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60篇 |
免费 | 2487篇 |
国内免费 | 30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7篇 |
大气科学 | 81篇 |
地球物理 | 1154篇 |
地质学 | 12550篇 |
海洋学 | 1153篇 |
综合类 | 662篇 |
自然地理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8篇 |
2023年 | 453篇 |
2022年 | 543篇 |
2021年 | 608篇 |
2020年 | 519篇 |
2019年 | 578篇 |
2018年 | 442篇 |
2017年 | 476篇 |
2016年 | 552篇 |
2015年 | 505篇 |
2014年 | 714篇 |
2013年 | 582篇 |
2012年 | 619篇 |
2011年 | 685篇 |
2010年 | 629篇 |
2009年 | 595篇 |
2008年 | 602篇 |
2007年 | 543篇 |
2006年 | 550篇 |
2005年 | 514篇 |
2004年 | 469篇 |
2003年 | 443篇 |
2002年 | 461篇 |
2001年 | 423篇 |
2000年 | 436篇 |
1999年 | 412篇 |
1998年 | 344篇 |
1997年 | 394篇 |
1996年 | 338篇 |
1995年 | 276篇 |
1994年 | 271篇 |
1993年 | 183篇 |
1992年 | 201篇 |
1991年 | 164篇 |
1990年 | 140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4年 | 7篇 |
1946年 | 3篇 |
1945年 | 4篇 |
1944年 | 4篇 |
1943年 | 4篇 |
1942年 | 5篇 |
194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目视解译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勤丰营构造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及盆地分析,并解释了基底构造形迹的成因。同时,探讨统计分析在地持学研究中的适应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13.
用珲春市1960-2004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实况资料,分析了45年来珲春市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珲春市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从60年代到90年代每10年平均上升0.42℃,而低温冷害在气温变暖趋势下并没有减少,90年代后以障碍性冷害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凝灰岩主量元素具有高K、高Al、Si中等至高、低Na的特征; 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REE在4857~40212 μg/g 之间变化,Eu呈现出负异常,在034~082内变化,δCe范围在080~208之间; 微量元素中U含量在312~144 μg/g 之间,Ba、U、Th、Hf和Ce呈明显正异常,Nb、P、Ti和Rb呈现负异常。详细的分析表明: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a、Dy、Lu等相关,Th与∑REE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些变化可能和盆地中铀矿的富集有关; 凝灰岩的硫同位素总体呈现深源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对凝灰岩的形成原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火山作用,其中的铀元素富集是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向凝灰岩迁移而被还原所致。本研究对盆地砂岩型铀矿的铀运移和富集机理认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分辨率2D/3D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相干分析,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发现了多期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s)。研究表明,该区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包括3个主要的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区和趾部挤压区,不同位置地震特征不同。大规模的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构成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新近系以来地层中的重要沉积单元,并对深海沉积物的空间展布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上新世发育的一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分布面积达300 km2,厚度达240 m,平面展布形态似扇形。高沉积物供给速率和不断的构造活动可能是该区域MTDs发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地震活动、海平面变化也间接影响了MTDs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岩和页岩为例,基于基本地球化学特征,开展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分析泥岩和页岩生烃产率特征及黄铁矿对有机质生烃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温度为400℃之前,页岩气态烃产率高于泥岩的,最高相差43.06 mL/g,模拟温度继续升高后,泥岩气态烃产率超过页岩的;泥岩和页岩在350℃达到产油高峰,页岩总产油率比泥岩的高53.25 mg/g;黄铁矿可以显著提高页岩的C1-C4产率,并促进C5的大量裂解,且黄铁矿可促进总油产率的增加,在产油高峰时,最大可增加54.17 mg/g。页岩生烃能力强,黄铁矿对页岩油气的生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采用原位加热方法开采页岩油气时,高黄铁矿质量分数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长7段的首选目标。该结果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选区选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分布规律,定量研究了静水压力、底水温度、地温梯度和气源组分对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光凹陷现今甲烷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分布。最后,综合各因素的历史演化过程,初步探讨了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演化。结果表明:(1)气源组分和海底温度的变化对研究区内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较大;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海底温度呈良好的线性负相关性。(2)水深超过600 m的海域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超过600 m水深的海域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大部分超过 100 m,其中西北部稳定带的最大厚度超过300 m,是有利的水合物勘探区。(3)华光凹陷1.05 Ma BP以来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经历了快速增厚–窄幅变化–快速减薄和恢复的过程。麻坑群与水合物稳定变化敏感区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叠合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测其形成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录井检测受井场环境影响较大,主要包括钻井环境与检测环境,钻井环境包括井径、钻时、钻井液排量、是否取心等,检测环境主要是井场自然环境与检测器内部环境。一般情况下检测器内部环境基本一致,而井场自然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故而钻井环境对录井检测的影响较大,钻井环境校正是进行录井解释前的重要工作。常规Tg(全烃含量)校正方法在取心、低异常、多互层等层段使用效果较差,经过分析,将校正方法在取心、钻时、排量、基值方面进行优化,实践验证,新校正方法效果较好,适应了西湖凹陷的地质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20.
渭河盆地前新生界分布的物探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盆地是新生代断陷盆地,由地质露头剖面及钻井揭示,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元古界深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以新生界为主,局部钻遇古生界地层,沉积岩最厚超过7000 m.以往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以新生界新近系和古近系为目的层,但未获重大发现;对古生界分布及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尤为薄弱,因而制约了渭河盆地的油气勘探.依据区域重力、航磁资料,结合近年完成的电法及地震勘探成果,划分出盆地内前新生界分布区域,初步确定在宝鸡-咸阳断裂以北地区存在古生界,并提出盆地北部斜坡地区古生界的油气成藏模式,以利于今后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