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53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1708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和分布分析秦岭上升的阶段性与幅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分布的与我国南、北方同期生物群的对比,分析了秦岭从中生代晚期以来各个时期上升的幅度。秦岭在三叠纪末期成陆后即开始隆起,但隆起幅度有限。白垩纪与古新世该区地形高低悬殊不大。早第三纪中、后期秦岭有一次强烈的隆起活动,地形起伏,且对动物的迁移起了明显的阻碍作用。相继产生的夷平作用使晚第三纪秦岭区内的动物仍与区外的保持着较好的往来交流。早更新世末期秦岭再次表现出了垂直运动的特点。由于  相似文献   
42.
秦岭沉积岩区浸染状金矿床与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共生富集关系是独特的.金主要以伴生金、共生金及独立金矿床形成产出。分别对三种形式的金矿化与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因联系进行了评述,从地质地球化学方面进行了对比,对它们共生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拓宽秦岭沉积岩区找矿思路,争取在找矿认识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3.
首次发现报道了曼信一带海相火山岩微枕状构造的地质特征。主要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分析探讨了曼信—老厂一带火山岩的时代,主要认识是:“依柳组”火山岩的主要形成于晚二叠世;老厂地区泥盆纪—中晚石炭世有少量基性—中性火山活动及三叠纪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44.
论界牌峪地区“陀状”角砾岩成因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石门界牌峪地区存在大量的所谓“陀状”角砾岩,它们互不相连,外观圆形,有的聚集成群或者呈完全孤立的山包。角砾岩地表多为椭圆状和等轴状,与围岩多呈刺穿状接触。通过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认为该区“陀状”角砾岩是一种由热泉气体及部分物质在封闭还原条件下产生急剧爆发所形成的特殊的角砾岩群。它们是一种极好的容矿控矿体,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5.
The data available show that some Antarctic carbonaceous chondrites are similar to Cl meteorites.Tehy contain a lot of phyllosilicate aggregates and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whole-rock samples is approximate to that of C1 chondrites,so they are named after quasi-C1(Q-C1)chondrites Unlike Cl metcorites,the Q-Cl chondites possess chondrule structrue,and the compositions of hih temperature condensates(chondrule fragments,mineral grains or aggregates)show that the oxygen fugacity varied within a wide range in the surroundings where they were formed,similar to the variation range from E.H.L,LL to C group chondrites.It is inferred that the Q-C1 chondrites could be formed at the edges far from the equator in the whole asteroid region of the solar nebular disk.where the nebula was lower in density and the condensates were lower in accretion velocity,so that the hydration of chon drules and matrix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stage of nebular condensation.The discovery of the Q-Cl chondrites and the fact that the earth and other terrestrial planets contain water indicate that at the edges far from the equator in the terrestrial reigion of the solar nebular disk,a large amount of water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ttice of minerals in the condensates as a result of hydration during nebular condensation,and then found its way into the interior parts of the Earth and other terrestrial planets due to accretion.  相似文献   
46.
初论胶北隆起地壳伸展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晚元古宙,胶北隆起在造山运动后期开始发生NW(W)→SE(E)方向的地壳伸展作用,突出表现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内部,持续时间很长久(自晚元宙开始,断续到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具有改造期伸展作用特点,区域构造处于十分散化的状态,导致褶皱变形及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  相似文献   
47.
江南隆起东端伸展构造的识别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屯溪流塘盆地典型伸展堆叠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的解剖,以及对其它几个伸展构造实例的分析,指出伸展构造在江南隆起的存在,它们的形成主要是重力作用的产物,遍及中、新生代。这种特征构造的解剖有助于深化认识江南隆起的构造特点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48.
高锐 《地质通报》2004,23(9):1055-1056
一年一届的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国际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写HKT)到今年已举办了19届。这个研究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质演化的国际舞台,每年都有许多新“角色”和老“演员”出演新的“节目”,报告新的发现,交流新的思想。由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是研究全球大陆巨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与动力学的野外实验室,故这个讨论会每年的进展备受各国地学界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宝音图隆起"的归属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研究表明,内蒙古“宝音图隆起”和狼山地区的古元古代宝音图岩群与新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都是由中低级变质的各种片岩、大理岩组成,一致的岩石组合和变质相暗示二者可能是等同物而不是两个岩群。以物探资料为据的构造研究也证实,“宝音图隆起”与狼山地区之间并无槽一台级的大型断裂构造分开,二者实为统一的构造整体而不是分属槽台,只因两侧被两条近于平行的NE向断裂围限,使其总构造线方向呈NE或NNE向而与色尔腾山的构造线不同。结论认为,“宝音图隆起”仍是华北陆块的一部分,不属于内蒙古一大兴安蛉地槽褶皱系。  相似文献   
50.
山西五台地区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中生代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分布于系舟山掀斜向斜的北西翼,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侧幕展布的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前陡、后缓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逆冲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运移距离大于5.8km。推覆构造中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带以挤压为主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复杂多级褶皱为主;中带以单剪为主,形成叠瓦状构造;锋带挤压作用增强,发育反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松弛减弱,山前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