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68篇 |
免费 | 2788篇 |
国内免费 | 38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5篇 |
大气科学 | 3901篇 |
地球物理 | 2644篇 |
地质学 | 6587篇 |
海洋学 | 1804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579篇 |
自然地理 | 8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9篇 |
2023年 | 558篇 |
2022年 | 682篇 |
2021年 | 687篇 |
2020年 | 525篇 |
2019年 | 595篇 |
2018年 | 489篇 |
2017年 | 459篇 |
2016年 | 464篇 |
2015年 | 508篇 |
2014年 | 849篇 |
2013年 | 673篇 |
2012年 | 744篇 |
2011年 | 790篇 |
2010年 | 789篇 |
2009年 | 799篇 |
2008年 | 728篇 |
2007年 | 752篇 |
2006年 | 646篇 |
2005年 | 568篇 |
2004年 | 533篇 |
2003年 | 494篇 |
2002年 | 441篇 |
2001年 | 386篇 |
2000年 | 350篇 |
1999年 | 307篇 |
1998年 | 312篇 |
1997年 | 330篇 |
1996年 | 279篇 |
1995年 | 244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78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梨树断陷断陷期小宽断裂带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宽断裂带构造解析基础之上,根据地质资料以及前人提供的岩石物理学参数建立了梨树断陷区的二维地质和数值模型。进行了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了梨树断陷小宽断裂带断陷期小宽断裂带断陷期在沙河子期(K1sh)、营城期(K1yc)、登楼库期(K1d)的构造应力场特征。模拟结果显示:(1)沙河子期在左旋走滑应力状态下,小宽断裂带处于近NE—SW方向的拉张应力状态,剪应力在沿着断裂带SW—NE走向逐渐减小; (2)营城期在右旋走滑的应力状态下,小宽断裂带处于近NW—SE向的拉张力状态,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断裂带的最中间部位;(3)登楼库期在左旋走滑的应力状态下,断裂带处于SWW—NEE向的张拉应力状态,剪应力最大值位于断裂带西南段。 相似文献
72.
73.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先期存在的断裂构造是西安市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抽水情况下地裂缝形成的张拉破裂机制、剪切破裂机制和张剪复合破裂机制,并从结构面控制理论分析了先期断裂在地裂缝形成中的控制作用;然后依据比奥三维固结理论,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西安地裂缝的计算模型,比较了抽水作用时没有先期断裂和地层差异、有先期断裂而没有地层差异、有地层差异而无先期断裂等情况时的地面变形特征,得出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耦合作用,从而得出先期断裂不仅仅只是地裂缝形成的构造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4.
应力路径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饱和土而言,控制吸力条件下的非饱和土三轴压缩状态的应力路径研究更加复杂。随着非饱和土本构理论的不断发展,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用来近似地描述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因而,运用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对控制吸力条件下的3种非饱和土三轴压缩应力路径试验进行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理论研究手段。采用Barcelona模型能够对此类试验进行较好的数值模拟,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吸力条件的三轴压缩状态下应力路径对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5.
对一次盛夏苏北飑线过程采用区域三重嵌套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给出了飑线径向剖面的概念模型图。结果表明:模拟的飑线与实际飑线非常接近,两者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利用模拟的线状强降水带及其降水强度来确定模拟飑线的位置和强度是可行的。飑线成熟期,飑线处存在强辐合区、强垂直上升运动区以及假相当位温的高值区,三者均呈柱状向上伸展;飑线前方(飑线移动的方向),低层有位温高值的入流,为飑线带入大量水汽和能量,后方低层有浅薄入流;飑线过境时地面风向发生急剧变化;飑线中层位温值大致不变呈中性层结,这与对流凝结潜热释放有关。该飑线过程可大体看成是假绝热过程,并具有重力波的非平衡性质,其生成演变中存在多尺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6.
以周晓平研制的有限区域细网格数值模式为基础,编制成一个套网格模式,并对1991年7月2~3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加强,输送了大量暖湿空气并激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该区暴雨的主要原因;在该过程中,热成风平衡遭到破坏,其非热成风平衡部分伴随相应的二级环流,也有利于垂直运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介绍了日本核废物深部地质处置工程屏障的进展情况,为了了解放射性废物玻璃中裂变产物的锕系元素的浸出行为,进行了静态浸出试验,同时也研究了包装容器的材料腐蚀作用以及铸钢、陶瓷包装容器的理论设计和加工过程,并指出盖子接是最值得注意的技术关键;测定了膨润土粘土的基本特性,说明铯和氚的表面扩散系数是由压实的Na-膨润土的干密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78.
79.
浙江省2011年春季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降水异常偏少,日照偏多。季内出现干旱、高温、强对流、大雾及大风等多种灾害天气,对浙江省人民日常生活及农业、交通、水利等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80.
基于GIS的洛阳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洛阳市196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分析高温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4个因子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指标的权重建立高温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其中选取洛阳市9个观测站高温日数,并运用皮尔逊Ⅲ型概率密度模型分别从不同频率推测高温影响程度并分析高温危险性因子;利用洛阳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选取海拔高度和河网密度作为评价孕灾环境因子指标;利用洛阳市土地利用分类分析不同土地类型承载体潜在易损性,同时考虑高温易受伤害人群的人口比例怍为承载体易损性因子指标;防灾减灾因子利用各乡镇财政一般收入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量化指标。从区划图中可以看出:总体高温风险等级北部高于南部;东北部、中部风险等级最高,其中偃师中部、伊川西部和南部地区、嵩县北部地区风险等级最高;次高风险等级主要分布在新安、宜阳、伊川中东部、孟津东部和西部、嵩县中部等地区;栾川、嵩县南部、洛宁西部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