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9篇 |
免费 | 279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6篇 |
大气科学 | 18篇 |
地球物理 | 141篇 |
地质学 | 601篇 |
海洋学 | 53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92篇 |
自然地理 | 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陕南西乡太山庙地区以往物化探工作程度低,方法单一,异常信息量少。为了探明基性岩体中磁铁矿的展布、延伸边界及深部变化情况,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使用向上延拓、2.5D人机交互反演等方法,结合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和初步的地质特征,对异常作出解释推断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地面高精度磁法资料的精细处理,圈定了磁异常范围,确定了基性岩体中磁铁矿的分布范围和空间特征,为地质勘查工程部署提供了可验证靶区。 相似文献
43.
44.
勘测深部盲矿体时,矿体距离观测点较远,磁异常的相互叠加常常在地面形成具有一个磁异常中心的宽缓磁异常,分辨不清矿致异常和背景异常。通常用向上延拓、方向导数等处理的效果差强人意。笔者采用向下延拓方法处理了青海某矿区的宽缓磁异常,向下延拓深度为30倍点距,获得了精细的各矿体异常特征。通过与大量的见矿、未见矿钻孔比较,向下延拓场反映的磁异常位置与已见矿钻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指示出全部的未见矿钻孔都处于向下延拓场反映的磁异常外围。基于当前向下延拓方法的稳定计算问题已经取得突破,笔者认为针对一些大埋藏深度的宽缓磁异常采用向下延拓处理,区分叠加异常,圈定异常位置,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钻孔布置提供佐证。同时对勘探精度也作了一些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45.
焦家断裂带是山东省胶西北金矿集中区主要的成矿断裂之一,该断裂带南部被第四系严重覆盖,多年探索研究未果。此次利用高精度磁测、视电阻率联合剖面、CSAMT及SIP等多种物探方法,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推断出焦家断裂带南延部分隐伏断裂分布情况,即在黄家附近向北至徐村院为一条断裂带( F1),向南分为三条断裂带( F1、F8和F9),其中F1为主断裂,F8、F9为其次级断裂。经钻探验证与物探推断的焦家断裂带南延部分相吻合,为该区下一步金矿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6.
47.
比勒提地区位于新疆西南天山,以该区1∶50000高精度磁测数据为基础,采用解析延拓、方向导数等技术手段提取与断裂构造有关的磁异常信息,对区域内构造进行识别,结合标本物性参数统计,对引起磁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区域磁异常向上延拓及求一阶导数后进行对比,圈定4个特征异常带A1~A4,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出4条断裂构造FW1~FW4,FW1和FW2对应喀拉铁克断裂及其次级断裂,FW3为构造动力作用产生的强片理化带,FW4为隐伏断裂,表明高精度磁法测量在本区能有效识别断裂并反映其分布。 相似文献
48.
以舒兰煤田为例,论证和分析了在狭长地堑复杂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处理的各个环节上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最终得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提高了地震解释结果精度,从而达到提高煤田地震勘探水平,准确寻找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针对国家全球化战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主要研究进展,发现存在地球资源环境监测高精度产品缺乏、动态监测能力不完备、遥感信息服务及时性和便携不足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迫切需要发展面向全球和重点区域的持续、动态观测能力,建立全球视野的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产品和应用系统,突破全球资源环境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建立全球资源环境遥感监测指标和技术体系,形成全球立体协同观测、资源汇聚优化、信息智能处理、云平台业务应用的自主技术体系,完善支撑任务驱动的数据汇聚、模型调度、产品生成等在线遥感信息服务能力,发布全球、洲际和全国高质量空间要素遥感信息产品、专题应用系统、技术报告等成果。最终为全球资源环境研究提供知识发现的数据和服务,支撑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监测评估、重大灾害事件监测预警、应对国家安全与全球变化等领域的服务。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