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213篇
大气科学   495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分析了"天地图·常州"建设背景和现有数据情况,针对常州特色设计了地图内容、2.5维房屋模型、图面效果和生产流程,详细介绍了"天地图·常州"从数据整理、电子地图制作、脱密处理、瓦片库制作到地图审图等一系列实现过程,为其他市县级天地图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嫦娥五号(Change’E-5, CE-5)着上组合体与上升器先后成功着陆于月面。两探测器承担的任务不同,着陆方式不同,因此月面位置解算方法不同。联合统一X波段(united X-band,UXB)深空测距站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的测量数据计算两者的月面位置。采用联合统计定位方法得到CE-5着上组合体的月面位置。讨论分别基于数传与侧音差分单向测距(differential one-way ranging,DOR)两种信号对月面位置的影响。观测资料的时间跨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定位结果。采用多项式拟合的运动学统计定轨方法归算了上升器受控落月轨迹及落月位置,并与单点定位结果符合在40 m内。根据相关处理机最后输出时刻推算得到精确至ms的上升器的落月时刻。

  相似文献   
53.
基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网络震后灾害信息获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方法,根据地震应急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挖掘信息时空属性,建立震情、灾情可视化信息图展现形式,开展对地震数据的整合汇聚、精准服务,创新表达方式,利用高维多元可视化处理技术,构建面向震后信息服务的自媒体可视化产品,并开发“速报视图自动发布系统”。该系统作为地震信息可视化交互服务平台,可实现桌面端和移动端H5页面的可视化发布任务,为今后进一步拓展和充实地震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创新思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完善系统运行功能,实现大震应急信息可视化服务。  相似文献   
54.
基于SPOT 5异轨立体像对提取DEM试验与精度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异轨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利用两景影像进行了DEM提取试验,分析了结果的精度,提出了利用卫星立体影像提取DEM这一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测绘产品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主要通过西部无图区测图的应用实践,讨论利用有理多项式方法、基于稀少控制点纠正的SPOT5HRS立体条带影像的测图生产情况,并对DLG、DEM等产品进行精度检测;同时与传统的航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生产效率等情况。  相似文献   
56.
郎刚  王鹤 《北京测绘》2010,(1):41-43
本文结合SPOT5卫星影像在某地区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室内判读、结合外业调查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土地利用调查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7.
阐述了利用无人机搭载佳能EOS 5D MarkⅢ相机获取的航摄影像数据,在像素工厂下制作DOM的全过程,着重讲解了空三加密处理流程,总结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为今后相关数据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介绍基于LPS的正射影像处理流程,以图文的形式描述区域网平差处理Spot-5卫星影像的具体过程,最后得到正射纠正影像,用于1∶50 000DOM生产。  相似文献   
59.
The >1800 km long Coast Mountains–North Cascades orogen of the Canadian Cordillera and north-western US developed as a continental magmatic arc.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orogen contain widespread evidence for burial of supracrustal rocks to depths of c. 40 km, followed by nearly 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to depths of <10 km. Near many shallowly-emplaced, mid-Cretaceous plutons, low-pressure contact metamorphic effects were overprinted by high-pressure regional metamorphic minerals and textures, as evidenced by kyanite±staurolite pseudomorphs after andalusite in metapelitic rocks. Therefore, near-pluton rocks record the loading history of the orogen. Metapelitic rocks not associated with plutons only preserve evidence for high-pressure conditions and/or high-temperature decompression, as indicated, for example, by sillimanite and cordierite after kyanite and garnet, respectively. Petrological evidence for burial and decompression is therefore recorded in different rocks. Various regions of the orogen differ in timing of metamorphism, the overall shape of P–T paths and the relative timing and regional extent of the high-pressure event, but most of these data and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rusting and/or pure shear thickening as primary loading mechanisms throughout the orogen, as opposed to magma-dominated loading. This interpretatio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rmal models, which demonstrate that the P–T paths are consistent with simultaneous thrusting and folding at a high initial geothermal gradient (35–40 °C km?1) in much of the orogen. A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supports tectonic models invoking intra-arc contraction and suggests that magmatism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temperature-time paths. This tectonic-thermal history may be typical of other contractional orogens and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larg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crust in magmatic arcs.  相似文献   
60.
武夷山成矿带是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区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为进一步对武夷山成矿带的岩矿蚀变信息进行识别与对比研究,该文利用机载航空高光谱SASI短波红外数据和星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在充分分析不同蚀变矿物的实测波谱典型吸收特征和矿化蚀变信息识别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基于迪开石、高岭石、石膏、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镁绿泥石等6种蚀变矿物的实测光谱特征,应用光谱角填图法(Spectral Angle Mapper,SAM)对闽中永泰—德化—尤溪矿集区的两类高光谱影像的蚀变矿物信息进行自动匹配识别和信息提取。研究表明:1 两类高光谱数据都能较好地提取出上述6种典型蚀变矿物的分布范围,且结合地质资料能够推测出火山机构,暗示了较好的找矿前景;2 通过对提取的蚀变矿物信息的效果和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经野外实测岩矿样品的光谱验证,SASI数据提取的蚀变矿物信息与实际验证点吻合更多;3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应用高空间分辨率SASI数据的蚀变矿物信息提取结果较空间分辨率较低的GF-5数据更加稠密和精确,与空间分辨率越低,像素光谱混合越明显、地物精细区分程度也相对较差的常规认识相吻合。由于该研究中光谱验证点相对较少,且矿物种类有限,同时原始空间分辨率不同等因素,评价结果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