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10篇 |
免费 | 2796篇 |
国内免费 | 49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2篇 |
大气科学 | 488篇 |
地球物理 | 2047篇 |
地质学 | 16457篇 |
海洋学 | 999篇 |
天文学 | 67篇 |
综合类 | 1107篇 |
自然地理 | 6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5篇 |
2023年 | 479篇 |
2022年 | 612篇 |
2021年 | 581篇 |
2020年 | 549篇 |
2019年 | 616篇 |
2018年 | 466篇 |
2017年 | 486篇 |
2016年 | 584篇 |
2015年 | 609篇 |
2014年 | 933篇 |
2013年 | 746篇 |
2012年 | 872篇 |
2011年 | 1007篇 |
2010年 | 811篇 |
2009年 | 792篇 |
2008年 | 734篇 |
2007年 | 669篇 |
2006年 | 747篇 |
2005年 | 624篇 |
2004年 | 648篇 |
2003年 | 592篇 |
2002年 | 637篇 |
2001年 | 697篇 |
2000年 | 550篇 |
1999年 | 651篇 |
1998年 | 652篇 |
1997年 | 630篇 |
1996年 | 644篇 |
1995年 | 605篇 |
1994年 | 555篇 |
1993年 | 524篇 |
1992年 | 508篇 |
1991年 | 408篇 |
1990年 | 359篇 |
1989年 | 279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8篇 |
1975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和高斯投影换带计算模型,针对AutoCAD图形的DXF公共文件格式,利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图形转换程序,实现不同坐标系间的图形转换及高斯投影换带的功能,可以快速、精确地实现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平面坐标转换与不同投影带下的换带计算。简要介绍DXF文件格式,分析程序设计的主要流程,并用实际算例对程序的转换效果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天气雷达站址选择的有效地理视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详细介绍了雷达遮蔽角图和雷达等射束高度图的制作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气雷达的有效地理视距,开发了天气雷达有效地理视距分析系统。该系统能自动绘制雷达遮蔽角图和等射束高度图,并能对天气雷达候选站址的有效地理视距进行分析,这能为寻求天气雷达最佳候选站址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03.
吉林省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皮沟绿岩带层序、岩石成因以及叠加其上的变质变形作用特征的研究,认为绿岩带形成于硅铝壳的扩张环境;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成分的花岗质片麻岩是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下,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经部分熔融侵位的深成花岗质岩石。由此,提出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裂谷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104.
105.
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与铜的显色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试剂N-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与Cu2+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6~5.6的HAc-NaAc介质中,Cu2+与MMPT形成的配合物至少稳定5h,其λmax=3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2×105L·mol-1·cm-1。Cu2+的质量浓度在0.08~1.4mg/L时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1。方法简便、快速,用于铅矿中铜的分析,测定结果与监控样推荐值相符,对w(Cu)=0.8%的试样测定6次,RSD=3.2%。 相似文献
106.
厦门-金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铅锌镉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 1 0月调查研究了厦门 金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的含量 ,Cu、Pb、Zn、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 6 .6、5 2 .6、1 0 4、0 .2 0 5 (× 1 0 -6m/m ,干重 )。根据底质标准 ,Pb、Zn明显超标。从平面分布看 ,厦门岛南部海区(XJ1~XJ4号站 )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北部海区 (XJ5~XJ7号站 ) ,北部海区又高于东部海区 (XJ9、R1、R2号站 ) ,尤其是南部海区的XJ1、XJ2、XJ3号站其含量明显较高。这一分布特征表明除了九龙江河流对该海域的贡献外 ,西海域的输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位于东部海区的XJ9、R1、R2号站 ,从XJ9至较靠近金门的R1、R2号站 ,重金属Cu、Pb、Zn、Cd的含量略有回升 ,其来源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的大地构造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板块东北缘存在四条主要的中元古代变质带,自南向北依次为江南变质带、沿江变质带、云台一张八岭变质带和连云港一泗阳变质带。它们分别为中元古代的古弧后盆地、火山岛弧、裂谷及弧前盆地,扬子板块东北缘中元古代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系。苏(北)胶(南)变质造山带应解体,其中一部分属扬子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大陆1°×1°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大体以东经104°线为界分为东、西绝然不同的两部分,东部异常变化平缓,线性异常的走向以北北东向为主,西部异常变化急剧,线性异常的走向以北西西向为主,进而还可分成异常特征明显不同的东部、中部、新疆、青藏四大区。文章初步讨论了中国大陆区域重力场与大地构造,地壳均衡和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中国东部线性异常主要反映了北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中国西部线性异常主要反映了北西西向西域构造体系,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大都对应断块间的断裂带;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高程基本上呈负相关, 中国大陆地壳在大范围内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地震大都发生在重力梯度带上 相似文献
109.
中亚造山带是著名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被认为大致由13个地体碰撞拼贴而成,演化时间约为750~250 Ma,而内蒙古中部索伦克缝合带的形成则代表着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根据索伦克缝合带内一些典型杂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及其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古亚洲洋于晚二叠世最终消亡,通过多条近平行俯冲-增生杂岩带的相互拼贴碰撞造山,形成了兴蒙造山带,使得华北板块与南蒙古陆块发生接触。 相似文献
110.
中国铜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中国近30个不同成因类型的铜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研究,概述了不同成因类型铜矿的Cu的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影响Cu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的主要因素,认为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并不总是与矿床规模成正比,提出了内生铜矿的勘查地球化学分类,总结了与火山岩、中酸性岩浆岩和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矿田的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为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区域成矿预测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