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为了重建EPR 9°~10°N L喷口的形成环境,采用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方法,对黑烟囱体的矿物组成、矿物结构、元素剖面分布以及黑烟囱体内外层铅210测年进行了研究。矿物学观察表明,该喷口烟囱体内壁主要由方黄铜矿组成,而外壁则主要由硬石膏组成。铅210测年结果表明,烟囱体形成于EPR 9°~10°N区域内1991年的火山喷发事件之后,并有较低的生长速率,约为03 cm/a。结合该喷口及其附近A喷口已发表资料认为,该烟囱体开始生长是由于蒸气相流体引起的,其后期受到卤水相流体的影响,而且流体温度应不小于330 ℃。  相似文献   
42.
金属矿物微量元素对矿床形成过程和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目前对黄铁矿、磁铁矿及闪锌矿研究较多,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鲜有报道。根据收集的斑岩型铜矿床(PCD)、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MSD)、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喷流沉积型矿床(SEDEX)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铜精矿样品,结合资料,对黄铜矿开展了详细矿相学和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揭示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及其与矿床成因类型的关系。黄铜矿中Mn, Co, Ni, Se, Ag, Sn, Pb及Bi质量分数可达1 000×10-6以上,Ga, Ge, Mo, Cd, In, Sb, Te, Au及Tl质量分数可达100×10-6以上,说明黄铜矿是很多微量元素的重要载体。黄铜矿Sb-Tl, In-Sn, Pb-Bi及Mn-Ni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Sb, Tl, In及Sn主要以固溶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Pb与Bi以方铅矿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铜矿,Mn, Co, As, Te, Ag及Ni 2种赋存状态均有发育。PCD型和VMS型黄铜矿微量...  相似文献   
43.
Ore textures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show that in addition to highly scattered blebs in sphalerite grains,intergrown chalcopyrite also occurs as rods,myrmekites and lamellae aligned along cleavages and twin boundaries of the host sphalerite.The majority of the intergrowths could have been formed by replacement of sphalerite by chalcopyrite,albeit part of them may have resulted from exsolution,Not only copper,but also iron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sphalerite by replacive fluids.While the front of the replacing fluid was moving forward through a sulphide orebody,Zn and Pb were dissolved and Cu was precipitated,resulting in zonal refining of the sulphide ores,The remobilized zinc and lead were precipitated at favourable sites with change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This i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copper-poor zinc and lead ores above or lateral to the copper orebodies in some of the massive sulphide deposits reworked and overprinted by late-stage granites and their hydrothermal fluids.  相似文献   
44.
河北寿王坟铜矿黄铜矿铷锶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瑞斌  刘建明  叶杰  陈福坤 《岩石学报》2008,24(6):1353-1358
本文以黄铜矿及其共生矿物为定年对象,采用亚样品取样和铷锶等时线定年方法测定了寿王坟铜矿的成矿时代.分析测试获得黄铜矿 黄铁矿单矿物组合的等时线年龄113.6Ma,黄铜矿 夕卡岩组合的等时线年龄112.3Ma和黄铜矿 黄铁矿 夕卡岩组合的等时线年龄115.0Ma.对比同一矿石亚样品,认为河北寿王坟夕卡岩型铜矿成矿时代为111.0Ma.实验表明,采用矿石亚样品取样方法和直接测定金属硫化物单矿物铷-锶同位素年龄可以有效地确定矿床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45.
在表生条件下,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参与能够有效促进黄铜矿的氧化分解,前人研究认为微生物对黄铜矿的溶解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但相对贡献仍存在争议。利用透析膜将细菌和黄铜矿隔离,模拟对比了黄铜矿与氧化亚铁硫杆菌不接触和直接接触时的溶解行为。利用等离子光谱(ICP-AES)测定两种实验条件下溶液中Cu2+离子的浓度变化,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两种条件下黄铜矿表面特征的变化和次生产物特征。实验发现在两种模式下,氧化亚铁硫杆菌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黄铜矿的溶解速率;直接接触模式比非接触模式对黄铜矿氧化分解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46.
李靓洁  董发勤  谌书  张伟 《矿物学报》2012,32(3):449-454
本文通过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青海某地区低品位黄铜矿石的试验,探讨了接种量、矿石粒度、矿浆含量对黄铜矿石摇瓶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菌硫酸浸出过程中,黄铜矿可以自发氧化分解,最终浸出率为15.98%;在有菌浸出过程中,氧化亚铁硫杆菌接种量为5/100(mL/mL)时铜浸出率最高可达31.16%。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黄铜矿在接种量为5/100(mL/mL),矿石粒径为〈104μm,矿浆含量为5/100(mL/mL)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7.
云南兰坪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陆内盆地,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结合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环特提斯构造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构造带东段弧形转弯处,是我国著名三江构造-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阙梅英等,1998)。盆地内矿产十  相似文献   
48.
德兴朱砂红、铜厂、富家坞铜矿床沿北西西(300°)方向略呈左形侧列分布,三者共同构成了德兴斑岩铜矿田。朱砂红斑岩铜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的北西侧,该断裂带是九岭地体和怀玉地体于新元古代时期的碰撞拼合带。以往的调研工作多集中在铜厂矿床,而对朱砂红矿床和富家坞矿床的研究较少。此次结合江西德兴铜  相似文献   
49.
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及MC-ICP-MS的引入,地球化学工作者对铁同位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特征及分馏机制有了基本的认识(Zhu etal.,2002;Rouxel et al.,2003;Markl et al.,2006;李津等,2008)。为了进一步探讨铁同位素在热液体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我们选取了驱龙矿区部分闪长质包体、侏罗纪地层、花岗闪长岩,  相似文献   
50.
1矿床地质特征凤山铜矿床位于昆阳裂谷中段近SN向的易门裂陷盆地西侧,绿汁江深断裂东侧。矿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汁江组(Pt2lz),为一套厚大的碳酸盐岩建造。受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影响,矿床严格受刺穿构造控制(如:21#矿体、10#矿体,59#矿体),59#矿体受南部刺穿体控制,F10断裂走向NW,倾向SW,倾角陡,控制了该刺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