium-acidic volcanic rocks (andesite and quartz porphyry),carbonates, cherts and variegated tuffaceousconglomerates. The chert in the formation was firstly foundin our field trip along sections of the Qiqi'erjianakesu Riverand Kekebiele Daban. Deformation of the group is…  相似文献   
130.
刘志国 《探矿工程》2005,32(12):49-51,58
介绍了郑州首眼深层地热勘探井的成井工艺。突破了常规成井技术环节,尤其对于深部弱渗透层成井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