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3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5篇 |
地球物理 | 139篇 |
地质学 | 1131篇 |
海洋学 | 69篇 |
综合类 | 48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71.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实测剖面和路线地质填图剖面为基础,采用地层优势相 (亚相 )法和综合分析法首次系统地重建了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生代的岩相古地理。指出晚三叠世以海陆过渡相占主导地位,形成海退沉积旋回;由NE向SW依次出现三角洲相→滨岸相→滨浅海相带。中侏罗世浅海相沉积较发育,从NE向SW依次发育三角洲→台地相→浅海陆棚相带,呈NWW~SEE向展布,沉积中心应在中部偏西南侧,在J2 q期和J2 b期形成两次海侵高潮,总体组成两个由海侵→海退的沉积旋回。晚侏罗世海陆过渡相沉积较发育,从NE向SW依次发育三角洲相→潮坪相→台地相带,呈NW~SE向展布。白垩纪岩相古地理存在早晚差异 :早期为残留海背景下的台地边缘浅滩-局限台地相沉积,形成第三次海侵高潮;晚期全区迅速抬升,形成冲积扇~辫状河流相的磨拉石红色复陆屑沉积旋回及多物源供应格局。中生代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中央隆起带,次为东部高地及西部隆起区;在沉积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的沉积物源有所差别,且地形总体保持了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972.
973.
西藏罗布莎康金拉铬铁矿区地幔橄榄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罗布莎蛇绿岩康金拉11号铬铁矿矿体的近矿围岩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分别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样品的年龄都非常发散:纯橄岩的时代跨越早白垩世到太古宙,年龄125.6±2.6~1791±23Ma,4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0.0±2.8Ma(2.1%)。而方辉橄榄岩的年龄208.9±3.7~2770±44Ma,从晚三叠世到太古宙,2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值为209.7±5.2Ma(2.5%),锆石的复杂年代学结果反映该岩石经历的多阶段地质演化过程。激光拉曼分析显示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的锆石含磷灰石、长石和石英为主的地壳物质包裹体,暗示其地壳成因,记录了地幔经历了地壳混染过程。这些物质存在于由洋底扩张形成的蛇绿岩中,表明俯冲下去的大陆地壳物质在地幔循环中被运移到海底扩张脊并出露地表。结合我们在康金拉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发现的大量异常地幔矿物,可能显示了一个地壳物质俯冲至地幔,而后从洋脊回到地表的物质循环过程,佐证了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多期次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在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垭口架设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风等气象要素的日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弄冰川垭口气温日变化呈现升温快降温慢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8.1℃,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7月,其温度分别为-17.6℃和0.7℃;相对湿度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3.4%,8月最大1月最小;气压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年均气压值为497.1hPa,9月值最大2月值最小,其气压分别为501.9hPa和489.9hPa;冬春季的风速日变化比夏秋季大,年均风速为4.2m.s-1,1月最大8月最小,其风速分别为7.5m.s-1和2.5m.s-1,全年盛行以偏南风和偏北风为主,约占全年盛行风向频率的75.2%. 相似文献
977.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来自硫、铅、碳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大型镁质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b-C-H-O同位素分析,对嘎拉勒铜金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矽卡岩型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_(V-CDT)值在硫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4.4‰~6‰,有少许样品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嘎拉勒矿床硫同位素主要以幔源硫为主,有少量壳源的混染;(2)~(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38.427‰~39.008‰,~(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588‰~15.701‰,~(206)Pb/~(204)Pb变化范围为18.330‰~18.871‰,显示矿区铅同位素来源以造山带铅为主,少量上地壳铅相结合的特征;嘎拉勒矿床形成于碰撞的造山带环境;(3)含辉钼矿石英脉中δ~(18)O_(V-SMOW)值范围为12.2‰~12.8‰,平均值12.5‰,δD_(V-SMOW)范围为–103.3‰~–95.3‰,平均值为–99.3‰,δ~(18)O_(V-PDB)值范围为–18.1‰~–17.6‰,平均值为–17.85‰,显示受到大气降水加入明显;(4)矽卡岩中方解石C-O同位素测试结果δ~(13)C_(V-PDB)为–2‰,δ~(18)O_(V-PDB)为–15.1‰,δ~(18)O_(V-SMOW)为15.4‰,显示嘎拉勒铜金矿床碳酸盐为海相碳酸盐并经历了溶解作用。综合表明,嘎拉勒铜金矿床是由幔源成矿流体作用形成的,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与碳酸盐岩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978.
引言流动重力重复测量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的一种地震前兆观测手段 ,由于这一手段采用在固定测网、测线、测点上 ,每年在相近的时间内多次重复测量的方法 ,所以具有监测面积较大、工作速度较快、监测地球重力场时间域中短期异常效果较好等特点。新疆地震局自 1 978年 4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 ,共使用过三种类型的重力仪 :1 978~ 1 980年使用国产 ZSM- 、ZSM- 型石英弹簧重力仪 ( 1 981年停测选埋点 ,验收仪器 ) ;1 982~ 1 988年使用美国产沃尔登( Wordern)石英弹簧重力仪 ;1 987年至今使用中国地震局局管共用的美国产拉科斯特 ( L… 相似文献
979.
剥离断层—50矿床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晚期的拉张构造环境,在深断裂带或裂陷带两侧形成了各种不同层次的拆离滑脱,包括剥离断层。信江裂陷带南侧的F15剥离断层(系统)控制了50矿床的矿质来源,矿质沉淀及矿体定位。该断层是控矿的主导因素。文中还讨论了剥离断层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80.
阿吾拉勒山区中石炭统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吾拉勒山是天山地区伊犁小区的主要铁铜矿成矿区,但由于许多基础地质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制约了找矿工作的突破,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及采样分析,从沉积学特征,火山岩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该区中石炭世地层-东图津河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判别分析,证明其形成于岛弧及其周围海盆,本区的沉积型铁矿床的规模不可能很大,但却可以很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