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98篇
  免费   5795篇
  国内免费   8132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5017篇
地质学   29816篇
海洋学   1346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598篇
自然地理   441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801篇
  2022年   1138篇
  2021年   1108篇
  2020年   986篇
  2019年   1022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889篇
  2016年   974篇
  2015年   1061篇
  2014年   1562篇
  2013年   1212篇
  2012年   1560篇
  2011年   1555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313篇
  2008年   1294篇
  2007年   1112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987篇
  2004年   1124篇
  2003年   1088篇
  2002年   1115篇
  2001年   1146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1113篇
  1998年   1100篇
  1997年   1074篇
  1996年   1140篇
  1995年   1035篇
  1994年   1027篇
  1993年   883篇
  1992年   978篇
  1991年   828篇
  1990年   721篇
  1989年   617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2篇
  1974年   11篇
  194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为更好的开展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笔者以成矿物质来自幔源和构造环境转换制约矿床时空分布为主线,分析了豫西卢氏-内乡地区铜、铀、锂等矿产成矿条件,探讨了与幔源相关的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和伸展、挤压的构造环境对卢氏-内乡地区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中元古代,卢氏-内乡地区软流圈上涌,华北陆块南缘伸展形成熊耳裂谷,大规模幔源火山以V...  相似文献   
952.
东帝汶海槽位于澳大利亚板块西北帝汶海与帝汶岛之间,晚中新世澳大利亚板块与东南亚班达岛弧碰撞引发了帝汶岛与帝汶海槽的构造变形,由于弧-陆碰撞过程的复杂性,帝汶海槽的变形时间与机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为约束帝汶海槽变形时间、探讨其演化过程,依据二维地震数据,对东帝汶海槽的断裂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钻井与天然地震事件探讨弧-陆碰撞背景下帝汶海槽的构造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中新世(约6 Ma)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碰撞,引发了帝汶岛的隆升与帝汶海槽的沉降,变形持续至晚上新世(约3 Ma),形成现今帝汶海槽形态。现今澳大利亚板块与班达岛弧之间的相对运动速率已逐渐减小趋于停止,未来二者可能会以一个整体继续向北运动。  相似文献   
953.
雅布赖地区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埃达克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用LA-ICP-MS方法测得埃达克岩中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75±1 Ma(MSWD=1.00,n=27,闪长岩)和277±2 Ma(MSWD=0.64,n=26,石英闪长岩),故认为雅布赖地区埃达克岩侵位年龄为275±1~277±2 Ma,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60.56%~63.41%)、Al2O3(15.86%~17.33%)、Sr(572×10-6~758×10-6)含量,较低的MgO(1.45%~3.06%)、Y(11.10×10-6~14.7×10-6)、Yb(1.06×10-6~1.55×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等。岩石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异常较弱(0.81 < δEu < 1.04),Mg#值较高(38~53),Y/Yb值为7.35~11.89,Na2O/K2O值为1.18~1.77,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为拆沉下地売部分熔融产生的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其可能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54.
造山带通常记录了一个p-T空间的顺时针演化,但必须区分沿近等温减压作用部分形成的显微结构与近等压冷却作用产生的退变质特征。退变质演化可以是复合和分阶段的由减压作用和冷却作用部分组成,这种分阶段的退变质轨迹可以是横跨近等压冷却部分的流体消耗反应和近等温减压部分的流体产生反应。融熔作用则一般出现在具较大减压作用的顺时针轨迹到近等压顺时针环形或发卡式的不同进变质和退变质历史的p-T-t轨迹中  相似文献   
95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东邻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北部与弧形展布的阿拉善地块以新生代的断陷相隔,西部紧邻北北西-北西西向弧形分布的六盘山褶皱冲断带,西南部则与秦祁褶皱带相接,中部恰好处于阿拉善和六盘山及秦祁褶皱弧形构造相交处.盆地西缘处于稳定的块体(鄂尔多斯地块)和多期活动、内部整体性较差的块体(阿拉善地块)边部,多期活动的褶皱造山带(秦祁褶皱带)的交汇复合部位.  相似文献   
956.
通过对瞬变电磁测深的资料预处理、参数计算、图件编制及原始测量曲线中高频率起始段变异曲线的修正,为地层的划分、断裂构造的确定提供了依据,选择确定了适合寻找砂岩型铀矿找矿的解释图件,达到了解决研究地层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7.
哲杜斯贝是一种以高丰度和低物种分异度为显著特征、在全球广泛独立分布的小嘴贝类。笔者对华南台地相和台间盆地相5个含哲杜斯贝类上泥盆统剖面进行沉积环境和埋藏特征研究,确定华南哲杜斯贝类的原生沉积环境为台地的正常浅水,这与美国和摩洛哥生长在冷泉环境中的哲杜斯贝不同,表明其既可在浅海环境中生长,也可以在冷泉环境中生长,具有较强的生态可塑性。台地相(原地埋藏)的3个哲杜斯贝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均呈现出壳体呈层状紧密堆积、集群生长特点,丰度极高,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呈现出由于拥挤生长而导致的壳体生长畸形现象;(2)缺乏其他底栖后生生物,显示了极低的生物多样性;(3)壳体大小—频率分布和生存曲线揭示了3个哲杜斯贝种群都具有非常低的幼年期死亡率特点,同时同一介壳层内哲杜斯贝个体大小均一,表明绝大多数的个体能够达到或接近自然寿命后死亡。上述证据表明,哲杜斯贝具有密集群居生活的习性,其生活在一个独特的、不适合其他后生底栖生物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958.
为了研究南堡凹陷南堡1号馆三段火山岩盖层上下油气分布规律,在馆三段火山岩盖层及其内油气渗漏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馆三段火山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油气所需最小断接厚度相对大小的比较和对油气渗漏断裂凸面脊的确定,预测了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并结合油气分布,对断盖配置油气渗漏部位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堡1号构造馆三段断盖配置发育10处油气渗漏部位,其中:F2及分支断裂油气渗漏部位最发育,有3处油气渗漏部位;其次是F1、F6断裂,有2处油气渗漏部位;F3、F4、F5和F7断裂仅各发育1处油气渗漏部位。这些油气渗漏部位及附近有利于下伏东一段油气在上覆馆三段之上聚集成藏,应是造成南堡1-1断鼻、南堡1-3断块和南堡1-5断鼻北部油区油气既可以分布在下伏东一段又可分布在馆三段之上,而南堡1-5断鼻南部油气仅分布在下伏东一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59.
为了分析南海共轭大陆边缘的地壳结构,在收集南海地区多次海底地震仪探测、海陆地震联测以及重、磁探测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南海北部陆缘3条由东向西横贯海陆的深部地壳结构剖面图,并以中地壳低速层和下地壳高速体的分布特征为基础,推测滨海断裂带可能为华南正常陆壳与南海减薄陆壳的分界断裂;以地壳减薄程度和下地壳高速层的尖灭...  相似文献   
960.
南海在新生代期间发生多次裂解和离散,在南海南部陆缘地层中留下了多次构造运动的痕迹.选取南沙海域内覆盖曾母、北康、南薇西、万安盆地的24个模拟井位,分别进行构造沉降速率的计算,并分析了自中生代末期以来的4次重要构造运动对南沙海域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南沙海域构造沉降分为3幕:第一幕为40.5~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