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616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1343篇
海洋学   658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3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有关埃达克岩实验应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非常重要,是花岗岩(和埃达克岩)理论创新的源泉之一。近年来,国内在埃达克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个领域,中国在国际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虽然得到的认识并不相同,这是很正常的。本文讨论了与埃达克岩有关的一些实验研究问题,认为:1下地壳底部是缺水的,花岗岩是在缺水条件下部分熔融的,应当慎重对待在饱和水和有水加入情况下的实验结果。2要注意残留相组分中是否有斜长石出现,不能只关注石榴石,石榴石与斜长石配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3 1.0 GPa压力下石榴石出现线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它只表明与之平衡的熔体是贫Yb的。但是,贫Yb的花岗岩不只是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也贫Yb,因此,还需要考虑斜长石消失的情况,如果石榴石出现而斜长石消失了,熔体是埃达克岩;如果石榴石出现而斜长石没有消失,则熔体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由于国外没有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概念,因此,对国外某些在1 GPa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资料应当仔细鉴别,也许其中有一些熔体并非埃达克岩,而是喜马拉雅型花岗岩。4相变反应不同于部分熔融反应,不能把相变反应的结果解释为部分熔融的结果。相变反应是在温度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是产生花岗岩的主要方式;部分熔融反应主要是在温度增加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发生的,是产生花岗岩的主要方式。5实验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与榴辉岩平衡的熔体是埃达克岩,因此,埃达克岩的真谛可能就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源区有石榴石无斜长石。只要符合这个标志,与其平衡的熔体必然是高Sr低Yb的;只要符合这个标志,与其平衡的熔体必然是在较高的压力下形成的。高压可能就是埃达克岩最重要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异育银鲫气单胞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异育银鲫体内分离到5株可疑菌株,经API 20NE细菌生化鉴定,YCS07-03和YZ07-11株鉴定率为99.2%和99.3%。注射感染中5×108 CFU.mL-1剂量组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12 d死亡率100%。菌株在营养肉汤培养液中呈均匀混浊状;在营养琼脂平皿中呈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呈光滑灰白色菌落,YZ07-11株出现透明的β溶血环;在TCBS培养基呈黄色菌落;在SS和麦康凯培养基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扁平菌落。经负染电镜观察,菌株两端圆,呈直杆状,无芽孢,极生单鞭毛,菌株大小(短径×长径)分别为1.53μm×2.71μm和0.80μm×2.12μm。菌株经生化实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氟沙星、复合磺胺、氟嗪酸、洛美沙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均产生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为中度敏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青霉素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23.
泥质砂岩复电阻率的频散特性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孔隙流体特性的岩石复电阻率频散实验,是复电阻率测井资料评价水淹层和低阻油层的岩石物理基础。通过水驱水、水驱油、油驱水的岩石复电阻率频散特性的实验研究,发现泥质砂岩的复电阻率频散特性受含油饱和度的影响较大,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异相电阻率,受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更小;与含水泥质砂岩相比,含油泥质砂岩的相角相对较大,且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含水岩石和含油岩行在频散特性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岩石频散特性发展起来的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油水层。  相似文献   
124.
地震前兆时空非均匀性指标Cv值的实验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双向加载条件下,对两种构造和介质不同的岩石标本进行变形实验,测量了标本表面不同部位的应变.在此基础上,利用王晓青和陈学忠等提出的描述地震前兆非均匀分布的参量————Cv值,分析了标本变形失稳过程中应变异常的分布,以期从实验角度检验Cv值方法并探讨其物理意义.研究表明,Cv值的变化与岩石变形特征的变化有关,是描述前兆分布非均匀性的一种有效指标;Cv值在失稳发生前先异常上升,然后下降,并在Cv值恢复过程中或恢复后伴随着失稳事件的发生.因此,Cv值是一种有效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5.
在地图的色彩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色彩单独使用的效果,而且要考虑地图上各要素的色彩配合,即各种色彩在图面上的整体感受效果。电子地图由于有极大的色彩选择空间,背景色也不局限于白色,因而选色、配色比纸质地图更加复杂。用哪种颜色作为背景色视觉效果较好?图面上各要素的色彩如何配合?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设计了电子地图的一个色彩感受实验——色彩配合实验,利用自编的电子地图视觉感受测试软件(TEVP)进行了实验,文中介绍了该实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6.
通过对不同沙源供给条件下各种砾石床面的风沙流结构、床面风蚀及堆积沙量变化的风洞实验,结果表明,风沙流结构是判断戈壁风沙流饱和与不饱和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同的戈壁风沙流结构对床面输、阻沙特性具有不同的指示意义。近地表0~6 cm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决定了床面的输、阻性质,而6 cm以上的风沙流结构反映了风力对沙物质的输送状况。沙源供给的丰富与否,决定了风沙流的饱和程度,以及风沙流在砾石床面产生的蚀积状况。同等风速条件下,饱和风沙流的输沙率是非饱和风沙流输沙率的2~8倍。在饱和风沙流情形下,床面过程总体以积沙为主,且随风力的增强,床面积沙量急剧增加。在不饱和风沙流情形下,砾石床面总体以风蚀和输送沙物质过程为主,风沙流结构在0~2 cm高度内反映出砾石床面具有明显的阻沙功能,在2~5 cm高度上出现最大输沙值。  相似文献   
127.
辫状河三角洲是一类常见的沉积体系,也是一类常见的油气储层,其沉积特征、沉积演化过程及内部结构一直受到沉积学研究的关注。为明确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演化过程及生长演变规律,笔者等通过水槽实验模拟辫状河三角洲在平缓的水下底形上逐步发育的过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延时拍照等手段进行精准的沉积地貌监测和定量沉积学分析。研究表明:(1)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三角洲的规模、水流分散样式、沉积体表面地貌特征及沉积物分布样式存在阶段性差异,可据此将实验辫状河三角洲的演化分为3个阶段。(2)在最初阶段,辫状河携带沉积物直接入“湖”堆积并形成朵状河口坝,入“湖”水流无明显的水道化特征,随着朵状河口坝逐渐堆积露出水面,三角洲平原初步形成,平原上河道开始分流并导致后续河口坝转变为连续的弧形坝分布于先期沉积体周缘,这一阶段三角洲平均半径快速增加;进入第二阶段后,三角洲平均半径增速减缓,供给河道进入三角洲平原后形成1~2条主干分流河道与多条次级分流河道,并在主干河道河口区形成弧形的前缘朵体;到第三阶段,三角洲平原面积已经较大,其平均半径增速进一步降低,平原上分流河道的分叉性更强、宽度更小,不同分流河道规模...  相似文献   
128.
防风林带结构是影响防风效能的主要因素。建立不同宽度、不同株行距林带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之间的统计模型,可以为防风林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风洞实验,在11 m·s-1风速下,对4种宽度、5种株行距林带的背风面0~10H(H为林带高度)的风速进行测定,采用曲线参数估计法、傅立叶模型、SSF模型(Sum of Sin Functions),构建了不同结构林带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间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傅立叶模型拟合不同宽度林带的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的关系效果最优,可决系数(R2)均在98%以上;SSF模型拟合不同株行距林带的防风效能与林带后距离的关系效果最优(R2>0.98)。根据构建的统计模型,风速为11 m·s-1左右时,林带宽度8 m(两行一带)的防风林的防风效能存在明显优势;5种株行距的林带中,株行距为8 m×8 m的防风林带本试验条件下防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9.
超声波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超声波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粉碎效果、存活率及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表明:在400W处理30s后再用200W处理60s,海带配子体克隆簇状体的粉碎效果较好:培养7天时细胞日生长速率为0.157;大量扩增7天雌、雄配子体克隆的鲜重增重最大为3.470g:培养14天雌性配子体克隆发育率为52.1%。可作为一种快速、高速、简便的粉碎海带配子体克隆簇状体,制备单细胞悬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0.
海水养殖池海洋原甲藻水华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海水养殖池塘实验围隔中海洋原甲藻水华暴发前、后水化条件的变化,得出了如下结果:海洋原甲藻水华一般多发生在连续晴朗的天气,而常在阴雨天气崩溃;从水化条件方面来说,该藻水华也常发生于NO3-N浓度以及N/P比较大时。在扁灌等绿藻类与海洋原甲藻交替成为优势种时,可以利用水体中Ch1。总量及Ch1.b、Ch1.c之间 的波动情况来反映该水华的发生与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