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7篇
  免费   1733篇
  国内免费   2803篇
测绘学   1379篇
大气科学   631篇
地球物理   1086篇
地质学   7272篇
海洋学   1613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744篇
自然地理   854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661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621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551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36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6年   3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覆水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相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2.
使用块体混合层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EGSS)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24°N,80°W)带到挪威海(68°N,10°E)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43.
海水中微量金属与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海洋化学中的重要课题,它对了解微量金属在海洋巾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一般认为,海水中悬浮物包括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三大类。据报道,在海水悬浮物中,水合氧化物的吸附量最大。海水中的水合氧化锰主要以δ-MnO2、水锰矿、γ-MnOOH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44.
Nowadays there are some chronic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eutrophication, blue tide and so on, in a complicated coastal zone or a semi-enclosed bay, because the water exchanges between an inner bay and an outer sea is weak compared with the supply of contaminant. Under this situation,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by 3-dimensional small unsymmetrical structures has been proposed by Komatsu et al. In this paper, sever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tidal current and concentration for various arrangements of bottom roughness in a semi-enclosed model bay are carfled out with a depth-averaged 2-D numerical model. The model is solved by the hybrid finite analytic method with nonstaggered grid. And the SIMPLES algorithm with Rhie and Chow' s momentum interpolation technique is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The effect of Komatsu' s metho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is exa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 of numerical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enerate a new tidal residual current and to activate a tidal exchange by bottom roughness arrangement only.  相似文献   
45.
卢美  严俊 《海洋预报》2003,20(2):15-23
本文对2002第16号台风“森拉克”的风暴潮灾害过程做了回顾,总结预报经验,分析本次过程浙江沿海各岸段风暴潮特征及成因,提出特殊河口、湾口地形的风暴增水和天文潮相互作用的问题。预报实践证明,及时地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和实况观测资料来调整潮位和风暴增水预报值是本次风暴潮预报取得成功的关键。预报和实况的对比结果说明,本次对浙江沿岸各岸段的增水和高潮的过程预报是及时、准确的。台风在登陆前几个小时移动速度突然急剧加快,是本次风暴高潮位预报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赤潮生物种类特征光谱获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赤潮生物水体反射率曲线获取方法。通过对 2类反射率反演方法得出的反射率曲线与实际反射率曲线进行比较 ,得出在不具备大气环境参数的情况下 ,经验线性法的反演结果与实际反射率曲线最接近的结论 ,并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赤潮生物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 ,提取出赤潮生物水体的特征光谱。这是进行赤潮监测和识别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7.
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针对强潮河口边界地形复杂、岛屿众多、悬沙分布在口门以上、河段存在高含沙量浑浊带以及底沙级配分布宽的特点,给出了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非均匀悬沙、底沙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动边界处理技术,对计算中经常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计算的18个潮位站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非均匀不平衡悬沙与底沙的长时期的底床变形模拟问题。以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海工程为例,应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强潮河口围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问题,包括该工程引起的潮量变化、各水道流速变化及长时期的底床变形。  相似文献   
48.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大 山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 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这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道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的华南地块从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在纬向上不存在明显的运动,一直停留在略低于现今纬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9.
盐场高度分层下的三维斜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2001,20(6):17-24
采用基于Backhaus的三维斜压模式计算珠江口水动力特性。改进了原模式的盐度差分格式和方程,采用二阶精度差分格式并引入了物理扩散项。改进后盐度差分方程较好地反映珠江口盐度成层现象。本文给出了两个点的水位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的对比,给出了包含8个口门珠江口的计算潮流场及盐场,讨论了盐度高度成层条件下珠江河口水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50.
在流星分析和t-S点聚分析的基础上,在台湾东北部IS断面和东海中部PN断面上选取适当的纵剖面作为分界面,将以面分成东、西两侧,计算了界面两侧的海水交换星。结果表明:1.东海陆架区海水交换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即“穿插型”和“进退型”。2.参与分界面处海水交换总量的年平均是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黑潮水向陆架区输运量为0.58×106m3/s,陆架水向黑潮刚输运量为0.84×106m3/s;参与交换的总量为1.42×106m3/s.3.相对输运量计算结果表明;黑潮水对陆架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冬季最强,秋、春季次之,夏季最弱,而陆架水对黑潮区水文状况的影响是夏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