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2篇 |
免费 | 704篇 |
国内免费 | 11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16篇 |
大气科学 | 392篇 |
地球物理 | 440篇 |
地质学 | 2637篇 |
海洋学 | 491篇 |
天文学 | 44篇 |
综合类 | 284篇 |
自然地理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236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221篇 |
2019年 | 229篇 |
2018年 | 191篇 |
2017年 | 180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253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266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230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1942年 | 2篇 |
1935年 | 3篇 |
193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石榴子石是榴辉岩中的基本造岩矿物。本文对苏鲁地体中的毛北榴辉岩和大别地体中的双河榴辉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石榴子石都表现出中心“富”钛特征,即石榴子石颗粒的中心部位的TiO2含量(0.10%~0.50%)明显高于正常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钛含量(TiO2 一般<0.1%)。另外,在石榴子石中心部位含有大量金红石及其它钛矿物包裹体,其定向分布特征揭示其出溶成因模式。计算结果显示,出溶金红石的原始石榴子石大约含1.7% TiO2,揭示其超深源特征。此外,在石榴子石中发现了一颗TiO2含量达8%~9%的钙铝榴石,具超深源成因特征。因此,本文认为超钛钙铝榴石也是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标志矿物。 相似文献
102.
103.
在我国西部山区,受地形起伏影响,很难通过传统的几何水准连测方式获取固定点的正常高,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地测量发生了一场技术革命,可以全天候、实时提供可靠的地球三维坐标、三维角速度和时间信息.GPS高程精度的核心是评估高程异常值的精度,本文通过西部库区布设GPS平高控制点,利用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4.
硅岩的Rb-Sr同位素组成特点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扬子地台和东昆仑山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成因、成分上差异较大的硅岩Rb-Sr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探讨其物源和形成环境,利用所测Rb-Sr等时线年龄,有效的解决硅岩的地层年代,开创硅岩测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106.
为了进一步了解伊犁盆地巩留凹陷油气勘探潜力,为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查提供依据和新的技术支持,利用航空高光谱SASI数据,采用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方法,在伊犁盆地阿吾拉勒西段山前提取了油气烃信息,主要分布在二叠系晓山萨依组,反映了油页岩层的分布和油气渗漏地段,地表油气渗漏主要受断裂控制,与油气渗漏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粘土化,碳酸盐化次之。在巩留凹陷提取了粘土化和碳酸盐化信息,主要分布在拜石墩与阿克吐别克乡之间,通过干扰因素的排除,在拜石墩南部筛选了四片油气微渗漏区。最后,结合区域地质、物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油气成藏和排烃可能始于燕山早期,在喜山期遭到严重破坏,盆地的不对称压陷,加速了油气的垂直和侧向运移,在盆地内部形成微渗漏,在阿吾拉勒山前沿着断裂逸散至地表形成宏渗漏,巩留凹陷拜石墩南部微渗漏地区对应深部二叠系褶皱带是下一步油气勘查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7.
滇西南澜沧群多硅白云母的多型和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实验及实际观察的结果都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加白云母中绿鳞石的含量显著地增加,可以认为在多期变质作用过程中,尤其是在变质压力不同的多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硅白云母,其化学成分就会打上不同的烙印。77个多硅白云母化学成分的统计结果表明,澜沧群低级变质岩中的多硅白云母有两种成因。在Na-Mg相关图上,反映了高压和中压变质特征,高压变质的多硅白云母约占70%。这与用多硅白云母b0值鉴别的高压和中压变质是相吻合的。多硅白云母的多型为3T和2M1型,以2M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8.
全站仪集光电测距、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机于一体,不仅能同时自动测角、测距,而且精度高、速度快,尤其是它提供的一些特殊测量功能如对边测量(RDM)、悬高测量(REM)、放样测量等,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笔者现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谈一谈悬高测量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其加以改进,以期更好地用于实际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9.
对南海南部25个表层沉积样进行了生物硅的测定分析,试图揭示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对现代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以便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与其所处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82。陆架浅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非常低,不能反映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生产力情况,这可能与沉积类型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有关。深水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表明,其不仅能反映出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古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能指示上升流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来追踪上升流发育和变化的有效性与可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研究区域中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中放射虫和海绵骨针较硅藻占有更大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硅藻易被溶解并易被其他生物体摄食的缘故。在有上升流发育的海域,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基本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这与高的生物硅含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对雷电磁场的影响,对2011年7月—2012年8月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试验中获取的雷电磁场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选取击中14个高建筑物的40次雷电 (均为负极性雷电) 的磁场数据,结果表明:高建筑物对回击磁场峰值有增强作用,且建筑物越高对回击磁场峰值的增强作用越大,高度在200 m以上的建筑物上雷电首次回击磁场峰值的几何平均值是高度在200 m以下的建筑物上的2.4倍;高建筑物雷电回击的磁场波形呈多峰特征;观测到的20次击中200 m以下高建筑物的雷电中,有13次 (65%) 雷电首次回击的磁场波形出现后续峰值比初始峰值大的现象,击中200 m以上高建筑物的14次雷电中有8次 (57%) 出现该现象;40次高建筑物雷电中有22次 (55%) 为多回击雷电,135个回击间隔时间的几何平均值为69.1 ms, 多回击高建筑物雷电中有10次 (45%) 出现继后回击的磁场峰值大于首次回击磁场峰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