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黔南坳陷构造线主体呈NNE至近SN向展布,与坳陷南部NW向-近EW向罗甸断坳以及北部NEE向黔中隆起构造线走向不一,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调节特征。经结合地震、MT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黔南坳陷发育有浅变质与结晶双层结构基底,深部结晶基底表现出明显的"岛链"状结构特征,可能是扬子古陆的外缘增生部分;坳陷总体经历了南华-志留纪、泥盆纪-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侏罗纪三期成盆与新元古代早期末、志留纪、中三叠世以来三期隆升,发育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到改造三种盆地类型。今构造格局与变形样式实为多期构造变形形迹的复合、联合与叠加。总体上,坳陷今表层面貌呈现为隔槽式褶皱、是典型的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区发育的侏罗山式构造样式,纵向上可划分为震旦系-下古生界(下)、上古生界(中)及中新生界(上)三个构造层,其中下构造层以发育基底卷入的冲断变形构造为主,中构造层以发育与断层相关的冲起变形构造为主,上构造层以发育滑动褶皱与断展褶皱为主;坳陷今表层构造多受其深层"岛链"状结晶基底结构所控制。  相似文献   
62.
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信息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为了解黔南紫云地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采用基于钻孔岩心的非弹性应变恢复(ASR)地应力测量方法,获取了紫云地区2877~2985 m石炭系打屋坝组地层的地应力信息,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油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1)黔南紫云地区近3 km处石炭纪地层现今地应力状态表现为以垂向应力为主的应力环境,测点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N向。(2)紫云地区近3 km处岩心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燕山早期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大致相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对次生油气藏的改造程度较小,有利于黔南坳陷内部油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63.
黔南石炭纪生物礁造礁群落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黔南紫云猴场扁平村发育有石炭纪全球罕见的大规模典型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该礁体的主体部分由大型笙状群体四射珊瑚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下部发育点礁层,形成了罕见的、独特的石炭纪礁体类型。对该礁体的造礁群落详细研究,尤其是对Fomitchevella造礁群落的研究后发现,造礁群落内生物结构、物理结构决定了群落的整体面貌而造礁群落的营养结构是维持这种面貌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这3个方面共同作用来达到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在礁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的存在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们维持了一个相对复杂的造礁生态体系的平衡发展。群落的整体面貌、生态体系都是由群落内的关键种所决定的,如果将群落内起到核心作用的物种从群落内移走,那么群落的性质,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都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4.
黔南祥摆组的化石资料稀少且以植物化石为主,在独山县羊风乡祥摆组中发现了一个海相动物群,主要化石有腕足类、珊瑚类、苔藓虫类、头足类和遗迹化石,其中以腕足类最为丰富。在鉴定分析所发现化石的基础上,结合该动物群所在层位的岩性特征、矿物特征和区域上该时期的沉积特征,采用古生态学分析方法,认为该动物群生存环境为一个淡化渴湖。区域上,该渴湖主要位于平塘县与独山县之间,而构成渴湖与外海的障壁则主要位于摆者至麻尾一线东北,呈北西向延伸;在北部兔场附近祥摆组已演变为以泛滥平原沉积为主。溻湖范围内现今构造形态完整,同时这种局限低能的沉积环境可以形成良好的烃源岩,因此它们在区域上的分布对岩相古地理和油气生储盖组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王瑞湖 《矿产与地质》2002,16(4):212-216
桂北隆起区锑矿主要为产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细碎屑岩中的碎裂岩—石英脉型锑矿床 ,其成因与地下热水渗滤作用有关。其矿源来自于上地壳围岩 ,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部分混染有变质水 ,硫源较复杂、具混合硫特征 ,热源由隐伏岩体、放射性元素和断裂磨擦提供。成矿流体为富含 CO2的 Na - K - Ca2 - SO42 -- Cl-型水溶液 ,成矿温度以 2 1 0~ 2 4 0℃为主 ,压力 1 0~ 38MPa,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66.
黔南洞穴石笋古气候变化记录及终止点Ⅱ的确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黔南地区三个大型石笋进行TIMS-U系测年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163~113.8 ka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 石笋氧同位素的记录曲线揭示, 在万、千年尺度上, 研究区冰期的降温和间冰期回暖的波动特征, 可与冰芯、湖泊、黄土、深海岩芯记录相比较, 其记录的气候波动与全球具有一致性, 显示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 研究表明, 石笋记录所反映出的古季风环流变化的直接动力可能来自全球冰量变化, 即主要受北半球日照辐射强度、北大西洋冰漂碎屑带的扩张以及低纬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d18O值进行了温度计算, 获得了研究区冰期(相当于深海同位素6阶段的中后期, 平均为8.1℃, 最低为-1.43~0.65℃)与间冰期(相当于深海同位素5E段, 平均为18.24℃)之间的年均温差达10℃左右(与冰芯记录的温度变化幅度大约为10℃, 大体相一致), 显示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环流强度具有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3个石笋的精确测年, 确定倒数第2次冰期的终止点Ⅱ的年龄为129.28±1.1 ka, 这一界线的年龄代表了末次间冰期开始的年代, 即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的分界年龄, 与冰芯和深海SPECMAP氧同位素曲线上末次间冰期的起始年龄相一致.  相似文献   
67.
事件沉积是地质学研究热点之一.黔南独山地区早泥盆世丹林组沉积时期事件沉积记录为华南板块海西早期构造演化再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通过路线调查、剖面实测、岩相解析、实验测试查明丹林组存在砂岩液化、自形-半自形独居石及金红石、团块状黄铁矿、锑异常层等事件沉积记录.经研究本文认为,上述现象是由于黔南独山地区早泥盆世丹林组沉积时期可能存在潜火山活动引起,该潜火山活动导致了同时期的热事件沉积,并表明事件沉积环境为热水盆地.分布于独山地区的锑、铅、锌、铁、金矿化均赋存于泥盆系地层之中,且具有显著的层控特点;故而该地区的多金属矿化很可能与华南板块海西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热事件启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桂北雪峰期含锡黑云母花岗岩成因的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桂北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工作,重点观察和研究了雪峰期含锡黑云母花岗岩和四堡群变质岩的产状和特征,并采集了它们的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岩矿鉴定、人工重砂分析和岩石化学成分对比,从宏观到微观总结出四堡群中、下部的变质岩与雪峰期的含锡黑云母花岗岩有成因关系的10个方面的证据,并被高温高压成岩实验所证实。这些证据和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华南古老变质岩地区的同类花岗岩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桂北早石炭世以白石断裂为界,东部为碳酸盐岩夹泥灰岩、泥岩沉积的台地相,西部为有机质泥岩、砂岩、硅质岩夹泥灰岩、灰岩沉积的台盆相。文章在广西1∶5万界首测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对桂北下石炭统岩性、岩相、时代等进行归纳总结,初步探讨其沉积环境的变迁及相变表现。  相似文献   
70.
文章对桂北A铀矿点的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分析,提出该铀矿点是"热液成因的原生矿体经地表氧化淋滤作用,部分铀离子流失后所残留的矿体"的新认识,并认为该矿点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