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2篇 |
免费 | 2720篇 |
国内免费 | 5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7篇 |
大气科学 | 49篇 |
地球物理 | 11131篇 |
地质学 | 1733篇 |
海洋学 | 140篇 |
天文学 | 35篇 |
综合类 | 936篇 |
自然地理 | 4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436篇 |
2020年 | 372篇 |
2019年 | 411篇 |
2018年 | 411篇 |
2017年 | 401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459篇 |
2014年 | 595篇 |
2013年 | 619篇 |
2012年 | 593篇 |
2011年 | 663篇 |
2010年 | 611篇 |
2009年 | 840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657篇 |
2006年 | 633篇 |
2005年 | 642篇 |
2004年 | 578篇 |
2003年 | 563篇 |
2002年 | 459篇 |
2001年 | 425篇 |
2000年 | 398篇 |
1999年 | 332篇 |
1998年 | 341篇 |
1997年 | 324篇 |
1996年 | 339篇 |
1995年 | 287篇 |
1994年 | 276篇 |
1993年 | 214篇 |
1992年 | 175篇 |
1991年 | 97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山西临汾地区是一个历史强震多发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3/4)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在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大震区地震长期活动特征,我们对临汾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记录的1987-1999年期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根据对这些地震震源位置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解制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应是长80km,埋深5-26km的NNE走向,高倾角的右旋走滑型断层,而临汾地震的震源断层是长70km,埋深5-22km的NWW走向,高倾角的左旋走滑型断层。这与洪洞,临汾两次大震极震区的等震线及该地区应力场的构造环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82.
BOLi-qun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02,12(4):350-35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ace technology, earth ob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sky observatory technolo-gy, they have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terres-trial land.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ed agencies have done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 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in the forewarning period by means of many approaches, such as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TIR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sis aperture radar (D-INSAR),astronomical time-latitude residual anomal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etc. A quite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 foundation has been built i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eshave shown that these technology is efficient methods for high frequency crust movement. If the existed separate scientificforces and results are possibly assembled together to form a more complete integ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sky observation, ground, deep geology and macro anomaly, it will come into a new stage of monitoring andpredicting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ic eruptions. 相似文献
83.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新的跨断层资料,利用时序曲线分析、断层速率合成分析和垂直形变累积率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从不同角度和范围提取2016年门源Ms6.4地震震前异常特征,揭示断层活动。结果显示:1)震中距150 km以内多个场地出现了典型的以加速张性变化为主的短期异常,150~300 km内的异常以趋势变化为主;2)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上异常场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由祁连山断裂带中部集中向东迁移至中东部集中的特征,海原断裂上异常有所增多,此类现象与2003年民乐6.1级地震前的现象极其相似;3)祁连山断裂自2014年以来合成速率偏离正常动态值较远,容易积累应变。垂直形变趋势累积率的计算结果显示,地震震中位于形变积累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84.
��ظ�ԭ���������쳣�ĵ����춯��ѧ�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о??????? ????????????????????????????????б?′????????????????????????????????????????????????? 相似文献
85.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6.
滦县ML5.0地震前重力异常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析研究了2004年1月20日河北省滦县ML5.0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一发震的演化过程;滦县地区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形态支持了孕震体震前膨胀的理论。 相似文献
87.
依据随州三里岗ML4.7地震序列的地震监测和宏观调查所获得的基础资料,对此次地震序列的时空强特征及地震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使地震资料准确可靠,对混淆在序列中的爆破波形与地震波形进行了鉴别和剔除。结合这些基础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认为随州地震序列在成因上与该地区存在的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有关,但主发震构造是北西向断裂。 相似文献
88.
?????????г???????????????????????????????????????????????????????????????????????????α?????????黯???α?????????????????????????????????α?????????????????????????????????????е????????????,??????????α??????????? 相似文献
89.
研究了贵州省三板溪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成因类型, 认为三板溪水库蓄水后出现的地震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水库诱发构造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 相似文献
90.
简述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的建设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对系统所得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该系统可产出连续、高精度的GPS基准站三维坐标及基线数据,可为地震监测和地壳运动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GPS数据素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