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介绍了针对利用不同资料源等情况进行1:50 000 DLG生产/更新的3种工艺流程,给出了详细的流程图,同时简要阐述了每一种工艺流程的作业要点,并分析了每一种工艺流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孢粉记录揭示的4000 a BP来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鞠远江  刘耕年 《冰川冻土》2004,26(2):166-170
对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附近热融塌陷剖面的分析,重建了该区4000aBP以来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近4000aBP以来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经历了多次干湿变化,即4000~3630aBP为干暖期,3630~2270aBP为凉湿冷湿期,2270~2100aBP为干暖期,2100~1310aBP干暖转化为暖湿期,1310~1100aBP为干暖期,1100aBP至今是凉湿冷湿期.发现本区气候具有典型的西风带影响下的变化特征,遵循暖干同期、冷湿同期的规律;部分层位反映的暖湿气候说明东亚季风强盛时期,可以深入到乌鲁木齐河源地区.  相似文献   
63.
刘俊斌 《吉林地质》2012,31(2):80-83
尝试地运用1/2.5万不规则网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市小西南岔金铜矿外围某勘查区的1/20万区域化探直接进行了查证,圈出两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异常主成矿元素Au、Cu异常连续,浓集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晰,与伴生的As、Bi、Pb、Ag、Zn等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具有指导找矿作用。  相似文献   
64.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作用机制,得出该条件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主夯点间距宜为12.5m,夯击数宜为18~22击的有关结论。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5.
杨春雨  姚卫星 《西北地质》2010,43(4):300-306
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一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找矿区域之一。2008年国土资源航遥中心开展的1∶5万航磁勘查工作反映该区总体磁场较弱,单个磁异常强度较低,但反映的磁异常信息较为丰富。通过开展1∶5万航磁异常查证工作,认为航磁异常较全面、客观的反映了该区的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查证磁异常均与一定地质体或矿化对应。该区以铅锌矿化为主,多金属矿化常见,矿化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航磁异常主要表现在局部磁异常升高、正负磁异常过渡带部位,低缓磁异常转折部位等。矿致异常形态多样,较难识别,应以通过航磁异常间接找矿为主,指导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有效加快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一带矿产勘查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66.
全国1:1000000数据库建设与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全国1.1000000数据库从1984年开始建设至今发展的几个阶段。介绍了1994年验收的全国1:1000000地形数据库、1996年发行的中国数字地图(1.1000000,国际版)、2000年完成的全球地图中国数据集以及近期更新的全国1.1000000数据库2002版的概况、数据源和更新数据源、成果及其特点。展望了全国1:1000000数据库将持续更新、逐步丰富信息内容和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多比例尺数据库建立关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7.
截止2008年底,青藏高原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已完成100多幅地质图的建库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ebGIS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国产优秀的MapGIS 7-IM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采用B/S结构,与以往的地质软件的C/S模式相比,系统采用了B/S结构,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方便、开发更简单并且共享性强、总...  相似文献   
68.
国家1:50 000地形数据库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用途最广、使用频率最多的基础测绘成果,保持其现势性是我国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了对该数据库的快速动态更新,实现了每年更新一次,每年发布新版。本文主要总结介绍了全国1:50 000地形数据库动态更新项目取得的主要创新和数据成果。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黑龙江省某测区利用GPS静态网和精密单点定位(PPP)两种方法对1∶10 000像片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在利用CQG2000对大地高进行高程异常改算精度同传统GPS网拟合高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精密单点定位(PPP)方法施测的像控点平面精度能够满足1∶10 000地形图更新、山区1∶10 000地形图测绘中±1 m的精度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大陆重力大地水准面CQG2000绝对精度在东经120°以东高于±0.3 m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0.
随着数字摄影测量相关技术及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如何将我国自主研发获取的卫星数据在测绘行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国产卫星影像的使用,不仅涉及到所用的专业技术,其所能达到的各项精度也同样令人瞩目。本文通过两个生产性试验项目,介绍了利用资三影像及国产PixelGrid系统制作1:10000DOM的方法,并从不同方面做了精度比对,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