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7,31(4):283-288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面临发展问题.2001~2005年勘查地球化学以国家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主导,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资源与环境并重为方针,实施多目标的地质大调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标志勘查地球化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选择.在现代科学技术取得最新成就起点上,构建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质量体系,在各项工作中采取科学态度和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勘查地球化学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2.
In the context of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s, emergence as a “globalizing” pre‐emergent immigrant gatewa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complex and multiscalar set of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community‐development dynamics that are shaping localized response to Hispanic/Latino immigration. Specifically, we explore how these policies and dynamics play out spatially in the context of two Charlotte neighborhoods, both of which have similar historical roots and have become magnets for Latino settlement, yet display divergent contemporary place‐making paths. Our exploration reveals the ways in which contexts of receptivity and spaces of both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are created by the socio‐spatial components of public policy and the localized response to that policy at the intraurban level. Reinforcing the importance of space and pla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ceptivity contexts, the compared stories of Eastside and South Charlotte reveal that neighborhoods are never the product of one transformational force but of many—no matter how they may be perceived in the public imaginary.  相似文献   
103.
丁道衡矿-(Ce)是在白云鄂博REE-Nb-Fe矿发现的一种新的稀土元素矿物,被视为是真正的珀硅铈钛矿(Perrierite)的同质多象体和硅钛铈矿(Chevkinite)亚族C(1)位上的钛类似物。同时,它还是自然界发现的首例硅钛铈矿亚族具P21/a空间群的天然产物。之后,在攀枝花V-Ti-Fe矿红格矿区找到一种几可全方位同白云鄂博产原型丁道衡矿-(Ce)对比,但空间群为C2/m的丁道衡矿-(Ce)变体,并作了全面、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自此,参照先例,攀枝花产具C2/m空间群的丁道衡矿-(Ce)宜称C2/m丁道衡矿-(Ce);而白云鄂博原型丁道衡矿-(Ce)宜称P21/a丁道衡矿-(Ce)。C2/m丁道衡矿-(Ce)的发现与研究揭示,已有的硅钛铈族矿物何以具有C2/m变体和P21/a变体的成因解释,尚不能圆满诠释2种变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4.
“范式”一词于20世纪70年代由库恩基于科学哲学提出,并逐渐为科学界接受。同时,各学科学者借用库恩的“范式”概念和“研究程序”思想而构建出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因此,使得各学科间的研究范式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存在联系性。地理学也因此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中国近现代地理学作为世界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其思想与方法的影响。因此,系统地认识20世纪初叶以来我国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十分必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对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含义与意义及我国地理学研究范式历史的认识进行研究得出:中国地理学经历了区域因果关系范式到空间范式的继承与转变;我国近现代地理学范式的发展始终是“显范式”(冠予“范式”一词的研究方法)与“潜范式”(未冠予“范式”一词的研究方法)并存发展的;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式与应用多以“显范式”为主,自然地理学多以“潜范式”为主;所有地理学研究范式都遵循地理学空间思想指导;未来地理学研究范式将朝向定量化、技术化、空间化、社会性和文化性方向及格局、过程、机制及模拟发展,朝向科学第四范式迈进。  相似文献   
105.
An algorithm of the ensemble pulsar time based on the optimal Wiener filtration method has been constructed. This algorithm allows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s to the post-fit pulsar timing residuals of the atomic clock and the pulsar itself. Filter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cross- and auto-covariance functions of the timing residuals.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timing data of millisecond pulsars PSR B1855+09 and B1937+21 and allowed the filtering out of the atomic-scale component from the pulsar data.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terrestrial time TT(BIPM06) and the ensemble pulsar time PTen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ional instability of TT(BIPM06)−PTens is equal to  σ z = (0.8 ± 1.9) × 10−15  . Based on the  σ z   statistics of TT(BIPM06)−PTens, a new limit of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gravitational wave background was calculated to be equal to  Ωg h 2∼ 3 × 10−9  .  相似文献   
106.
在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21井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中, 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与地球物理中的速度分析相结合,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为指导, 对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地层进行速度研究, 目的在于预测出储层内部有利砂岩发育区及储层埋深, 为井位论证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首先以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 确定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通过单井相划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层序界面, 通过层序对比和追踪, 建立起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 并以此作为速度研究的模型层位, 利用模型迭代层速度反演法, 有针对性地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内部的层速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目标层序白垩系清水河组(CX0-CX3) 的层速度分布规律是: 南及东南部砂体发育区地层速度高, 北部泥岩相对发育区地层速度低, 速度的高低反映了砂岩含量的多少; 速度图上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平面分布形态, 与属性图的平面分布范围和形态基本吻合, 振幅属性图上的异常体是高速异常体, 速度与振幅类地震属性在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和砂体横向变化方面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此外, 在层序格架下的层速度反演基础上得到的目标层序CX3界面的平均速度图, 其系统误差和随机噪音的影响小, 时深转换所得CX3界面构造图等值线走势合理, 即使井资料较少, 也能得到形态正确精度较高的构造图.模拟勘探评价5个阶段的误差分析表明, 钻前预测误差不超过0.33%, 有效降低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深度设计误差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7.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99,自引:5,他引:94  
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为核心的人类一环境耦合系统研究逐渐成为土地变化科学(LCS)研究的新动向.基于覆盖中国21世纪初5年间隔的遥感卫星数据获取的1 km网格土地利用变化空间信息.依据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分异的显著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综合考虑.设计针对21世纪初5年新的中国土地利用动态区划图,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因素.总体上.21世纪初5年中国处于土地利用快速变化期,黄淮海平原、东南沿海地区与四川盆地城乡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占用大规模优质农田,导致南方水田面积明显减少:西北绿洲农业发展与东北地区开垦导致北方旱地面积略有增加:受西部开发"生态退耕"政策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林地面积显著增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成效明显,对区域土地覆盖状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段国土开发与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加之快速的经济发展是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8.
南汇东滩圈围工程对长江口河势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杰  郑宇华 《海洋科学》2017,41(1):65-75
基于验证的MIKE21软件长江口二维潮流数值模型,计算和重点分析了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对长江口南槽、北槽和横沙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汇东滩促淤圈围工程束窄了南槽下段河道,较大幅度地减小了该段的潮流量;但南槽中段以下河段流速增加幅度较大,河槽将会刷深,河势将得到发展;江亚北槽将会得到发展,北槽中段泥沙淤积现象将会加剧;横沙通道涨落潮流量大幅减少,横沙通道涨落潮流量与南槽涨落潮流量存在非常高的相关性,这对横沙通道作为航道开发和利用会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Geographically explicit historical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datasets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in studies of climatic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using historical population data as a proxy, the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s of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AR) for 1900, 1930, and 1950 were estimated. The cropland areas of Qinghai and the TAR for 1980 and 2000 were obtained from published statistical data with revisions. Using a land suitability for cultivation model, the provincial cropland areas for the 20th century were converted into crop cover datasets with a resolution of 1 × 1 km. Finally, changes of sediment retention due to crop cover change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module of the 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In- VEST) model (version 3.3.1). There were two main results. (1) For 1950–1980 the fractional cropland area increased from 0.32% to 0.48% and land use clearly intensifi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TP), especially in the Yellow River–Huangshui River Valley (YHRV) and the midstream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its two tributaries valley (YRTT). For other periods of the 20th century, stability was the main trend. (2) For 1950–1980, sediment export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Minhe autonomous county of the YHRV, and in the Nianchu River and Lhasa River basins of the YRTT, which means that sediment retention clearly decreased in these regions over this period. The results of this assessment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or restora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10.
李屹凯  张莉  安玲  杨越 《古地理学报》2015,17(5):709-717
通过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天山北麓东部地区18世纪中后期的相关记载,发现1757—1774年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巴里坤作物物候和霜雪事件,根据物候学原理,确认1757—1774年巴里坤存在有温度升高的现象。并根据同时期历史文献中乌鲁木齐的冷暖感应记载,认为1757—1774年的温度升高发生在整个天山北麓地区。结合已有的树木年轮研究成果,并根据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进而从更宏大的时空尺度上认识此次温度升高在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具体内涵,认为历史文献记载的1757—1774年温度升高是相对于18世纪10—20年代,而非30—50年代。根据历史文献重建温度变化,必须结合文献形成的历史背景,因为同时期的人文社会背景,会影响到历史文献记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