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21.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忠。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I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昀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交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322.
可可西里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在西金乌兰构造带发现新元古代和泥盆纪地层.在巴颜喀拉山群中采获早三叠世和晚三叠世诺利期双壳化石,查明了测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最高层位为诺利期陆棚-海陆交互相沉积.在移山湖及明镜湖一带发现大量泥盆纪基性岩墙群,获得了345.69Ma±0.91 Ma的角闪石Ar-Ar法同位素年龄值.在湖东梁、太阳湖等地新发现钙碱性流纹岩、流纹英安岩及次火山岩,获得2 2Ma锆石U-Pb年龄和6.63Ma±0.07Ma透长石Ar-Ar年龄,为测区最新一期火山活动.在西金乌兰湖及蛇形沟等地发现倾向向南的构造面;根据三叠纪前陆盆地、火山岩浆弧及蛇绿岩等空间配置,结合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构造极性向南俯冲的认识.  相似文献   
323.
阿拉克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北占老基底单元、东昆中早占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马尔争一布青山晚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和巴颜喀拉山三叠纪浊积盆地5个次级构造单元,重新厘定了东昆仑不同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时代,恢复了,古海盆的演化历史:通过成分分析和颗粒裂变径迹年龄分析,确定了测区巴颜喀拉山群物源来自北部,基底性质可与马尔争-布青山带相对比,恢复了巴颜喀拉山群经历的构造热历史。运用构造年代学分析方法限定了测区经历的几次重大地质历史转折事件。确定了测区浆混花岗岩的存在。通过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分析,揭示了测区第四纪成山作用过程、水系变迁过程和占环境古气候演变过程。新发现一中型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324.
根据1:5万区调及科研所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论述了山东前寒武纪几个基础地质问题;关于山东大地构造划分问题,山东早元古宙粉子山群与荆山群的关系;山东前寒武纪侵入岩的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325.
论赣西北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赣西北地区双桥山群自上而下划分为修水组,安乐林组,共计11个岩性段,其时代属中元古代蓟县纪,并以近东西向褶皱叠加早期近南北向褶皱为主要变形样式,就该群构造样式,地层序列,变质温压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简要论述与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区长期争议的“修水运动”作出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326.
研究发现, 炭窑口一带狼山群容矿第2组中的灰色-浅褐灰色钾长浅粒岩与变粒岩夹层具有如下特征: 其外观致密均一、分不出矿物晶粒; 具有变余斑状或聚斑状结构, 变余斑晶由具有波状消光的石英和遭受明显蚀变与变形的钠长石组成; 有显示海底火山喷发熔浆快速冷凝成岩特征的放射状、纤维状丛生的变余显微球粒结构和燕尾状分叉以及变余中空骸晶结构; 其SiO2 = 70.80%~76.00%, K2O(4.83%~6.22%)>Na2O(2.78%~3.87%), K2O+Na2O = 8.63%~9.00%; 多种岩石化学图解结果一致表明其具火山岩特征, 从而可恢复其原岩是同沉积期形成的钾质石英角斑岩. 再根据它与钾质细碧岩夹层(SiO2 = 46.12%~50.68%, K2O(4.23%~5.93%) > Na2O(2.15%~3.14%), K2O+Na2O = 6.51%~8.08%)有共层产出的组合特征, 可以确认它们是钾质“双峰式”火山岩夹层. 炭窑口矿床容矿岩组中“双峰式”火山岩夹层的发现, 加上部分凝灰岩中有矿石矿物产出、矿石矿物的铅同位素分布特征和黄铁矿的Co/Ni比值>1以及内生成矿作用迹象明显等特征, 可证实它是形成于中元古代华北古陆北缘裂陷槽内张性断陷盆地的非典型SEDEX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和同沉积期火山喷发活动及热水喷流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与火山岩具有同源性(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 再结合在霍各乞、东升庙矿床已找到的变质(“双峰式”)火山岩夹层和容矿建造的总体组合特征, 还可以进一步证实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经历过明显不均一的拉张作用.  相似文献   
327.
沉积序列、沉积相、古水流和物质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大草滩群和铁山群分别是由冲积扇和近岸浊积扇形成的陆相碎屑岩组合和滨海相浊积岩.李子园群岛弧火山岩不仅是形成大草滩群的沉积物源,而且也是大草滩群沉积盆地的基底.构造变形特征和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综合研究显示,大草滩群是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逆冲席顶盆地.大草滩群可与祁连山中晚泥盆世沙流水群和雪山群相比较,向东、南分别与同期异相桐峪寺组、铁山群相对应,显示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构造迁移特征.  相似文献   
328.
甘肃北山北部双沟山地区发现泥盆系雀儿山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甘肃北山双沟山地区分布着一套灰绿色中性、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其凝灰岩地层,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化石及地层年代等方面的研究,经区域地层对比划归雀儿山群,形成时代确定为早泥盆世。该群的确定对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9.
通过西澳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的远程测试,在双桥山群横涌组和安乐林组斑脱岩中获得大量锆石,其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1Ma±5Ma(横涌组)、829Ma±5Ma(安乐林组),在河上镇群上墅组中获得加权平均年龄767Ma±5Ma.锆石SHRIMP U-Pb年龄表明华南地区广为发育的双桥山群应归入新元古界,该年龄为标定双桥山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0.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浊流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西修水地区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和修水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浊积岩岩相、垂向演化序列进行了详细论述,识别出两个比较完整的浊积扇,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主水道、次级水道、高阶地;中扇分支水道、分支水道漫滩、外缘垛体;外扇沉积,反映了一个从进积到退积的沉积旋回,揭示了从安乐林组发生海退到修水组发生海侵的总体变化趋势.对修水组底部砂岩和砾岩结构、层序特征、横向变化等的系统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深水重力流特征,系海平面快速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浊积扇内扇主水道砾岩.研究表明安乐林组与修水组为连续沉积,"修水运动"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