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28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864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高频GPS双差残差模型监测强震地表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威  黄丁发  李萌  张熙  严丽 《地球物理学报》2013,56(9):3022-3028
根据震时地表震动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以及双差残差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双差残差建模的高频GPS强震位移监测方法.首先对震前若干历元各双差残差进行建模,地震发生后,利用模型对各双差残差进行预报,最后利用预报残差实现短时间尺度内的位移解算.利用一条长约1100 km基线的静态数据和El Mayor-Cucapah 7.2级地震的94个测站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5 min预测时间内,静态数据的动态位移在N、E、U三个方向的定位中误差分别为6 mm、6 mm和13 mm,地震数据的解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52.
通常情况下花岗岩岩性稳定、岩石完整,是隧道工程的理想围岩.我国沿海地区花岗岩覆盖普遍,但因气候炎热,秋夏两季多台风暴雨,降雨量丰富,化学风化作用剧烈,使得花岗岩差异风化严重.风化作用不仅仅发生在近地表,而且深切入地下达数百米,常穿过隧道洞身.本文以新建厦门至深圳高速铁路(简称厦深高铁)某隧道工程勘察为例,采用探测深度大、工作方便的天然场源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HMT),探测花岗岩差异风化情况.四条相邻测线综合探测结果表明:根据HMT法二维反演剖面图中电阻率的差异,成功解释了已开挖段的施工塌陷范围,并预测了将要开挖段的强风化弱地质结构分布范围;通过垂向相对低阻异常特征定量推断了岩体风化带向下延伸情况,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53.
多道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压制表面多次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可由多次波模型预测和自适应相减两步实现.因此,除了采用有效的算法实现高精度的多次波预测外,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也是改善多次波压制效果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多道自适应滤波器完成表面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利用数据驱动的基于波动方程预测多次波模型的高频重建道、Hilbert变换道、以及它们相应的上下延拓道改善预测多次波模型的振幅、相位、旅行时以及频带信息,使得修正后多次波模型与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更好地匹配.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有效地完成表面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通过讨论分析交叠时窗和滤波器的长度对自适应相减效果的影响,表明合理地利用时窗以及选择滤波器长度将有效地改善自适应相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4.
伦敦港记忆     
陈锡珍 《海洋世界》2012,(10):76-79
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了远洋船舶职务证书考试制度,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最早一期考证班的船长职务证书。在"玉泉山"轮实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被正式派往国产万吨船"大冶"轮。这个船名,让我们河南口音的政委一呼叫就出名了,也长了辈分。他经常在大沽口用高频电话与公司联系,一打电话锚地的船几乎都能听到,"公司,公司,我是大爷!我是大爷!请回话。"驾驶台里  相似文献   
955.
《青海国土经略》2010,(2):32-32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56.
刘林超  杨骁 《岩土力学》2010,31(1):92-98
在饱和多孔介质理论的基础上,将桩周土体看作液固饱和两相介质,借助于Novak薄层理论得到了饱和土层的竖向动力阻抗,研究了饱和土中桩的纵向耦合振动,并对比分析了采用三维模型和薄层法的结果,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分析讨论了桩土主要力学参数对饱和土-桩耦合体系动力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桩的长径比、桩土模量比等对饱和土桩耦合体系纵向振动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土的黏滞阻尼系数和液固耦合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57.
丁选明  陈育民  孔纲强 《岩土力学》2010,31(Z2):109-114
假定各物理量沿径向不变化,建立了低应变瞬态集中荷载作用下现浇大直径管桩振动响应的计算模型和波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法,求得了波动方程的频域解析解,采用Fourier逆变换求得了时域响应。将文中解计算结果与三维频域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文中解的入射峰-反射峰时间差与三维频域解差别很小,说明对于PCC桩这种大直径薄壁管桩,采用径向不变假定对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在PCC桩低应变检测波形分析时,采用基于径向不变假定的二维解是完全合理的。将文中二维频域解的计算结果与二维时域解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解在入射波、第一个桩底反射波、第二个桩底反射波峰值大小和到达时间非常吻合,这说明考虑环向位移与否对计算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研究PCC桩低应变动力响应的问题时忽略水平方向的位移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958.
李云鹏  王芝银 《岩土力学》2010,31(Z2):265-269
目前全容式LNG储罐基础常采用低承台和高承台桩基2种形式。采用弹性振动理论,并考虑壳液耦联振动效应,对全容式储罐高、低承台桩基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2种桩基础形式下全容式LNG储罐结构与基础的震动特性,包括自振周期、单桩水平地震力、抗倾覆性能、罐底周边单位长度上的提离力、储液晃动周期以及晃动波高等。分析表明,高承台桩基的水平地震响应大于低承台8.69%、垂直地震响应大于6.34%;低承台桩基的抗倾覆能力比高承台高12.11%,抗提离能力高于高承台储罐11.42%;高承台的自振周期高于低承台;低承台基础结构的抗震能力要优于高承台基础结构。其结论对桩基础全容式LNG储罐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9.
随着全球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已经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震害表明,地下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并不一定安全,甚至发生严重破坏。1985年墨西哥8.1级地震,1995年日本7.2级阪神地震以及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都造成了大量的地下结构的损坏。研究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稳定问题是当前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地铁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是公众较为集中的地下空间,其安全稳定性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以地铁地下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评述;对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的基本原理、功能及其在岩土工程抗震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震害机理以及实用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960.
Two hours after the 2010 Yushu Earthquake, the shak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 was obtained using the ShakeMap Rapid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Site Effects,developed by the author,which integrates the information of tectonic settings,the strike and scale of causative fault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fault rupture process and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in Western China,as well as local site effect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① The major axis of shak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s directed NW-SE,parallel to the Yushu fault; ② The meizoseismal area reaches an intensity Ⅸ and covers 300km2; ③ The intensity Ⅸ are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40km southeast and 15km northwest of the epicenter along the causative fault; ④ Due to local soil conditions,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area with intensity Ⅸ on bedrock shows an intensity Ⅷ when converting from the bedrock to the soil; ⑤ Areas with intensity Ⅷ,Ⅶ,Ⅵ measure 3,000km2,8,000km2,and 24,000km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