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9篇
  免费   2027篇
  国内免费   4063篇
测绘学   1268篇
大气科学   385篇
地球物理   734篇
地质学   11634篇
海洋学   647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648篇
自然地理   350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635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90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41篇
  1994年   349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336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952.
频谱分析是空间滤波的一种。本文使用光学傅里叶变换分析SAR图像的空间频率特征。从取得的功率谱与功率谱角分布数据中可以:(1)确定与雷达后向散射方向有关面的走向最大(最小)方位角;(2)分析频谱曲线两个峰的夹角及其地学意义;(3)推算其水系密度;(4)研究样区地形基本特征。 这些资料有助于研究线性构造区域展布特征,岩类识别和地貌分类等。  相似文献   
953.
954.
笔者在代表金伯利质熔浆结晶演化产物的橄榄石巨斑、金云母斑晶和磷灰石精晶中首次发现了岩浆包裹体。捕晶角闪石、单斜辉石及橄榄石中岩浆包裹体研宄证实,其源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依据充填物相态和成分,将本区岩浆包裹体划分为两类:A,硅酸盐熔融包裹体;B,流体熔融包裹体,前者又细分出一个亚炎(A′),即晶体-玻璃包裹体。经岩浆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值的测定和压力估算,原始金伯利质熔浆晶出巨斑橄榄石的温度略高于1116℃,压力约4.5GPa。  相似文献   
955.
根据矿物组合,我们在依苏阿地区鉴别出四种超镁铁质岩石类型:(1)橄榄岩(橄榄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直闪石+铬磁铁矿±菱镁矿±白云石±黑云母,或橄榄石+斜方辉石+铝铬尖晶石/含铁铬铁矿+透闪石+绿泥石);(2)绿泥片岩(橄榄石+绿泥石+透闪石+镁铁闪石+铬磁铁矿);(3)滑石-菱镁矿片岩(滑石+菱镁矿±叶蛇纹石+磁铁矿);和(4)蛇纹岩(叶蛇纹石+磁铁矿±滑石±菱镁矿)。不含斜方辉石橄榄岩遍布依苏阿岩带,并记录了变质历史的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高至600℃(伴随高X_(co_2))的进化变质作用,类似于由泥质和含铁建造组合所推断的温度条件;另一个阶段是接近450℃较低X_(co_2)条件下形成的以滑石-菱镁矿片岩或蛇纹岩为代表的退化变质作用。含斜方辉石的橄榄岩仅见于一处,作为铝质“束斑板岩”状角闪岩中的透镜体产出。这些岩石记录了变质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的超过650℃的进化变质作用阶段,斜方辉石和尖晶石形成于这个阶段;随后是在大约560℃伴随有退化绿泥石生成的变质重新平衡阶段;进一步则是退化成滑石-菱镁矿组合阶段。保存在这些橄榄岩中的最早期(高温)热事件证据在依苏阿其它岩石类型中尚未发现。根据化学成分,我们区分出了三类橄榄岩:(1)岩石组A,其Ni>Cr、Al_2O_3低(3~5wt%)、SiO_2/(FeO+MgO)>0.4,具有LaN/YbN可达5、小的Eu负异常及变化范围为1~20倍球粒陨石的平滑分馏的REE特征;(2)岩石组B,具Ni>Cr、更低的Al_2O_3(1wt%)、SiO_2/(FeO+MgO)<0.4,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小的负Eu异常以及数值变化在1~3倍球粒陨石的折线式REE型式;和(3)岩石组C(原文是G,可能为笔误!)(束斑板岩状基质含斜方辉石的角闪岩类),其Cr>Ni、Al_2O_3含量较高(6~8wt%),具低REE丰度值(0.2~1倍球粒陨石),轻稀土<<重稀土和显著的负Eu异常特征。 B组橄榄岩的REE模式与太古代某些科马提岩的REE相似,而A组橄榄岩的REE模式与已报道的交代地慢超镁铁质结核的REE模式类似。但是,在A和B组样品中,具最高SiO_2/FmO的样品也具有最高的轻REE及Zr、Hf、U、Th等的浓度。橄榄石和富含不相容痕量元素的硅质组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以解释这种变化。这些特征似乎与依苏阿岩石的晚期蚀变无关,但可以代表变质前蛇纹石化/碳酸盐化作用期间交代元素的再分配。我们选择的解释是,A组和B组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具科马提岩性质的富橄榄石火成堆积岩的变质蛇纹岩。C组橄榄岩更多代表变质的橄榄石-斜方辉石-铬尖晶石火成堆积岩,该堆积岩来自与之伴生的“束斑板岩”状角闪岩的原始岩浆。依苏阿地区超镁铁质岩中没有一种能代表未被改造的早太古代地幔岩。对超镁铁质岩的变质历史和成因的这些对比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含斜方辉石橄揽岩是继高温事件后侵位于依苏阿地区,或这种高温事件的证据对于依苏阿地区的其它所有岩石类型来说均已消失了,那么还有什么能使那些与岩石学观察相矛盾的事实得以一致起来呢。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发现了那些虽然简单但真实地记录了变质作用初期某些区域性变化的证据。在这两种情况中,我们的研究都为依苏阿地区复杂的多期变质演化提供了附加证据。  相似文献   
956.
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哈密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地表分南北两个岩体,深部可能连为一体,可划分为两个侵入期、四个岩相.第一侵入期构成岩体的主体部分,分异良好,由重力结晶分异形成自橄揽岩相、橄榄辉长岩相向含石英苏长辉长岩相的分异趋势,基性程度依次降低.岩浆多次贯入使得纵向上橄榄岩相和橄榄辉长岩相重复出现.第二侵入期辉长苏长岩相分异程度低,岩性稳定,为岩浆快速冷凝的产物.岩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发生过金属硫化物熔离,有利于铜镍硫化物成矿.  相似文献   
957.
新疆中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扎摩克提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摩克提组位于中库鲁克塔格震旦系上统底部,由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构成韵律武沉积,为不完整的玛鲍序列.砂岩层底面普遍发育槽模等底痕.有些砂岩呈纹层状,并有滑动构造和包卷层理等.构成砂岩的碎屑颗粒分选性差.根据粒度分布概率图、C-M图和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及Sr/Ba比值、硼含量等显示,该组形成于淡化海槽中.  相似文献   
958.
灰池子花岗岩基主要由黑云斜长混合花岗岩和二长混合花岗岩组成。前者是加里东期的交代花岗岩;后者是在海西晚期钾交代作用再次改造先期岩石形成的。因此是一个由多次交代作用形成的混合花岗岩岩基。本文从构造地球化学的某些观点讨论这种岩石形成过程中钾元素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959.
960.
着重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矿岩界线的自动推断和连接,包括对所研制的基于知识的矿岩界线自动推连系统(AISMB)的措述,关于数据与知识的表示和组织、推理过程、策略以及系统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