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测绘学   211篇
大气科学   495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482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CMIP5耦合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排放情景下1.5℃和2℃升温阈值出现的时间。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全球地表温度将分别在2029年、2028年和2025年达到1.5℃升温阈值;RCP2.6情景下直至21世纪末期都未达到2℃升温阈值,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达到2℃升温阈值的时间分别为2048年和2040年。伴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完成从1.5℃升温阈值到2℃升温阈值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区域尺度上,达到同一升温阈值的时间主要表现为陆地比海洋早,且陆地对排放情景差异的敏感性相对较差,而海洋达到升温阈值的时间则随着排放情景的升高而明显提前。中国达到相应升温阈值的时间要早于全球,且以东北和西北地区出现的时间最早。  相似文献   
182.
重磁异常正反演可视化实时方法技术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摘 要 给出了2∙5D 多边形截面棱柱体重磁异常的简化表达式及其偏导数;提供了实用的可 视化模型建立、修改、实时正反演中的一些具体方法技术。借助这一操作方便、功能强大的 图形化实时反演系统‚资料解释工作者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地质资料对计算过程实现引导和控 制‚使其解释思想及技术方案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3.
基于CMIP5多模式回报资料的地面气温超级集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MIP5的15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对东亚及周边地区(70~150°E,0°~60°N)地面气温的回报结果进行超级集合(简称SUP)试验,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逐月气温资料作为观测值,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距平相关系数(ACC)、绝对误差(MAE)对多模式集合平均(EMN)以及超级集合(SUP)的回报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超级集合回报结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期的长度。随训练期长度的增加,距平相关系数呈增大的趋势,均方根误差呈减小的趋势,但训练期达到一定长度后,误差不再有明显的减小,甚至出现误差增长。15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对东亚及周边地区的地面气温具有一定的回报能力,可以较好地回报出地面气温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海洋上回报的均方根误差小于陆地。但不同模式回报的结果不尽相同,在单模式中CCSM4对地面气温的回报效果最好。多模式集成的回报效果优于单模式的回报效果,SUP的回报效果优于EMN,其区域平均的均方根误差比多模式集合平均小0.43℃,超级集合极大地改善了地面气温的回报效果。  相似文献   
184.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夏季的天气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地质考察期间所获得的天气资料 ,对该地区的温度、雪面温度、风速、风向等天气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格罗夫地区温度日变化和盛行风向与中山站相类似 ,但温度日较差和强风频率比中山站大。当受来自北方暖湿气流影响时 ,常出现降雪天气 ;在东风气流控制下 ,天气以晴为主  相似文献   
185.
Landward-pointing V-shaped sand ridges several kilometers long are common along the windward margin of the Bahama Islands. Their axes share a northeast–southwest trend. Internally, the ridges contain low-angle oolitic beds with few erosional truncations. Commonly interbedded are tabular, fenestrae-rich beds such as those formed by the sheet flow of water over dry sand. Defined here as “chevron ridges,” these landforms appear to have originated in the rapid remobilization of bank margin ooid bodies by the action of long-period waves from a northeasterly source. Deposits along adjacent coastlines also preserve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large waves. Reworked eolian sand bodies preserve beach fenestrae and hydraulic scour traces up to +40 m on older ridges. On cliffed coasts, 1000-ton boulders have been thrown well inland, recording the impact of large waves. Amino acid ratios confirm a correlation of the ridges across the archipelago, while stratigraphy, spacing,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s indicate emplacement as sea level fell rapidly from the substage 5e maximum at or above +6 m.  相似文献   
186.
GMS实时资料识别冰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旭  雷茂生  李英 《气象》1999,25(12):21-23
利用1997 ̄1998年3 ̄4月GMS-5的红外亮温和水汽亮温资料,根据云南春季冰雹和非冰雹的红外、水汽亮温值二维概率分布,建立数学判别式、结果表明,我必 非冰雹的识别率为94%,冰雹判虽准确率为30.8%。  相似文献   
187.
本文对1983年山东菏5.9级地震震中周围200km范围内8口井17个测地下流体观测资料,采用地下流体群体异常演化层次跟踪法,对菏治5.9级地震进行了中期,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预测,  相似文献   
188.
189.
基于极化相干矩阵的河流水质污染监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炯  贾海峰  杨健  陈玉荣 《遥感学报》2011,15(5):1065-1078
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水质污染具有监测范围广、实时性强的优点。本研究选择中国南方地区水质变化明显的河流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波段星载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卫星RADARSAT-2提供的数据,对基于极化SAR的河流水质污染监测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介绍了电磁波的极化现象以及极化SAR的基本原理;其次结合一次同步测量实验,提取河流区域,并对极化SAR数据与水质常见监测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10个采样点18组数据的分析发现,极化相干矩阵中的T 22元素与部分水质指标(如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而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并通过实测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利用[T]矩阵元素反演BOD5的经验公式,拟合系数达到0.82。最后通过对地表散射模型和菲涅尔系数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极化相干矩阵中部分元素与水体物理性质存在相关性的原因。初步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表明,T 22元素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90.
利用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影像,结合基本地质资料,分析了影响2014年8月3日鲁甸M_S6.5地震震后崩塌滑坡分布的主要因素,使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了崩塌滑坡密度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并检验了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受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坡度、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其中,断层距、岩土体结构强度及坡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崩塌滑坡易发生在结构破裂区及坡度为38°~50°的区域,其分布密度随断层距的增加而减小;利用M5'模型树算法建立的模型体现出崩塌滑坡分布与其影响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与实际关联函数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8,因此,可利用该模型预测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