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其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成为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鸟类栖息地保护及观鸟旅游已成为湿地旅游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为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选取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的栖息要求,营建相应的栖息生境,并对观鸟旅游方式做了初浅的探讨,以期对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主的湿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2.
2010年冬季与2011年春夏季,采用样线法对位于豫鄂交界处的信阳南湾湖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南湾湖共记录到鸟类16目40科110种,其中4目5科9种均为国家重点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特有种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鸟类2目2科2种。留鸟40种,夏候鸟38种,冬候鸟9种,旅鸟23种。古北界鸟类42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3种。研究区具有古北界种与东洋界种混杂的特点,古北界种鸟类占优势,分布型以北方鸟类为主。基于科属水平上的G-F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南湾湖的F指数、G指数与F-G指数分别是29.26、4.57、0.84,低于邻近的伏牛山鸟类各指数,显示南湾湖在鸟纲科属水平上与伏牛山鸟类多样性相异,且具有相对较低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63.
鸟类对山地环境的变化敏感,对森林结构和食物资源的反应明显,我们在西双版纳人为影响的热带山林,进一步研究了长果桑果期摄食鸟类种群结构,对人类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动植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有更清楚的了解;一些地区特有的鸟类种和亚种、大中型非雀形目鸟类、以及人们需要重点保护的鸟类,已经随着植被结构的变化和食源的减少而失去了。若不尽早消除干扰、改善植被结构,情况还会越来越严重。只有保护森林自然结构和自然更新,停止对森林结构的破坏性干扰,才可能有效保护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石臼坨岛群鸟类资源及其环境综合评价,阐述建立石臼坨鸟类保护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区的建设原则,保护区的范围和功能分区,以及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5.
版纳勐养保护区鸟类及人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西双版纳现存热带森林,是急需处理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勐养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果,揭示了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现状。多数地区实际上未管理起来,林区居民仍滥用自然资源,对鸟类的猎捕从未停止,有的地方颇为严重;从生物多样性着眼,环境质量在下降。现已管理起来的三岔河保护区,尽管旅游开放后尚存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改进,但鸟类保护状况已明显改善,说明自然保护区旅游在科学管理下才是可行的。就此,本文分析、评价了勐养保护区鸟类受人为影响情况,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
笔者简要介绍了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两种假说,即“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和“飞行的奔跑起源”假说,并根据近几年中国辽西发现的化石材料,对两种假说的立论依据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初步认为两种可能性均存在,但因奔跑而飞地的机制更为普遍合理,“上树”是一种可能的条件,但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7.
季强  姬书安等 《地质通报》2002,21(7):363-369
记述了辽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一件初鸟类(Avialae)化石,其嘴里地牙,前肢明显长于后肢,尾巴由20多节尾椎组成,叉骨呈U字形,飞行羽毛超过了身体的长度。各种特征表明,新发现的初鸟类真正具有了飞行能力,代表了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又一中间环节。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Shenzhouroptor sinensis gen.et sp.nvo)。  相似文献   
68.
唐烽  曹颖 《中国地质》1998,(8):37-39
鸟类是否能起源于恐龙?这一直是古生物学家头脑中萦绕追索的问题之一。早在70年代J.Ostrom就提出了兽脚类恐龙可能是鸟类祖先的假说,此后,古生物学家孜孜寻求有关的证据,积  相似文献   
69.
再论恐龙绝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龙的绝灭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出现了众多的假设、假说、猜测甚至臆测,但至今仍未有一种公认的理论来科学地合理地诠释恐龙绝灭的机理:本文从对生物绝灭的认识切入,对比地质历史上生物的绝灭事件来认识恐龙的绝灭。从绝灭理论来分析,认为恐龙绝灭决非单一因素,而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恐龙绝灭的根本,恐龙绝灭是绝灭选择的必然,而最近恐龙的鸟类起源学说将提醒人们该重新认识恐龙的绝灭问题。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