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晏鄂川  方云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262-265
千余年来,云岗石窟遭受了严重的渗水病害,同时,因构造节理和卸荷裂隙的切割,降低了石窟的立柱岩体稳定性,其中的第9#、10#、12#窟的窟前立柱岩体风化严重,已威胁到石窟安全,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和病害调查,采取岩样和水样进行测试分析,并对石窟岩体进行了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其目的是查明石柱承受荷载的大小及应力分布情况、石柱岩体的强度及安全系数、评价立柱岩体的稳定性,为石窟防治和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在9~10#和12#窟立柱岩体顶部的压应力分别由成窟前的0.45MPa、0.44MPa增加至成窟后的1.29~1.31MPa和0.94~0.96MPa,分别增大了近3倍和2倍以上;荷载最大值在第10#窟的④号柱的上部,达3741kN;立柱岩体的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为1.95MPa;按现行规范的要求,六根岩体立柱都处于不安全状态,必须对9#、10#、12#窟进行立柱加固整治.  相似文献   
72.
宝顶山石窟卧佛渗水病害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宝顶山石窟卧佛造象近年遭受渗水危害,作者在区域调查及长观基础上,采取Cl~-含量专项化学分析的方法,结合地质构造分析,查清了卧佛四周渗流类型及流向。本文对渗水病害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文中涉及的问题,在我国著名石窟区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73.
北山石窟岩体强烈风化与渗水破坏作用有密切关系。经现场调查、地下水长观、岩土水样检测、综合分析认为,是微弱渗流通过不同赋存形式和特殊作用方式对造象岩体随季节产生周期性作用,成为加速岩体风化破坏的主要外营力。  相似文献   
74.
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的地质及考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物保护角度论述了陕西彬县大佛寺的历史沿革、地质概况及考古调查情况.用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对大佛寺主窟作了窟内隧道工程、湿气及石窟风化和窟内淤积物等3方面的探讨。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及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石窟薄层顶板破坏的早期潜在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王芝银  李云鹏  杨志法  牟会宠 《岩土力学》2004,25(10):1531-1536
为了探讨导致某石窟4号硐顶板破坏的最初潜在原因,根据石窟变形破坏规律及结构边界条件,采用粘弹性薄板理论,给出了广义开尔文模型下岩层的粘弹性变形、应力解析解。为了在任意一时刻给出全域应力、位移的分布状态,提出了一种解析解全域逐点搜索法,将全域划分细密网格,用所建立的解析解计算每小区中点的应力及网格点位移值。通过分析计算,给出了石窟顶板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场、变形规律及顶板可能产生受拉破坏的变化规律,其中,有两处的受拉区分界线与现在的破坏裂缝线基本吻合,说明石窟成形初期,因内能释放而产生的受拉区及其边界分界线是后来真正破坏的早期潜在不稳定源。这一结论对保护和维护石窟稳定性具有实际参考意义。实例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及分析方法是正确和合理的,方法及结论均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76.
浙江龙游沐尘晚侏罗世石英二长岩体中包裹了大量暗色微细粒二长闪长质—辉长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分布不均匀,以微细粒结构、具冷凝边构造并发育环斑长石为特征。应用岩浆动力学理论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中的岩石包体是在层状岩浆房中不同成分岩浆大规模对流、不均一混合机制驱动下形成的,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相似文献   
77.
《地理教学》2006,(11):44-44
莫高窟雕凿于距敦煌市城区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在南北长1700多米的断崖上,保存着735个石窟。其中,南区崖长1000多米,有487个石窟,由于里面都有壁画、彩塑而备受重视。北区崖长700多米,也有数百个状如蜂窝的石窟,但因为多数石窟里都没有壁画、彩塑,似乎没有多大价值,所以很少被人提及。多数石窟既没有编号,也没有被记录在案。  相似文献   
78.
刘芳  黄万堂 《甘肃地质》2014,23(2):91-93
甘肃石窟按照地理位置可分为3大区域: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南地区。石窟的开凿和布局除受当时文化、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外,在一定程度上受地质条件的制约,石窟的艺术风格也由凿窟地层的岩性特征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