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7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测绘学   290篇
大气科学   355篇
地球物理   721篇
地质学   4242篇
海洋学   675篇
天文学   236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637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89篇
  1995年   405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3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狐狸坡煤矿独层子煤层一、二分层间平均仅0.16m,但二者煤类不同。一分层属1/2中黏煤,二分层属1/3焦煤,变质程度相近,均属中变质的烟煤,而表征煤粘结性能的指标粘结指数(GR.I)则差别很大,致使二者煤类归属不同。研究认为造成该一、二分层煤类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分层煤的粘结性能差别。究其原因,成煤作用后期环境不同导致煤岩组分差别,进而导致粘结性能差别。  相似文献   
992.
地处华北平原南部边缘的永城地区,多年的煤炭资源开采形成了诸多的采空塌陷区。对其治理常利用塌陷区多积水的特征,建立起鱼塘、湿地、湖泊生态公园等工程来恢复生态,效果较好。然而该类工程的岸坡稳定性及渗漏问题探讨相对较少,本文以永城地区采煤塌陷区蓄水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该类工程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为同类工程有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尼日利亚的巴古多(Bagudo)锰矿是近年新发现的具有找矿潜力的沉积变质型锰矿床,位于马如—安卡费金铜铁成矿带的西北缘附近。矿区共圈定了3个锰矿区,锰矿体出露于地表,整体呈NW向或近SN向延伸。矿体中的条纹状锰矿石和块状锰矿石均属低磷中铁中品位的氧化锰-硅酸锰混合矿石,且块状锰矿石锰品位低于条纹状锰矿石。目前矿区的勘查深度主要为-50m以上的浅表部分,深部的勘查工作尚未进行。由于锰矿石具弱磁性,故而高精度磁异常的部位具有找锰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近期,市场上出现一种外观与天然南红极为相似的热处理南红,由赤铁矿致色,颜色均匀,质地细腻,给南红市场带来很大冲击。本次研究应用实验室常规检测仪器,以及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测试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四个有代表性的产地,即四川、云南、蒙古、非洲产出的天然南红,以及市场上出现的两类热处理南红和被用于热处理南红的黄色玉髓。同时选取了部分黄色玉髓和天然南红进行热处理实验和变温拉曼光谱分析,并应用X射线衍射仪对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放大检查、折射率、紫外荧光、密度等实验室常规测试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均无法确证性有效区分天然南红和热处理南红。研究团队发现,热处理南红中赤铁矿通常具有明显660 cm-1拉曼峰,其中MK系列样品赤铁矿峰高比(H610/H660)通常<1,与天然南红不同;YK系列样品赤铁矿峰高比(H610/H660)通常在0.4~1.9,与天然南红有部分重叠,但有重叠的样品,其斜硅石和...  相似文献   
995.
红泥坡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康滇地轴中段。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河口群变质岩中,主要由高品位脉状矿石和低品位纹层状矿石组成。岩相学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发育两期黑云母。围岩中的黑云母(Ⅰ)FeOT(~20.515%)和TiO2(~2.801%)含量较高,为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为529~550℃(~538℃),与区域变质温度一致;常与磁铁矿等铁氧化物共生,氧逸度介于HM和NNO之间。脉状矿石中黑云母(Ⅱ)的MgO(~14.841%)含量较高,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温度为347~436℃(~411℃),具有中—高温特征;Ⅳ(Cl)和Ⅳ(F)值的范围分别为-4.95~-5.13和1.00~1.03,氧逸度介于HM和NNO之间。结合前人发表的热液脉中流体包裹体特征,本次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含挥发分特征,据此推测Cu呈易溶卤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脉状矿石中黄铜矿等硫化物形成时间晚于黑云母(Ⅱ),表明成矿过程中温度、氧逸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成矿流体成分复杂,本次研究推测流体混合伴随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如fO2  相似文献   
996.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 Abyssal Sea)”,ABBLOS。观测系统主体为坐底式深海运载平台,最大工作水深可达6 700 m(实际工作水深取决于搭载设备的耐压水深),是研究深海海底边界层问题的重要技术创新。观测平台由上下两部分框架结构组成,上部框架用于搭载和回收观测设备,下部支撑架为配重,并且用于提供距离海底1 m的观测空间;同时创新性地设计了“卡槽定位-螺栓紧固”的连接方式连接上下两部分,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保证了平台回收成功率。ABBLOS集成了75 k-ADCP、高频ADCP、ADV、高精度压力计、海底摄像机等设备,以及甲烷、温盐深、浊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内波、中尺度涡等海洋动力过程与海底边界层物理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同步观测,特别是可以观测距离海底1 m高度范围的水体流速剖面,并且达到7 mm一层的垂向空间分辨率。研制完成后,2020年在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655 m和1 405 m水深处分别成功布放并回收,观测时间共计34天,采集到观测站位上覆海水的流速剖面结构,捕捉到了平均周期为1天1次的内波作用过程,以及海底边界层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初步分析655 m水深处的观测数据后,发现深海海底边界层的温度、压力、溶解氧、密度和盐度等参数受控于海洋潮汐过程,尤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基本与潮汐周期同步。海底边界层氧化环境较为稳定,甲烷浓度由高变低,但是基本在海洋溶解甲烷平均浓度范围内。与潮汐相比,内孤立波对深海海底边界层水体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明显可以引起沉积物的再悬浮,引起的海底边界层的海水浊度从背景值的0.01 NTU增大到48 NTU,海底摄像机也记录到了内孤立波期间深海底层海水突然变浑浊的过程,说明南海内孤立波可以影响海底沉积物的输运。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通过箭猪坡锑多金属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深部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箭猪坡矿床锑多金属矿找矿工作,研究了深部成矿模式,分析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瞬变电磁测量(TEM)、地电化学测量等方法在深部找矿中的作用和效果。【研究结果】可控源测量能反映深部断裂带的延深情况,瞬变电磁测量低电阻率能有效识别矿化带或控矿断裂带,地电化学测量Pb、Zn、Sb元素变化曲线峰值能指示矿化体的存在。【结论】箭猪坡锑多金属矿地质-物探-化探测量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建立为五圩地区深部找矿提供了可以识别的探测目标,CSAMT、TEM及地电化学测量综合方法能探测控矿断裂的深部特征,综合信息特征的找矿方法是构造控矿的有效技术手段。创新点:采用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方法构建多源信息找矿模型,预测深部矿体的位置、规模。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以苗尾水电站右坝肩倾倒变形体为地质原型,通过在坡体内不同部位预置切割岩层的非贯通裂缝开展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反倾岩坡在自重条件下的折断面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含陡缓倾结构面的反倾岩坡破坏以折断面的形成为标志,折断面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初期(0~40g,g为重力加速度)为局部岩层断裂阶段,以岩层局部断裂及后缘岩层前倾为主要破坏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较小;中期(40g~80g)主折断面形成阶段,坡体深部结构面自上而下断裂扩展连接形成主折断面,坡体表面位移变化量约占总位移量的3/4;后期(80g~120g)为多级折断面形成阶段,以坡体内部断裂岩层应力重分布为主要变形特征,坡体表面位移基本保持不变。(2)结构面间岩桥断裂具有瞬时性,但折断面的形成是渐变发展的过程,主要受陡倾结构面控制,主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最大,受力方式最为复杂,次级折断面处裂缝应变量次之。(3)基于断裂力学,简化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含结构面的反倾岩坡压剪断裂判据和岩层不平衡力公式,揭示了主折断面处岩层不平衡力呈现由坡体高度1/3处向坡底和坡顶两侧变小的规律,折断面的形...  相似文献   
999.
贵州新元古代大塘坡期巨量锰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元古代大塘坡期,贵州松桃等地形成锰矿集聚区,并发育4个世界级锰矿床,累计探明锰资源量达7亿t。但是什么地质条件下,能导致如此巨量的锰质富集成矿,其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含锰岩系大塘坡组基底板溪群及海底火山岩中锰含量特征、江南造山带演化以及Rodinia超大陆解体与锰矿成矿关系分析,认为基底板溪群中锰含量高,MnO含量达到0. 16%,板溪群风化壳中锰含量更高,MnO达0. 88%。板溪群中的同期岛弧玄武岩含MnO更高,达到0. 25%,它们可能是锰矿成矿的物源层,是形成巨量锰矿的基础;江南造山带造山挤压变质作用,引起板溪群和岛弧玄武岩中锰质活化、迁移富集;Rodinia超大陆解体,在650 Ma发生拉张裂谷作用,使活化富锰变质流体沿着断裂喷流出海底,形成大量锰矿。  相似文献   
1000.
关奇  刘军平  王伟  莫雄  何世军  胡绍斌  赵毅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06-2022082006
迄今为止,纸厂文山鱼(Wenshanaspis zhichangensis Zhao,Zhu et Jia,2002)仅在文山古木地区发现唯一一件较为完整的头甲;笔者等通过全面系统的古生物化石调查,在云南文山广南珠街一带下泥盆统坡松冲组首次采获了一件较为完整的纸厂文山鱼化石标本,这一发现拓宽了纸厂文山鱼的分布范围,丰富了化石层段层序地层的研究,对早泥盆世古地理面貌恢复提供了有力的化石证据。通过与正型标本的对比,新发现一个连接眶上管与侧背管的椭圆形开孔,并对其功能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