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81.
赣东北-浙西北新元古代登山群和松木坞群主要由板岩,砂岩,流纹岩,流纹质英安岩,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火山岩的Rb-Sr和Sm-Nd等时线年龄以及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显示其成岩时代为800-900Ma。登山群和松木坞群火山岩呈双峰式产出,其中镁铁质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呈现出演化程度较高的特点,高强场元素相对碱土元素未发生明显亏损,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82.
183.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的含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灿  王果胜 《中国区域地质》1996,38(3):256-259,203
  相似文献   
184.
185.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区域变质作用及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变质作用在区域上可以划分出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两个变质带。麻粒岩相带内的岩石先后经历了由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递增变质阶段。对稳定矿物共生组合及特征变质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确定了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根据麻山群变质作用P-T条件在大规模范围内的一致性,认为其发生于晚太古未—早元古初期的区域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86.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滩间山群在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广泛发育,以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可见少量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该群的成岩背景过去多认为是陆内裂陷槽环境,时代归属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新近绿梁山地区的区调填图研究表明,滩间山群的岩石组合具岛弧背景的建造特点,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了火山弧的构造属性,区域地质特征及同位素年龄表明滩间山群很可能是寒武纪-奥陶纪的产物,与超基性-基性岩体一起构成一套早古生代蛇绿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187.
福建马面山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对马面山群3个标准剖面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t=17.3~17.8亿年,εNd(t)= 7.6~ 7.8。研究表明: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宙而非加里东时期;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为一长期存在、多阶段演化发展的构造单元。早期具克拉通上裂谷性质,为一发展不全的夭折裂谷。马面山群是华夏古陆上裂谷环境的产物。中元古宙(1.7~1.8Ga)高度亏损地幔(εNd(t)= 7.6~ 7.8)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华夏古陆(大量古元古宙—新元古宙地壳)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8.
189.
190.
论粉子山群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