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4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2402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828篇
地质学   4782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饱和土粒间毛细水作用是其基质吸力的主要来源.本文基于二维非连续变形分析算法(DDA),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不同饱和度下毛细水分布状态及计算土水特征曲线的扩展DDA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反复迭代的方式来计算出不同饱和度下毛细水弯液面的半径,并利用圆心轨迹交汇法确定粒间毛细水弯液面与颗粒的搭接位置,从而确定各个颗粒表面被毛细...  相似文献   
32.
土的组成、结构与固化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土的组成及其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土固化基本原理就是强化土颗粒间结构连结 ,改善颗粒接触 ,提出由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同相接触是提高粘土体系强度的关键技术 ,并总结了土固化的几个重要技术途径。对目前采用最多的土固化方法———土壤固化剂法进行了分析 ,对几类土壤固化剂及其机理进行了阐述。对固化土收缩开裂、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等几个影响固化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3.
基于化学热力学的饱和指数模型求解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饱和指数SI是反映水环境中矿物溶解/沉淀状态的重要参数,而水溶液中络合物的存在对SI值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计算络合物的含量,可提高水-岩作用SI模型的计算精度。依据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作者扩展了活度系数计算方程、优化了阀值的选取、并改进了输出结果。结合某工程实例,与传统算法做了比较,证明该模型的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结果亦与实际情况更相符。  相似文献   
34.
在初始剪应力作用下,土体会表现出不同的动力特性。通过对汶川重塑粘土的循环三轴试验,对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粘土动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破坏标准、初始剪应力和振动频率对饱和粘土动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应变破坏标准为应变值2.5%或转折应变能比较真实的反应土体破坏情况。通过引入地震荷载下土体等效破坏振次,计算得出了不同地震震级下饱和粘土动强度参数,从而为地震荷载作用下粘土地基稳定性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初始剪应力和振动频率对饱和粘土的动强度有显著影响。相同振动次数下,初始剪应力越大,土体达到破坏所需的动应力越小,动强度参数也越小,初始剪应力的存在降低了土体动强度。相同振动次数下,振动频率越高,土体达到破坏所需的动应力越大,动强度参数也越大,土体动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35.
陈浩华  黄铭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6,27(10):1819-1822
作为提高锚固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端头扩大型土锚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介绍了端头扩大型锚杆的各种扩孔方法,重点阐述一种新型的船锚式注浆张开型土锚。带有锚抓的新型土锚,不需要专门的扩孔机械,在注浆作用下能连续完成端头扩张与灌浆,具有施工方便、锚固面大、效果好等优点。通过对土锚进行张开试验,证明了在上海等软土地区通过灌浆压力使锚抓张开并形成扩大头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36.
考虑桩端刺入沉降的桩土自平衡式复合地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鹏  杨光华 《岩土力学》2012,33(2):539-546
复合地基的本质是增强体与地基土通过变形协调共同承担上覆荷载。褥垫层的设置起到了协调桩土变形的作用,但褥垫层工作性状及变形特性尚不明确,其厚度设计仍然参考规范依靠经验判断,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作用。目前复合地基设计通常采用褥垫层调节桩土变形,而忽略了桩端刺入沉降协调桩土变形来发挥地基土的承载作用,为了利用桩端刺入沉降协调桩土变形,充分发挥桩间土承载的作用,减薄褥垫层或不设褥垫层并减小设计桩长,以期降低地基处理费用,实现桩土共同承担荷载的目的,建立了通过控制桩端刺入沉降协调桩土变形的自平衡式复合地基设计方法。通过与褥垫层方法对比以及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更好地发挥桩土承载作用,为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8.
董建国  陈祥达  袁聚云 《岩土力学》2007,28(Z1):263-266
各种工程事故表明:现有的土力学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应变局部化问题,故不能解释这些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变局部化和剪切带形成的研究成为国际土力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数值模拟是研究剪切带形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数值模拟中首先进行剪切带形成条件的研究,接着考虑土质不均匀性的影响,引入弱单元和强单元,进行弱单元与强单元影响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一、常见桩类型 (一)摩擦型桩 1摩擦桩 外部荷载主要通过桩身侧表面与土层之间的摩擦阻力传递给周围的土层,桩端只承受部分荷载,一般不超过10%。如打在饱和软土地基和松砂地基中的桩。这类桩基的沉降较大,稳定时间也较长。2.端承摩擦桩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桩的端阻力和侧摩阻力都同时发挥作用。如穿过软弱地层嵌入较坚实的硬黏土和砂、砾持力层的桩。  相似文献   
40.
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是海上风电工程设计中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孔压静力触探测试(简称CPTU)无法直接测得黏土强度,但其所提供的锥尖阻力、侧摩阻力以及孔隙水压力与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存在映射关系,国内外基于CPTU已经演化出多种解释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基于滨海某海上风电项目,开展了原位CPTU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固结不排水(CU)、固结快剪(CQ)以及船上微型十字板剪切(MVST)试验,对已有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校验,分析发现需根据区域场地情况对其中经验系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计算精度。研究基于CU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例对原有公式中经验参数进行优化修正,最后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修正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利用改进后的修正预测模型可使江苏地区海域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