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479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四系米兰柯维奇旋回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伽马曲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能够很好地反映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地层旋回.本文采用频谱分析对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作为频谱分析方法之一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能够将自然伽马曲线从时间(深度)域转换为频率域,然后分析每一个峰值频率的波长及其相互之间的比率关系,寻找那些波长比率与米兰柯维奇周期比率相同或相似的频率,从而捕获高频旋回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系地层中很好地保存了高频的米兰柯维奇旋回,这样的沉积旋回主要由地球轨道的周期性变化而导致的古气候变化引起的.偏心率周期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在92.00~115.00 m之间,黄赤交角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在24.55~63.43 m之间,岁差引起的地层旋回厚度变化范围在16.8~26.35 m之间.黄赤交角和岁差是影响该区米兰柯维奇旋回的主要因素,其中岁差的影响最大,而偏心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记述了采集自海南陵水海域的梭螺科(Ovulidae)一新记录属:舟梭螺属(Naviculavolva)及一新记录种:折唇舟梭螺(N.deflexa),对标本进行了形态描述并附标本照,且通过比对样品的COⅠ基因序列证实了形态鉴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为梭螺科分类与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丰富了我国海域梭螺科物种的多样性,并使得折唇舟梭螺的分布范围延伸至海南省海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混合痔术后肝木乘脾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混合痔术后肝木乘脾型腹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2组症状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为90.70%,对照组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混合痔术后肝木乘脾型腹泻疗效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得伐倒木的整体点云数据,利用点云应用微积填充的方式计算出伐倒木的材积,将计算结果与根据伐倒木求积式计算出的材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激光扫描仪测得的伐倒木材积数据精度、测量效率均比较高,可以满足林业调查精度的要求,为快速、高效地测定涉案伐倒木材积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拟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差异。通过筛选出的22对细鳞鲑微卫星引物,利用PCR进行扩增后进行毛细管凝胶电泳,利用Gene Mapper V4.1软件进行图像收集和数据分析。在3代共9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81个等位基因,各标记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26个,平均为8.227个;3代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500—6.7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356—3.649,3代间Na和Ne差异均不显著;3代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62—0.53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59—0.52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94—0.566;F2和F3的Ho、He、PIC 3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低于F1(P0.05);Hard-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细鳞鲑3代选育群体整体保持了遗传平衡状态,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尚有2个标记在F1和F3极限著偏离遗传平衡(P0.0005),3个标记在F2极限著偏离遗传平衡(P0.0005)。细鳞鲑在选育过程中通过群体选育等方法注重了对稀有等位基因的保护,在细鳞鲑多代选育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多态性水平,但在选育过程中某些等位基因出现了富集现象,3代间的遗传分化也较小,仅1.49%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表明细鳞鲑群体尚具有持续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复查了中国南海丝螅水母目高手水母科的所有属,解决了该科和一些属、种存在的分类问题,并给予更新的鉴别。以前,无手单肢水母Nubiella atentaculata Xu and Huang,2004包含在单肢水母属内,现变换为拟单肢水母新属Paranubiella n.gen.,隶属于高手水母科内,原无手单肢水母新组合为无手拟单肢水母Paranubiella atentaculata(Xu and Huang,2004) n.comb.。本文记述了二个新种:南海拟单肢水母,新种Paranubiella nanhaiensis sp.nov.和无突单肢水母,新种N.apapillaris sp.nov.。此外编制了高手水母科已知属和单肢水母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总结了中国南海高手水母科已知种名录。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7.
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和鳞笠藤壶Tetraclita squamosa squamosa是我国东南沿海两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种类,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这两种藤壶的幼虫发育与盐度的关系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海洋生物学知识, 并为海洋污损生物防除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资料。研究探讨了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无节幼虫在盐度为6‰、12‰、18‰、24‰、30‰(对照组)和36‰的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状况, 观察记录5天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各期幼虫所占百分比,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 当水体盐度≤18‰时, 会严重阻滞网纹藤壶和鳞笠藤壶幼虫的发育, 甚至导致死亡; 而当盐度≥24‰时, 这2种藤壶幼虫的成活率虽不会随盐度改变发生显著变化, 但盐度为30‰的水体更有利于网纹藤壶幼虫的发育, 而鳞笠藤壶幼虫发育状况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 具备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在6水系群体中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C20:5n3、C18:1n9、C22:6n3、C16:0、C20:4n6、C18:2n6和C18:0为主要种类,其总和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2)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8种判别贡献较大的脂肪酸,分别是C17:0、C18:0、C20:0、C22:1n9、C18:3n3、C18:3n6、C20:2n6和C22:5n3,据此分别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8.33%;(3)聚类分析显示:OJ与MJ群体的欧氏距离最小, HH与YZ群体的欧氏距离比OJ与MJ群体的要大,NLJ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欧氏距离相对最大;(4)6群体间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99%—30.0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在3.2732—3.3204之间。综上,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表明6水系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脂肪酸可以有效鉴别6水系野生绒螯蟹种群,整体上南流江群体和其余5群体间相距最远;本研究结果可为绒螯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9.
2021年5月于南海中层渔业资源调查中采集保存鱼类样本1尾,依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蛇牙龙鰧属(Kali)隶属于鲈形目,叉齿鱼科,其突出特征为:体延长、侧扁,口大;前颌骨和齿骨具齿2行,内列齿向后弯曲、獠牙状;下颌前端联合处未骨质化;体裸露、无皮刺。克氏蛇牙龙鰧鉴别特征为:颅骨脆弱,上下颌弯曲、具鳃耙;前颌骨内列齿和齿骨中列齿显著延长、獠牙状;前颌骨内列齿5~6枚,其中4~5枚獠牙状齿;齿骨内列齿4~5枚。该调查首次在南海采集到蛇牙龙鰧属克氏蛇牙龙鰧,为南海的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可为南海叉齿鱼科鱼类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绿潮通常由石莼属(Ulva)藻类形成,可对沿岸工业、旅游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核电站冷却水取水安全。河口和富营养化的沿海地区是易发生绿潮的区域,钦州湾呈富营养化态势。为了解钦州湾大型海藻对防城港核电站冷却水取水安全的影响,文章调查评估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退潮期间钦州湾西侧潮间带的大型绿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钦州湾冬、春季有绿潮发生,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持续时间约3个月,其中1月生物量最高,3月逐渐消失;绿潮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是海水温度,绿潮发生月份与低纬度的厦门等地相近,而与中高纬度地区差异较大;钦州湾绿潮由3种石莼属藻类组成,按出现时间先后分别为条浒苔(Ulva clathrate)、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和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钦州湾绿潮为石莼属藻类本土生长类型,目前未发现外地漂移来的藻类;钦州湾海水营养盐浓度较高,利于石莼属藻类生长;人类活动抑制石莼属藻类生长,滩涂养殖区未发现石莼属藻类;钦州湾绿潮对核电站冷却水安全取水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