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31篇 |
免费 | 443篇 |
国内免费 | 7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0篇 |
大气科学 | 987篇 |
地球物理 | 191篇 |
地质学 | 1023篇 |
海洋学 | 386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自然地理 | 2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28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255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安徽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岩序列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外缘、郯庐断裂内,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确定对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集沙溪矿床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岩浆岩样品(粗斑闪长玢岩、黑云母石英闪长玢岩、中斑石英闪长玢岩、细斑石英闪长玢岩和闪长玢岩)和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辉钼矿,分别利用Cameca、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矿床内主要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30.60±0.97Ma、129.30±1.00Ma、127.10±1.50Ma、129.46±0.97Ma和126.7±2.1Ma)以及成矿年龄(130.0±1.0Ma),并重新厘定了沙溪岩体从早到晚岩浆的侵位序列。通过区域对比,提出长江中下游存在两阶段斑岩型铜金矿化,沙溪矿床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第二阶段形成的斑岩型矿床,沙溪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既不同于庐枞盆地,也不同于断隆区第一阶段的斑岩矿床,而是受郯庐断裂和长江断裂动力学演化联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2.
133.
文中简要介绍了华北北部土城子组区域分布、沉积特征和垂向充填序列。针对目前土城子组时代不定的现状,结合近些年来已发表的土城子组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将土城子组年龄限定在154~137Ma。以往对土城子组进行的相关生物地层研究成果与土城子组时代一致。国际地层委员会(ICS)2013年提出将145Ma定为侏罗-白垩系界线年龄,这得到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和安第斯地区最新侏罗-白垩系界线研究成果的支持,虽然最终确定这一界线还需更多高精度年代学的研究。再结合土城子组同位素年龄,提出土城子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存在于土城子组内部。国际地层界线及对比,特别是国际J/K界线应通过研究海相生物地层来完成,中国陆相J/K界线的确立应优先服从海相地层及其生物演化所划分的标志与结果。 相似文献
134.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对该遗址剖面AMS 14C年龄的测定,并结合石家河文化的相对年代,可知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定在4 800~4 100 cal. a BP比较合适;通过对该遗址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环境C值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区在4 850~4 300 cal. 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高值段,反映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同时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F1和F3得分也处于高值段,表明人类活动较强;在4 300~4 124 cal. 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低值段,揭示气候进入相对寒冷干旱时期,同时F1和F3得分显著降低,指示人类活动减弱,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距今4300a暖湿转为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洪水事件可能促使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35.
137.
袁志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28(1):77-77
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生态环境之一。确立人类社会需求与水资源合理开发的统一协调关系 ,开发水资源的生态功能 ;净化改善环境的功能 ;控制水质恶化、污染 ;防治水流动引发的重大自然灾害 ,建立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与水环境体系之间的新平衡应是本世纪中国水环境控制与保护的基本战略目标。众所周知 ,上一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 ,也带来诸如 :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不断恶化的“副作用”。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0年 9月5日在重庆市召开了“2 1世纪中国水环境战略”研讨会 :大会专题论文 2 4篇 ,并举行三… 相似文献
138.
139.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26,自引:17,他引:126
利用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Hulme最新的1900-1998年的全球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处于下降通道中,后期略有回升;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有相反的趋势;20世纪后期西北地区中西部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多趋势,东部降水量持续偏少,干旱连年发生.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