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6篇 |
免费 | 635篇 |
国内免费 | 12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8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73篇 |
地质学 | 7082篇 |
海洋学 | 14篇 |
综合类 | 223篇 |
自然地理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403篇 |
1999年 | 456篇 |
1998年 | 536篇 |
1997年 | 485篇 |
1996年 | 588篇 |
1995年 | 531篇 |
1994年 | 500篇 |
1993年 | 508篇 |
1992年 | 352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陕西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成矿时代的Ar-Ar年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毛岭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多金属矿集区的西北部,产于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矿体赋存于丝毛岭向斜北翼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对其早期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 Ar/39 Ar测年研究,获得其坪年龄为(211.9±1.5)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1.9Ma左右,即晚三叠世。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丝毛岭金矿床与凤太矿集区中的八卦庙-柴蚂、双王等金矿床一样,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它们是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位于东古特提斯构造域中的南秦岭碰撞造山带大规模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矿床氧化带特征及与矿化关系,并从地形、地理气候、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方面探讨其成因,以期为类似矿山提供对比借鉴。 相似文献
83.
作者的研究表明,在非本征激发区,矿物热电系数随着活化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在本征激发区,随活化温度的增高而减小。矿物晶体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决定矿物的导电类型。矿物热电系数可广泛应用于地质找矿和矿床评价中,以黄铁矿为例,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含金矿脉,矿脉中黄铁矿热电系数正值高时,其矿石含金量也高。应用黄铁矿热电系数的正高值、混合型和负值可确定矿体和矿体的剥蚀深度。 相似文献
84.
文章主要论述桂西上、下二叠统平和示整合接触面上的上二叠统断裂破碎带型金矿床矿石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化学组分特征等,并探讨矿床的成因条件,预测该类矿床在桂西地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5.
一、区域地质概况 东安金矿床位于逊克县东南45km处,属黑龙江省北部金成矿带中段。该区位于燕山期环太平洋成矿带西带大陆边缘,加里东一海西褶皱带北部。大地构造处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一延寿地槽褶皱系北段。三级构造单元隶属于逊克中新生代火山盆地的中间隆起带北缘。 相似文献
86.
根据辽宁凤城白云金矿地区辽河群岩石的变质相,运用金属物理学和流变学的理论,以数学方法分析了早前寒武纪角闪岩相为主条件下岩石的流变行为。有关计算结果表明,变形的比温度值(T/Tm)较高,普遍达0.7以上,差异应力值较低,为(7—20)×10~6Pa,应变率小,一般小于10~(-13)/s,这是一种稳态流变过程。数学推导表明,这种流变体服从于牛顿定律,并由此计算了本区变形岩石的等效粘滞度。 相似文献
87.
矿化剂CO_2、CO、HS~-、S~2-、C1~-、F~-、CH_4、等,对热液成矿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起着重要作用。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及大陆深钻资料证明,在前寒武纪中高级变质岩中,赋存有大量的变质热液,它们可以于最后一期构造及岩浆热事件中被用于成矿。小秦岭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太华群的变质热液。成矿与晚燕山期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侵入所提供的热动力及热液,对变质岩中矿化剂及金矿质的活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8.
本文详细描述了豫西嵩县洛宁隐爆角砾岩体的地质特征和产出规律,论证了角砾岩体的形成与燕山中晚期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首次提出并厘定了角砾岩体的多期次,对其多期性与成矿的关系做了探讨,指出了含矿角砾岩体的鉴别标志,对在该地区及类似地区寻找角砾岩型金矿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众多地下工程建设始终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中,岩体初始应力是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的先天条件和主导因素。“高地应力”术语及概念出现和地下工程围岩特殊破坏现象紧密联系,属于工程概念范畴。随着地下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并逐渐向深部发展,高地应力诱发的围岩破坏现象日益显著,严重影响工程稳定性。现有的高地应力定量分级判据多采用强度应力比值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岩石强度、应力两个指标的绝对值大小和耦合关系。本文在讨论现有分级判据、收集实际工程案例数据以及分析高地应力破坏现象显现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地应力“强度& 应力”耦合判据及其定量分级标准。高地应力“强度& 应力”耦合判据的表现形式为3条考虑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以及和初始最大主应力σ1耦合的边界线,边界线以内的区域为高地应力区、边界线以外的区域为低地应力区。该判据特点是既考虑初始最大主应力、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绝对值边界条件,同时也考虑两者耦合区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维尺度提出的“强度& 应力”耦合判据,针对86个典型地下工程的高地应力判别结果和工程现场高地应力显现形式完全相符,可以在实际地下工程中推广应用。基于“强度& 应力”耦合判据的高地应力区分级标准能较好地判别围岩破坏现象的剧烈程度,可为工程灾害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