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79篇 |
免费 | 3203篇 |
国内免费 | 15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58篇 |
大气科学 | 1049篇 |
地球物理 | 2040篇 |
地质学 | 5425篇 |
海洋学 | 1460篇 |
天文学 | 429篇 |
综合类 | 947篇 |
自然地理 | 10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284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473篇 |
2021年 | 539篇 |
2020年 | 614篇 |
2019年 | 606篇 |
2018年 | 418篇 |
2017年 | 642篇 |
2016年 | 619篇 |
2015年 | 609篇 |
2014年 | 775篇 |
2013年 | 825篇 |
2012年 | 870篇 |
2011年 | 809篇 |
2010年 | 649篇 |
2009年 | 728篇 |
2008年 | 741篇 |
2007年 | 654篇 |
2006年 | 713篇 |
2005年 | 639篇 |
2004年 | 537篇 |
2003年 | 440篇 |
2002年 | 427篇 |
2001年 | 320篇 |
2000年 | 284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1897年 | 7篇 |
1877年 | 7篇 |
18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双差分地震定位法采用了一维射线追踪法和直角坐标系, 不适合于复杂速度模型中的地震定位.本研究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和球坐标系改进了双差分定位法, 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检验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以日本海地区下方的深发地震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4种复杂速度模型中双差分定位结果, 分析速度结构对双差分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双差分定位法受速度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 而且当震源区的速度模型越接近真实速度结构时, 定位结果的精度越高, 这为利用深发地震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苦参地肤洗剂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湿疹患者8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治疗组采用苦参地肤洗剂冷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洗液冷湿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ASI评分及治疗前后EASI评分差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DLQI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苦参地肤洗剂治疗急性湿疹效果明显,使用方便,疗效较3%硼酸洗液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维生素D(VD)是一类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类固醇激素,其中维生素D3(VD3)是VD在动物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作为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VD发挥着广泛且重要的生理学作用.VD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及相关的代谢酶具有较高的进化保守性,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影响.由于鱼类在生活环境方面与陆生脊椎动物存在显著差异,VD在... 相似文献
64.
激光雷达(LiDAR):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物保护及地形测量等方面,近几年来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也已逐步引入。作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最基础的古地震研究一直还采用传统的地质素描技术进行探槽信息获取,数码照相技术的引入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照相技术本身的限制,很难克服获取信息的变形和扭曲。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高信息量、高精度、便捷、安全和易操作等性能,为古地震研究开辟了获取数据信息的新手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65.
当地表存在三维非均匀电导率分布时,区域大地电磁响应发生畸变. 以往对这种畸变研究多假设近地表为三维,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 对于更一般的三维/三维构造,为了分析并消除这种畸变影响,真实反映地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本文实现了三维大地电磁相位张量积分方程数值算法,并研究在不同地质模型下相位张量响应. 结果表明,相位张量不仅可以反映一般三维构造信息,亦可有效反映复杂近地表构造下三维区域构造信息,而无须假设区域构造为一维或二维,证明相位张量具有较强抗近地表局部非均匀构造干扰能力,能够保持更为一般的三维区域构造信息. 为了加快正演计算,同时保持一定精度,算法采用了积分方程多网格法. 相似文献
66.
NengXiong Xu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9,52(10):1612-1623
Rock-masses are divided into many closed blocks by 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discontinuities and engineering interfaces in complex rock-mass engineering. Determining the sizes, shapes, and adjacent relations of blocks is important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Here we propose an algorithm for identifying spatial blocks based on a hierarchical 3D Rock-mass Structure Model (RSM). First, a model is built composed of deterministic discontinuities, engineering interfaces, and the earth’s su... 相似文献
67.
1998-2012年青藏高原TRMM 3B43降水数据的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8-2012年青藏高原的TRMM 3B43降水数据以及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TRMM 3B43降水数据偏差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TRMM 3B43降水数据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明显误差,特别是降水量大的地区和月份,偏差量较大。(2)青藏高原地区TRMM 3B43降水数据偏差分布与海拔、经纬度、降水量存在密切的关系。用偏差分布规律,加法修正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青藏高原地区TRMM 3B43降水数据进行了校准。经过校准之后,数据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增加了数据的可用性,多年月平均数据决定系数R2最大可达到0.9(3、10月),最小也接近于0.5(12月),效率系数E均为正值,最大可达到90(3、10月);多年季平均和多年平均降水数据中除了第一季度结果稍差外(决定系数R2为0.58),其余数据校准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68.
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通过对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分析。叶片炭同位素值在-23‰和-29‰之间变化,其中主要在-27‰附近波动。这与前人报道的世界上其他地区荒漠植物碳同位素值的变化非常一致。降水可以改变叶片碳同位素值的大小,降水越多,叶片碳同位素值越负,它们的变化幅度有物种的依赖性。叶片碳同位素值也受植物生长形式或期望寿命的影响,木本植物或寿命长的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要高。分析表明,利用该区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可以判断气候的干湿变化: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越高,气候则越干燥。 相似文献
69.
Food web structure of two Mediterranean lagoons under varying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toine Carlier Pascal Riera Jean-Michel Amouroux Jean-Yves Bodiou Martin Desmalades Antoine Grmare 《Journal of Sea Research》2008,60(4):264-275
The food web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wo north-western Mediterranean lagoons exhibiting contrasting degrees of eutrophication and marine influences were compared through δ13C and δ15N analysis of major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nd consumers. The Lapalme Lagoon is well preserved and has kept a natural and temporary connection with the open sea. Conversely, the Canet Lagoon is heavily eutrophicated and its water exchange with the open sea has been artificially reduced. In Lapalme, all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nd consumers exhibited δ15N values indicative of pristine coastal areas. 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and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SOM) pools seemed to constitute the main food sources of most primary consumers. Both primary producers and all consumers were much more 15N-enriched (by 10‰) and more 13C-depleted in Canet than in Lapalme. This reflected: (1) the assimilation of important amounts of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 the food web, and (2) a marked and uniform influence of 13C-depleted allochtonous sources of carbon. Based on the mean δ15N of primary consumers, we found rather similar food web lengths in both lagoons with top consumers at trophic levels 3.6 and 4.0 in Canet and Lapalm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Canet Lagoon resulted in a simplification of the food web structure (i.e., a single trophic pathway from a 15N-enriched fraction of the SOM pool to top predators) compared to what was observed in Lapalme Lagoon where additional 13C-enriched food sources played a significant trophic role. Moreover, some consumers of Canet tended to exploit primary producers to a larger extent (and thus to exhibit lower trophic levels) than in Lapalme.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