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对文化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揭示,有助于我们认识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人作为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中心,为测绘工程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从文化层面分析了测绘工程文化的组成和结构,用文化整体性的观点观察、分析和思考了测绘工程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测绘工程文化建设的基...  相似文献   
32.
一、资本、文化资本与资本化概念及相关论述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资本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运动。也就是通过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33.
龚琳 《地理教学》2022,(12):24-26
在地理教学中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利于完善认知体系、培育核心素养、推进课程思政。本文以新课程地理教科书为载体,通过顶层引领、思维深化、观念培养、行为塑造四种路径,对地理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融合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4.
在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中毛泽东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种文化氛围 :190 2年入家乡私塾置身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1910年入湘乡高等小学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熏陶 ;1918年 6月到北京后才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逐步完成世界观的转变。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 192 0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践诠释和文化解读相统一的过程。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求真务实--就是要敢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导实践。求真务实-就是要抓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服教务主义、本本主义和僵化观念,勇于回答和解决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求真务实-就是要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积极投身于“三个代表”的实践中。求真务实--就是全面而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变成"群众手中武器"。农民作为中国的主要群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目标,农村地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的场域。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有效的在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38.
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理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中心研究课题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从发展观点来认识地理学。再则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地域差异性。本文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和西方及苏联两大中心的主要地理思潮加以分析,说明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3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基层组织都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基层组织执行力、战斗力、源动力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0.
能动性视角下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的研究框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理论对劳动力地理的研究经历了从阶级斗争地理到劳工地理的转变。阶级斗争地理强调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发源于资本主义阶级斗争,劳工地理研究则将劳动力视为与资本一样具有“时空修复”能力的行为主体,工人能动性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工人——农民工群体,随着社会进步和代际变迁,其在权益焦点、表达方式及实践效能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不断以其特有的“时空修复”改变既有的劳动关系和塑造自身的经济地理景观。论文将研究视角接续到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中,尝试构建能动性视角下的中国新工人空间生产研究框架。能动性视角是一种批判性视角,在日常空间实践过程中,抗争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融入的生活政治和创造的身份政治构成新工人空间生产的能动机制,并在全球化、在地等外部机制推动下,三元机制互动形成新工人感知空间、构想空间、生活空间等3类空间生产的基本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社会关系格局和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重构。最后,论文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新工人空间生产的机制及其经济地理重构的关系研究、新工人能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新工人能动性与地方劳动力市场管制体制的互动研究、乡村回流劳动力的能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