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081篇 |
免费 | 8011篇 |
国内免费 | 41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85篇 |
大气科学 | 6061篇 |
地球物理 | 3053篇 |
地质学 | 20096篇 |
海洋学 | 2577篇 |
天文学 | 96篇 |
综合类 | 2390篇 |
自然地理 | 26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837篇 |
2023年 | 1280篇 |
2022年 | 1627篇 |
2021年 | 1684篇 |
2020年 | 1477篇 |
2019年 | 1491篇 |
2018年 | 1029篇 |
2017年 | 1047篇 |
2016年 | 1212篇 |
2015年 | 1324篇 |
2014年 | 1968篇 |
2013年 | 1631篇 |
2012年 | 1779篇 |
2011年 | 1816篇 |
2010年 | 1631篇 |
2009年 | 1659篇 |
2008年 | 1618篇 |
2007年 | 1326篇 |
2006年 | 1239篇 |
2005年 | 1247篇 |
2004年 | 1027篇 |
2003年 | 1001篇 |
2002年 | 824篇 |
2001年 | 822篇 |
2000年 | 823篇 |
1999年 | 762篇 |
1998年 | 679篇 |
1997年 | 724篇 |
1996年 | 590篇 |
1995年 | 591篇 |
1994年 | 524篇 |
1993年 | 422篇 |
1992年 | 404篇 |
1991年 | 317篇 |
1990年 | 266篇 |
1989年 | 174篇 |
1988年 | 89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41.
已有的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表明南中国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存在天然气水合物,2007年钻井和取样结果证实其以细颗粒均匀存在于水合物稳定带内,但区域分布范围极不规则.由于测井记录长度和取样深度的范围有限,天然气水合物垂向分布特征难以确定.为了深入了解此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深度上的分布规律,对SH7井的多种测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地震反射特征建立联系,得到三个主要的沉积物性变化层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叠后数据的伪井约束反演,结果表明在已证实的含水合物层之下还存在高速层.而AVO叠前正演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地震数据对比表明,研究区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可能由含水合物沉积物与饱水沉积物的薄互层组成,这就意味着在取样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深度之下,很可能存在另一个含水合物层. 相似文献
242.
本文根据1949—1959十年来欧亚地区500毫巴长期天气过程的资料,研究冬半年各类天气过程的持续时间及其转变受太阳粒子流辐射的影响问题.粒子流辐射侵入地球区域的时间用我国佘山地磁台的资料来确定.结果指出,在太阳粒子流辐射加强时,一般可使欧亚地区经向过程延长,并使各类天气过程的转换表现出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243.
根据影像中地物光谱曲线的小波特征点确定地物识别的合适光谱分辨率,通过融合原先若干窄波段生成具有适合地物识别光谱分辨率的宽波段数据,达到降维高光谱数据的目的。文中对hyperion影像进行坏线和Smile效应去除,经过FLAASH大气校正,得到155个波段。对提取的八类地物的样本平均光谱进行DB4小波分解,计算小波细节系数方差;以小波细节系数信息熵作为特征点,得出不可渗透表面、居民地、水田、裸土4类地物识别适宜光谱分辨率为80nm,其余地物识别适宜光谱分辨率为160nm。以窄波段间的活跃度为指标进行融合,生成降维后的宽波段分别是21个波段和11个波段。8类地物在3尺度和4尺度下的分类结果说明降维影像能满足应用需求,提出的降维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44.
近百余年上海气温变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1873—1990年上海的年、冬、夏平均气温资料,并利用1956—1990年其郊区气温资料,对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的影响作了处理,重建了近118a的上海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北半球气温变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的气温变化有其明显的阶段性、跃变性和周期性。近百余年上海气温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北半球相似,呈缓慢变暖趋势,但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有差别,尤其近20多年来的变化与北半球不一致,没有明显的增温现象。 相似文献
245.
贵州省黔北地区铝土矿钻探工艺运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黔北铝土矿地层复杂、矿体埋藏深度变化大,矿石结构多样性。如何在铝土矿矿区的勘查中,提高勘查钻探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佳的勘探经济效益,是钻探施工首先应考虑问题。在长期的钻探施工的生产实践中,针对黔北铝土矿不同地层条件及矿物特征等特点,从设备选型、钻探工艺技术、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采用了综合治理的方法,在实际钻探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查效果,极大的满足了地质勘查对钻探施工质量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提出最佳的优选工艺技术措施,以便铝土矿矿区的勘查施工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246.
247.
根据野外调查和近几年勘查资料,对区内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及控矿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内生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认识到本区的“构造作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三者为同期,总体上构成扬子地台西南边缘一条规模宏大的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构造-岩浆-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成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248.
249.
大别造山带地壳泊松比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带—来自宽角反射与近垂直反射剖面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