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9篇
  免费   927篇
  国内免费   1596篇
测绘学   1220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598篇
地质学   2939篇
海洋学   65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66篇
自然地理   35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2年   2篇
  1935年   3篇
  193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地震区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对高地震区一实际重大工程的公路隧道洞口段结构进行了抗震计算,得到了衬砌结构各控制点的位移、加速度及内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人工合成地震波条件下,衬砌墙脚、拱腰为抗震薄弱位置;结构的加速度波形与输入波形相似;这些结果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2.
7月18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率领国务院九部委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检查验收组,深入灵宝市检查验收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检查验收组一行首先深入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公司,实地查看整顿规范矿业秩序及企业生产情况。在查看整顿规范工作档案资料,听取灵宝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汇报,并与有关乡镇、矿业企业负责人和矿区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后,检查验收组一行对灵宝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3.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勉略缝合带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现今一些重要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并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作者认为,它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被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它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因此,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相似文献   
64.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65.
以华北平原和关中盆地数据为例,分析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背景岩石、蒸发作用、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并针对我国高氟水特点,提出防止氟中毒的方案。  相似文献   
66.
67.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8.
郑世帅  徐夕生 《岩石学报》2021,37(12):3712-3734
破火山内出露的火山岩与浅成侵入岩为硅质岩浆演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备受关注。小雄破火山内的火山-侵入杂岩是中国东南沿海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包括小雄组火山岩(K2x)与两类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本文以小雄火山-侵入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破火山内火山岩与侵入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岩浆演化过程。系统的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小雄组火山岩形成于98~88Ma,并具有多期次喷发的特点,可分为下段、中段和上段,年龄分别为98~96Ma(K2x1)、95~92Ma(K2x2)、~ 88Ma(K2x3)。小雄花岗斑岩形成年龄为90Ma;正长斑岩形成稍晚,约88Ma。与下段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的Nd-Hf同位素组成[εNdt)=-8.3~-7.2, εHft)=-11.8~-7.2]相比,中段流纹岩要更为亏损[εNdt)=-5.84~-5.32, εHft)=-10.1~-0.5]。研究表明,小雄组流纹质火山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发生在深部岩浆房中渐进的壳幔相互作用,中段流纹岩的源区混入了更多的亏损幔源组分。中段流纹岩与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Nd-Hf同位素组成,以及 "互补"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由发生在浅部岩浆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堆晶作用所制约。值得注意的是,正长斑岩与花岗斑岩并不存在直接的成因演化关系,两者应是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正长斑岩岩株具有高度一致的结晶年龄、微量元素特征以及Nd-Hf同位素组成,以上特征均表明小雄破火山内的正长斑岩具有相同的起源。正长斑岩母岩浆起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混入了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其地球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受"普通辉石+磷灰石+钛铁矿"的分离结晶所控制。  相似文献   
69.
新地球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vements on science in 20th century is the new recognition on the Earth:the Earth,out of the other planets, exhibits very peculiar features because it has an extremely complex and active periphery part (surfacial layers). This periphery part is an open system sustained by inputting solar energe , which is captured , transfered and stored by life. Through the system , cyclings of matters and energe flow are driven and regulated by life activities. This system is self-equilibrated,self-controlled and far away from astrophysical and thermodynamic equilibria mainly because of life and life activities.
Development of human calture influences increasingly on流Earth's periphery system , at last , the natural biosphere that has existed for 3 billion years on the Earth's surface will inavoidably be replaced by so called "noosphere",which is man一reconstructed,man-controlled and unstable system. Thus the fate of the Earth,to a great extent,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direction of human caltur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70.
从系统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耗用了大量资源,产生太多的废弃物,破坏了复合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提出系统调节,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消费;调整复合系统生产链的数量结构和比例关系;建立协调的结构网络关系,构建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