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鄱阳湖湖滨及湖口-彭泽段长江南岸有成群沙垄、沙山分布。2005年调查发现,可分为4个风成沙山期及7类沉积物。4个风成沙山期分别为95kaB. P.的老红沙山期、46kaB. P.的红沙山期、27kaB. P.~15kaB. P.左右的黄沙山期、250年来的近代沙山期。此外还有温暖时期沟谷里水动力作用下的次生堆积,湖滩上的风蚀残余沙以及黄沙山表面现代松散沙。比较不同时期风沙沉积的粒度组成,4个时期的风力大小基本呈现黄沙山期>近代沙山期>红沙山期>老红沙山期的状态,以上特点与末次间冰期以来多个亚冰期全球气候寒冷程度的变化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湖滨的沙山是形成于湿润地区规模较大的风沙堆积地貌,但星子县的沙岭沙山却发育特殊的线性风蚀地貌,这表明环境发生过显著的变化。通过野外地貌调查,发现沙山的线性风蚀地貌可分为4种类型: 风蚀坑、风蚀槽、风蚀垄和风蚀残墩。本文分析了这4种风蚀地貌的形态特征、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并提出沙山风蚀地貌的发育模式,即3段2期的发育模式: 风蚀作用的第1阶段形成风蚀坑,第2阶段形成风蚀槽和风蚀垄,第3阶段形成风蚀残墩,至此完整的第1期风蚀地貌发育完成; 以风蚀残墩顶面为代表的老地面被侵蚀殆尽,相对平坦的新地面形成,其上发育属于第2期风蚀地貌的第1阶段的风蚀坑。地貌年龄测量显示,第1期风蚀作用发生于大约6~7ka前,第2期则发生于约0.3ka前。第1期风蚀地貌发育可能与本区新石器时代中期不断扩大的史前人类活动有关,而第2期风蚀地貌是清代乾隆年间过度樵采引起的。可见人类活动对湿润地区沙山风蚀地貌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沙丘形成演变是风-沉积物-其他地理因子相互反馈作用的一个动态系统过程,粒度可以揭示其中包含的部分环境信息并被广泛应用于风沙地貌研究。本文分析了巴丹吉林沙漠伊和吉格德湖高大沙山区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植被、地貌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迎风坡中上部及中部剖面各层沉积物主粒径均一,分别为中沙、细沙;迎风坡中下部及底部剖面细沙、中沙及粗沙等不同主粒径层交替,粒配复杂,其成因与粗沙粒保护作用、风向季节变化及地质时期气候变迁等因素有关;背风坡表层沉积物以细沙为主,趋向底部粗沙、中沙及极细砂增多,说明不同粒径对风及重力作用的响应存在差异;粒度参数散点图可以区分不同部位样品,趋向迎风坡底部剖面,沙粒分选性变差,正偏、负偏及近对称沙层交替,说明风力分选作用在不同部位差异明显及存在其他外力作用;沙层粒配影响植被多样性,迎风坡中上部中沙含量高,背风坡表层中部偏上极细沙及大于2.65 Φ细沙含量突然增加,是植被影响粒配的反映;迎风坡沉积环境的差异,说明随地质时期气候变迁,沙山形成可能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早期风力和水动力交替影响、具有风成与非风成环境交替特征的基底形成时期,二是以风力作用为主的现代沙山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5.
应用GPR雷达探测技术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呼都格吉林和诺日图两个典型横向沙山迎风坡剖面探测结果表明: GPR雷达探测可以清晰地揭示沙山距地面 20~30m 深度内的沉积构造信息,并可模糊地揭示其下的湿砂层部分信息; 该横向沙山迎风坡地貌与沉积自坡底至坡顶可依次划分为底部湖滨草-灌丛沙堆相、下部单一横向沙丘相、中部复合横向沙丘相、顶部星状沙丘相等类型; 横向沙山迎风坡现代沙丘下伏有相当连续且厚度巨大的沉积序列; 沙山内部存在巨厚持水湿砂层,干、湿砂界面大致平行于沙山表面,其深度在沙山中、上部在 20~30m 深度处变化,在沙山下部接近地表; 沙山内部湿沙水分很可能来自降水,并对沙山发育起着重要支持作用; 湖泊水可能主要来自沙山内部水分下渗迁移; 沙山间湖泊可能是沙山或沙漠发育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介绍了山西省图书馆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实例。针对建筑物中庭的高大空间,采用双波段火灾探测器,有效探测火灾火焰和火灾烟气;采用微机信息处理系统构成了集火灾识别、火灾定位、现场监控、消防炮扑救于一体的火灾安全监控及联动灭火系统;同时辅以搭建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平台上的视频火灾安全监控系统,满足了图书馆建筑对于早期火灾报警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多点同步风况和输沙通量资料,探讨了近地表流场特征、风沙活动强度及输移路径;基于1985和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揭示高大沙山动态变化及其对月牙泉的影响。月牙泉主要受南北沙山夹击,尤其是北沙山南移更为突出,直接威胁月牙泉存在。近年来,受地形、周边建筑物和外围树木的影响,月牙泉景区近地表流场改变,导致区域输沙动态平衡破坏。因此,月牙泉风沙防治应从恢复近地表风沙流场角度考虑,遵循风沙动态平衡原则,打通月牙泉景区东风通道,恢复均衡环流结构,这是维系高大沙山与月牙泉共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目前,鄱阳湖周边分布着若干沙山,如湖口至彭泽一带沙山、吴城镇松门岛沙山等。此前研究多认为这些沙山为风力堆积的产物,特别是沙山的中上部。然而,我们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鄱阳湖周边沙山的中上部普遍保存有水成沉积构造的砂层/粉砂层,而且这些砂层/粉砂层的吴淞高程显著高于1949年以来鄱阳湖的最高水位(22.63 m,星子水文站)。本研究选取了鄱阳湖沙山两处代表性的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层为研究对象,并采集了两个样品开展粒度分析:一个样品(XZ-1)位于星子沙岭吴淞高程~36.5 m处,而另一个样品(HGDS-7)位于湖口县沙洲村沙山吴淞高程~40.3 m处。此次样品的粒度具有以下特征:(1)样品XZ-1分选性一般,而样品HGDS-7分选性差;(2)样品XZ-1粒度频率分布曲线有一个明显的主峰和一个不明显的次峰,而样品HGDS-7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现明显的双峰型;(3)样品XZ-1和样品HGDS-7的概率累积曲线分别呈现六段式和八段式;(4)如采用萨胡判别公式进行计算,样品XZ-1与样品HGDS-7的Y值分别为3.71和8.89。以上粒度分析结果和沉积构造解译一致,即此次选取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