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5篇
  免费   2530篇
  国内免费   5017篇
测绘学   1351篇
大气科学   434篇
地球物理   1264篇
地质学   14521篇
海洋学   1034篇
天文学   382篇
综合类   925篇
自然地理   1041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708篇
  2022年   815篇
  2021年   829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707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622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848篇
  2010年   740篇
  2009年   695篇
  2008年   671篇
  2007年   623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566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461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449篇
  1994年   421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412篇
  1991年   342篇
  1990年   259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5年   8篇
  1950年   11篇
  1948年   11篇
  194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0.8MaB.P.以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靳鹤龄  董光荣 《中国沙漠》1998,18(2):97-104
根据地表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映,着重讨论了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沙地形成时代、演化过程和气候变化。沙地早在中更新世中期的0.8MaB.P.就已出现,经历了强烈发展、缓慢发展槿相对稳定和缩小与固定的多次迭覆更替,并呈不断扩大趋势。与此同时,气候也经历了冷干和暖湿的多次变化,并表现出不断向干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本文力图阐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由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所激发的电磁波幅度的增长从本质上揭示了辐射过程内部的波粒相互作用对辐射频谱演化的贡献。因此,等离子体辐射理论是建立在经典电动力学的辐射理论的基础之上,并以各种基本辐射过程(如轫致辐射、回旋及同步辐射等)的平衡态为初始条件,从而发展起来的动态辐射理论。  相似文献   
63.
荔湾凹陷北与白云凹陷相邻,南与双峰盆地(南海西北次海盆)相接,发育于洋陆过渡边界,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特征。选取荔湾凹陷为研究对象,在3D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以断裂特征分析厘定凹陷性质、构造古地貌恢复解析凹陷结构,进而指出古地貌恢复和构造演化对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获得三方面的创新性认识:①荔湾凹陷为洋陆过渡壳上发育的断坳,断坳作用占主导地位;②32Ma的底辟作用将荔湾凹陷改造为“四洼三凸”的构造格局,恩平组沉积期凹陷北部是一个连通的洼陷;③恩平组沉积期连通洼陷的古地貌有利于三角洲(烃源岩)的发育,背斜型圈闭的定型受控于32Ma的底辟作用,是荔湾凹陷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64.
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效的重点任务之一,新的发展环境及政策框架正促使海南省城乡关系快速转型。采用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回归模型,从城乡空间、经济和社会等维度,分析了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城乡关系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南省城乡协调综合指数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态势,由1988年的0.319 9到1993年的0.153 9,2019年达0.851 9;②海南省城乡各子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主要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最后达到中级协调,城乡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增强;③海南省城乡关系演化经历城乡二元加剧、城乡二元固化、城乡关系趋缓和城乡一体化初期四个阶段,低水平城乡均衡发展是重要特征,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是关键;④经济发展对城乡协调发展影响最为明显,但呈负相关,其次为市场消费、产业结构、乡村发展、交通通达性、城镇发展和政府行为,对外开放对城乡关系演化影响相对较弱;⑤制度创新、对外合作、产业优化、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5.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段友谊峰一带发育的喀纳斯群碎屑沉积岩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陆缘演化及沉积、变质等地质信息。采集了2个层位的碎屑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 结果显示:2套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相近, 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546±4 Ma和545±4 Ma, 代表了沉积时代的下限;较老的锆石年龄可分为太古宙的3063±16 Ma、2548±18 Ma和2541±18 Ma, 古—中元古代的2223~1463 Ma, 新元古代的985~781 Ma, 据此推断, 沉积物源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较新的锆石变质年龄为421~429 Ma, 与阿尔泰地区强烈的岩浆活动时间相近, 可能与地层遭受后期的热液变质事件有关。结合地质构造演化, 表明新疆北部地区大致经历了太古宙陆核形成阶段、Columbia超大陆形成和演化阶段、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阶段、震旦纪—寒武纪复理石沉积阶段, 以及加里东期剧烈岩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高油酸花生小气候特征,于2020年在商丘国家基准气候站内开展花生分期播种试验,试验设计5月6日、5月26日和6月15日3个播期,按垄作和平作两种方式种植。在5月6日播种的垄上、垄下和平作的花生田内安装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气温、相对湿度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农田温湿度与基准站气象要素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不同,花生农田小气候特征存在差异。不同发育期,垄上和垄下气温均高于平作的,且二者之间的差异白天的大于夜间的。下针-饱果期和饱果-成熟期垄上平均气温分别比平作的高0.5℃和0.9℃,日较差分别比平作的高1.1℃和2.1℃;田间相对湿度平作的高于垄上和垄下的,下针-饱果期和饱果-成熟期垄上相对湿度日较差分别比平作的高11.2%和15.3%。典型晴天和多云天,基准站夜间气温高于垄上、垄下和平作的,白天的气温低于垄上、垄下和平作的;阴雨天垄上气温高于垄下、平作和基准站的。3种天气条件下,平作相对湿度高于垄上、垄下和基准站的。高油酸花生小气候与基准站温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3个播期的垄作花生单株荚果数、单株果重和产量均高于平作的,且呈极...  相似文献   
67.
耿全如  潘桂棠  王立全  彭智敏  张璋 《地质通报》2011,30(08):1261-1274
早古生代—泥盆纪,研究区沉积环境以陆棚碎屑岩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为主,代表冈瓦纳大陆北缘和特提斯南侧的被动大陆边缘。石炭纪—二叠纪,本区进入特提斯南、北缘弧盆系统演化阶段,龙木错-双湖带北部、金沙江带南部和冈底斯带分别在石炭纪、二叠纪形成岩浆弧。中生代是特提斯南缘弧盆演化阶段,SSZ型蛇绿岩形成岩浆熔离型铬、镍、铂族金属矿床和热液型金矿。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向南、北两侧俯冲并形成岩浆弧,该岩浆弧是重要的成矿带,形成斑岩铜矿、矽卡岩型磁铁矿和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北羌塘东段侏罗纪弧后前陆盆地有利于形成沉积型、沉积-热液改造型和热液型铁、铜、锑、金矿床。晚白垩世碰撞作用主要与热液型矿床有关,分布范围较大,也可能存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碰撞阶段的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68.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GT技术、单一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镉,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室内盆栽实验,难以代表自然污染土壤中的复杂情况。为探明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技术对地质高背景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生物有效性评估效果,本文以浙江西北部土壤Cd高地质背景区水田土壤-水稻籽实和旱地土壤-小白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DGT技术、单一提取法(0.01mol/L氯化钙提取)、连续提取法(七步连续提取)和土壤溶液法评价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土壤Cd平均含量分别为1.07mg/kg和0.73mg/kg,显著高于浙江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Cd的异常富集主要与浙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有关。②相较于碳酸盐岩区,黑色岩系区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组分占比较高,水田和旱地土壤Cd的活动系数(MF)高达59.9%和51.8%,Cd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富集;③植物体内镉含量Cd-P与不同方法测定的有效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d-P与DGT技术测定的有效镉含量相关性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水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水稻籽实相关关系:$ {{C}}_{\text{soln}} $>CDGT>$ {{C}}_{{\text{CaCl}}_{\text{2}}} $>$ {{C}}_{{\text{F}}_{\text{1}}\text{+}{\text{F}}_{\text{2}}\text{+}{\text{F}}_{\text{3}}} $,旱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小白菜相关关系:CDGT >$ {{C}}_{{\text{CaCl}}_{\text{2}}} $>$ {{C}}_{{\text{F}}_{\text{1}}\text{+}{\text{F}}_{\text{2}}\text{+}{\text{F}}_{\text{3}}} $>$ {{C}}_{\text{soln}} $。综合比较不同土壤有效Cd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GT技术可以模拟植物体对Cd的动态吸收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作物Cd含量水平,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此外,本文研究成果表明DGT技术评价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不仅适用于人为污染区,也可应用于地质高背景区。  相似文献   
69.
云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组织演变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启焰  陈浩 《地理学报》2007,62(12):1244-1252
对1990-2004 年云南省城镇发展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云南省城市综合实力总体呈差异扩大的趋势,表现出小城市发展缓慢且分化不明显,少数高位城市极化,在空间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倾向等特征。其后,进一步展示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空 间演化的阶段性规律:①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被特殊的地理环境分割 成破碎且难以整合的小型离散化的格局;②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地区工业化和城市 化加速进行,交通通讯网络的发育和辐射,中小城市得以发育,伴随于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 扩张与收缩,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逐渐从单层离散分布演变为三层嵌套结构,并不断朝更高级的结构形态演进,即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呈现显著的、由小规模离散分布阶段、过渡转型阶段到嵌套复合阶段的时空演化序列。最后,针对这种时空演化序列,笔者解析出云南省城市经济影响区在不同时空条件组合下的三种空间扩展类型:单向拓展类型、多向拓展类型和邻接扩展类型。  相似文献   
70.
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阐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耦合协调性内涵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三省2003~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主成分间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认为: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表现出随时间“先升后降”的特征,区内三省间差异明显,中心和门户城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亦存在“先升后降”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低值区范围缩减明显;社会效益差异不显著,在南北方向上表现出“凸”字型分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整体较高,高值区由集中趋向分散。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间耦合协调关系在各时间节点均表现为失调,且以中度失调为主,但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三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相对较好,向协调方向发展,哈长与辽中南城市群地区协调性优于其他区域,吉林省与辽宁省东部的部分城市协调关系趋向恶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间关系失调主要受复合因素的作用,经济效益滞后是制约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提升的主因,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不是限制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性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