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93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430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1135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忠良 《地学前缘》2000,7(3):73-80
利用地震层速度、声波测井及各种录井资料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及油气运移 ,用以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研究发现主要生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泥岩的欠压实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异常压力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心地区。最大压力封闭点及油的成熟门限深度可以区分异常高压层的作用 ,在生油门限以下的异常压力带中的快速压实段 ,是油气初次运移最有利的层段。研究发现本区存在两种油气运移方式 ,即向泥岩下方运移和侧向运移 ,最后指出勘探油气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2.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期进退的环流机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喻世华  王绍龙 《海洋学报》1989,11(3):372-377
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进退过程中,存在着副热带西南季风上升气流和北支高空热带东风下沉气流构成的副热带季风环流圈,它是联系西太副高进退的一支主要气流;高纬地区Ferrel环流的存在,把西风带气流和副高联系起来,但这支西风带气流是通过加强副热带季风环流圈对副高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73.
长沙天都大厦工程围护墙先后采用2套方案施工,实践证明,采用高压旋喷单管双液分喷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容易,施工速度快;桩间搭接严密,固结体强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尤其在处理软弱地基、基坑支护和止水工程中显示出有效性、可靠性和优越性。该方法再经进一步完善,将具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4.
华北克拉通北缘晋冀内蒙交界地区有变质程度连续变化、从高压基性麻粒岩、麻粒岩到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出露。它们的古变质压力由>1.4GPa(50km)变化到0.5GPa(15km);岩石类型从变辉长岩、中酸性正片麻岩到表壳岩变化;变质矿物组合由不含水的耐火组合变为富含云母和角闪石的组合;地球化学性质表现出从贫Si和Al、轻度亏损生热元素到具有正常的化学成分的连续变化;包裹体流体性质在轻度亏损生热元素的麻粒岩中均为CO2流体,而在麻粒岩相的表壳岩和角闪岩系中H2O流体逐渐增加。上述变质岩系剖面的组成和特点符合大陆下地壳的定义,可能代表了包括最下部地壳在内的华北地块太古宙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据此本文建立了我国第一条克拉通型大陆下地壳剖面,并讨论其地质意义以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王磊  陈光华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9,33(5):916-922
利用日本的JRA-25 (Japanese 25-year Reanalysis) 逐日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美国联合台风预报中心的热带气旋(TC)数据, 以厦门为分界点, 分别对影响登陆我国厦门以北和厦门以南TC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季风槽作了相关的环流分析。通过定义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和南北脊线指数, 以及季风槽的倾斜和强度指数, 定量研究它们与登陆我国不同区域TC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所定义的指数对西北太平洋地区TC的生成位置、能量及登陆我国的路径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东西以及南北位置的偏移对登陆我国厦门以北TC的路径有很大影响;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线斜率对登陆我国厦门以南TC的路径有一定影响, 且倾斜程度与西北太平洋地区TC平均生成地的南北向偏移有密切的关系, 并且,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线的平均涡度对于西北太平洋地区TC生成时的能量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6.
东亚地区水汽输送与重庆夏季旱涝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NCEP/NCAR(1960—2006年)的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研究了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与重庆夏季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重庆夏季(7~8月)降水偏多(涝)时,欧亚地区中高纬维持"两脊一槽"的"双阻"型: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分别存在阻高,贝加尔湖地区为一槽区。冷空气沿着贝加尔湖槽后偏北风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南支西风南下进入中国。热带太平洋地区为显著的高度距平正异常区。副热带地区是高度距平负异常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强度偏强。来自热带海洋地区的暖湿气流分别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和经印度、孟加拉湾两条主要路径进入中国。当来自高、低纬地区的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中上游相遇,就会造成重庆等长江中上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发生洪涝。反之,降水偏少(旱)年,在欧亚中高纬地区存在"一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附近为一深厚的槽区;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异常发展,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附近;西欧地区维持着深厚的高压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主体基本退出中国大陆地区。整个热带为高度距平负异常区。这样环流形势致使东亚地区中高纬地区受乌拉尔山大槽影响盛行偏南风,不利于冷空气南下。低纬地区的暖湿气流沿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面的东南气流从华南进入中国。这样的环流配置易造成南下的冷空气偏弱,同时使来自热带地区的暖空气向北推进到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致使冷、暖空气无法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交汇,该区域降水显著减少,形成干旱。  相似文献   
77.
东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落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 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蒙古高空槽和华北气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后与东北高压脊叠加形成高压坝,水汽沿高压外围即渤海西岸向东北移动,华北气旋入渤海加强北上,是造成东北地区西部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形势。风速大于等于16 m/s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强降水中心的落区与比湿场的大值区、垂直速度场和涡度场的高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8.
熊大和  刘顺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01):120-123
采用金刚石对顶砧压腔静高压技术,对氧化镍、二氧化钛在0—32GPa压力范围内的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电导率-压力关系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与同一物质的高压相交点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9.
本文收集、整理、研究了70年代以来的高温高压下岩石的Vp,Vs,Vp/Vs,Vp各向异性等实验资料后得出:(1)低压下岩石Vp的急剧变化是由岩石中裂纹与孔隙等引起的;(2)温度升高可增大由岩石组构引起的Vp各向异性的变化率;(3)同种岩石在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波速值与变化规律;(4)Vp在高地温区随温度先降低而后升高,其原因是由矿物相变造成的,与地壳中低速带的性质相当。文章最后讨论了实测波速转换为岩石类型时实验研究岩石波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降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的T63业务数值模式,通过不同的对流潜热加热的敏感性试验,研宄降水对西太平洋反气旋中、短期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在垂直方向的不均匀将引起加热区附近风场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改变.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降水区位置的变化.由此证明,在中短期过程中,降水与副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