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5篇 |
免费 | 861篇 |
国内免费 | 6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33篇 |
大气科学 | 158篇 |
地球物理 | 281篇 |
地质学 | 3907篇 |
海洋学 | 431篇 |
天文学 | 32篇 |
综合类 | 252篇 |
自然地理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38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63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70篇 |
2015年 | 167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32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223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2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门山造山带属青藏高原东缘的陆内造山带 ,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复合体 ,地层记录具有复杂性、混杂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和分带性等特征 ;根据龙门山造山带地层的构造变形、变位和变质特征以及边界断裂特征 ,可将龙门山造山带划分为 A、B、C三个构造地层带 ,其中 A带位于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 ;B带位于北川—映秀断裂与彭灌断裂之间 ,属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 ;C带位于彭灌断裂与广元—大邑断裂之间 ,属变形构造地层带 ,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构成。对不同类型构造地层带采用了不同的地层学研究方法 ,并建立了各个构造地层带的独立的地层系统 ,其中 A带采用构造—地 (岩 )层分析方法 ,B带采用构造片—地层分析方法 ,C带采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3.
134.
<正> 江苏下、中三叠统分布于郯庐断裂东侧,响水—淮阴一线东南,主要出露于宁镇、茅山山脉、溧宜山区,苏锡地区亦有零星分布。在常州、江阴、苏州、句容、南通、启东、黄桥等地钻井中也揭示了三叠系地层。 从1924年以来,不少地层工作者对本区下、中三叠统地层提出不同的划分意见。本文主要以牙形刺为依据,参照头足类、瓣鳃类化石,结合岩性、电性特征综合分析研究,拟 相似文献
135.
136.
萨拉乌苏河第四纪地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内外学者在萨拉乌苏河地区做了大量考察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以往都把重点放在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考古、古人类、古生物和古地理环境等方面。对于在地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与古气候的关系,探讨不多。 相似文献
137.
凝缩段的地质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缩段是层序地层学中很重要的标志层,它虽然岩性单调,但引人注目,是沉积作用极不活跃的产物,而这种不活跃有利于金属矿质缓慢聚集和沉淀,因而它与成矿作用密不可分。在地质学上具广泛作用,是指示古板块、层序地层、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等方面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138.
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演化与储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笔者研究了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及储层特征,根据露头观察,井下实钻资料及实验室内分析结果,提出中,下侏罗统主要为湖沼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河流中冲积相及三角洲相的砂岩集集体,上统为红色或杂色碎屑岩,侏罗纪计导氏孔低渗为主的富含火山岩屑的碎屑岩,局部可发育较好砂岩储层,侏罗系本身可构成妨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39.
嘉鱼断裂为已证实的隐伏断层。该断裂从洪湖老湾西南横切长江,沿近东西—北东东向延展,经嘉鱼县城东北马鞍山北缘向东延伸于斧头湖,长约40 km,该断裂东端已有明显出露,而断裂尾部并没有明显出露。由于区内小尺度物探资料的缺乏,使得该断裂的走向和活动性都缺少相关证据。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反射结合折射层析成像方法,采用2 m道间距接收人工地震波,利用多次覆盖技术和密集炮集折射记录,分别对数据进行反射处理和层析成像,获取了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高分辨率折射层析成像剖面,并参考相关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钻孔资料进行解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和高分辨率折射联合应用可互补,尤其在外界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利用高分辨率折射层析成像可减少浅层地震反射对断层的误判。此外,研究结果证实了嘉鱼断裂的具体位置,其性质为北盘下降、南盘上升的正断层,且该断层错断了第四系沉积层。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