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1篇
  免费   8155篇
  国内免费   4060篇
测绘学   2285篇
大气科学   6060篇
地球物理   3053篇
地质学   20091篇
海洋学   2577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2390篇
自然地理   2684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832篇
  2023年   1280篇
  2022年   1627篇
  2021年   1684篇
  2020年   1477篇
  2019年   1491篇
  2018年   1029篇
  2017年   1047篇
  2016年   1212篇
  2015年   1324篇
  2014年   1968篇
  2013年   1631篇
  2012年   1779篇
  2011年   1816篇
  2010年   1631篇
  2009年   1659篇
  2008年   1618篇
  2007年   1326篇
  2006年   1239篇
  2005年   1247篇
  2004年   1027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824篇
  2001年   822篇
  2000年   823篇
  1999年   761篇
  1998年   679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591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422篇
  1992年   404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因提供多参量、压制深部异常突出浅部异常等优点,近几年航磁梯度测量在国内航空物探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AGS-863航磁全轴梯度勘查系统为依托,介绍了航磁梯度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现状,为了总结归纳航磁梯度异常与地下地质体的对应关系,设计了典型理论地磁模型,进行了大量正演模拟计算工作,并结合野外应用实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相比于总场异常,梯度异常在圈定磁性体方面更具优势;对于独立磁性体,垂向梯度的峰值精确对应异常体的中心位置,当模型走向延伸越长,主剖面异常的零值点越靠近异常体边界,主剖面的纵向梯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精确对应异常体的左右边界,垂直于主剖面的横向梯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精确对应异常的上下边界;对于组合磁性体,利用主剖面的纵向梯度峰值和垂直于主剖面的横向梯度峰值锁定的磁性体范围有所扩大,并且垂向梯度峰值向附近磁性体方向偏移;对比实测梯度数据与理论梯度数据,发现实测梯度数据存在明显的优势,可以在人文干扰识别、高频地质信息挖掘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这些工作可以为实测航磁梯度的野外数据获取者认识异常、鉴别异常和区分真假异常等提供参考,并为异常解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22.
通过对龙首山铀成矿带芨岭岩体铀矿床进行研究,认为该地区不同类型铀矿化,虽然含矿主岩不同,但是矿床形成过程具有类似性,即都属于断裂构造控矿,并经历了岩浆分异、岩体边缘富集、热液活动等地质过程,铀元素分异、迁移及富集机理也具有相似性.矿床所处的地球物理场亦可进行类比,通过深入研究对比3类典型铀矿床(硅质脉型、隐爆角砾岩型、碱性杂岩型)的地球物理特征,发现铀矿床一般位于强弱磁异常过渡地带偏弱磁异常一侧,电阻率断面图中多位于高低阻梯度变化带或中低阻区,电阻率平面图中多位于中低阻过渡带偏低阻一侧,认为电、磁强弱异常过渡地带偏弱场区可以作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23.
河南省嵩县前河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河金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位于马超营大断裂及燕山期合峪花岗岩体的北部.文章分析了矿床含矿建造和构造控矿因素,详述了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进而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24.
以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晋宁磷矿为依托背景,借助数字照相量测技术,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20与50两种矿体倾角赋存下,露转井工后,井下采场及其上覆岩层的位移与应力响应特征及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采场围岩及覆岩的变形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局部小范围微动、线性持续增大以及整体非线性剧烈垮塌3个阶段;(2)矿体倾角由20增至50后,边坡与地下采场围岩及覆岩的变形整体趋缓,采动影响范围小幅度缩减,沉降曲线则由非对称槽型变为碗型;(3)采场矿柱回收过程中,地下采场围岩及覆岩发生突发性失稳,呈现出明显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地压管理与边坡维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5.
隧道锚的承载性能是隧道锚设计和工程应用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隧道锚是底部大、上部小、呈倒塞体形的锚体结构,这一几何特征使得荷载作用下锚-岩界面产生附加应力。为探究不同加载阶段隧道锚承载部位和承载力的差异,通过分析各阶段附加应力变化情况建立不同加载阶段隧道锚承载力的表达式,并通过某大桥隧道锚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对所推导公式进行实例验证。发现:隧道锚的承载阶段包括初始阶段、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3部分,隧道锚的初始承载力取决于锚碇体自重,峰值承载力则与隧道锚的破坏形态、附加应力大小直接相关。某大桥隧道锚沿锚-岩界面破坏,其初始承载力为1540 MN,是设计荷载的7倍;峰值承载力为3080 MN,是设计荷载的14倍。现场缩尺试验揭露的隧道锚临界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分别为设计荷载的9倍和13倍。以上结果表明:(1)不同加载阶段,隧道锚-岩体联合承载力的部位、岩体参与抗拔的范围、夹持锚碇体的程度均不相同;(2)隧道锚承载力的阶段性由锚-岩界面附加应力的变化引起;(3)建立的承载力估值公式与现场试验吻合性较好,可用于指导隧道锚设计。  相似文献   
226.
锦屏县八瓢金矿是产于青白口系下江群地层中的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和褶皱、断裂构造。富集成矿的主要部位为含金石英脉与北东向断层交汇部位;富矿包产于断层上下两盘岩层发生牵引褶皱的地段。根据富集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提出了找矿探讨Ⅰ区、找矿探讨Ⅱ区和找矿探讨Ⅲ区,三个找矿前景较好地段。  相似文献   
227.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变化特征的认识。近30年(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呈“V”型特征,即1991—2011年浮尘天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2012年以来反转为上升趋势。塔里木盆地南部皮山—和田—策勒—民丰一线地区维持一个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且进入21世纪以来,盆地南部这一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东移至民丰地区,中心值为152 d。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近30年盆地持续2 d及其以上的浮尘天气占浮尘日总数的64.25%。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与策勒等地,甚至出现持续30 d以上的月时间尺度持续性极端浮尘事件。给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的沙尘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28.
宁夏香山砂(页)岩型铜矿,呈层状、似层状,主要产于泥盆系上统老君山组第二岩段(D3l2)上部.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黄铜矿.铜矿石中伴生银.成矿部位为内陆湖盆边缘带,成矿环境为强氧化向弱还原转变的地球化学环境.通过探讨砂(页)岩型铜矿的成矿环境特征,提出了该区铜矿的找矿标志.该地区铜矿正在评价勘探,外围找矿正在深入开展中.  相似文献   
229.
通过分析汶川M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GPS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M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SW或SSW向转为SWW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SSE向转为SW向。(2)汶川M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M4.5、阳曲M4.6和河津M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M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SW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  相似文献   
230.
利用甘肃省1981—2018年8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重点分析甘肃省不同落区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的气候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极端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河东地区的陇南、天水、平凉、庆阳一带,强降水中心集中在陇南的康县、徽县;按照降水落区,可划分为陇东型、陇南型、陇东南型和分散型4类。(2)甘肃7—8月最易出现极端暴雨天气,8月中旬最多,陇南出现时间早于陇东,且暴雨的夜雨特征和对流性特征较为显著,陇南和陇东南暴雨的夜雨特征较陇东更为明显。(3)近38 a甘肃极端暴雨过程存在2.5、5、10 a尺度的周期,其中2.5 a的周期振荡最明显。(4)甘肃极端暴雨天气与副高密切相关,暴雨落区与副高位置关系显著,陇东型还与北部高压脊底部的偏东气流有关,分散型还与南海的热带低压有关,陇南型和陇东南型还取决于高原短波槽的强度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