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696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31篇
地质学   1202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91.
广西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军  郑荣才  陈果 《古地理学报》2004,6(2):163-173
百色盆地东部田东坳陷那坤地区古近系那读组三段下部发育一套数米至数十米厚的湖相灰岩,岩石以浅灰色-灰色、含大量的螺蚌化石和具核形石结构为特征,间夹有薄层的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本文在实测地表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此套灰岩的岩石学特征。依据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标志以及沉积地球化学、测井相特征将湖相灰岩的沉积相划分为滨湖、颗粒滩、浅湖三个亚相以及灰泥坪、沼泽、颗粒坪、滩缘、滩核、滩间水道、灰泥浅湖、泥质浅湖等八个微相,并详细地研究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结合该灰岩的区域分布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格局指出沉积相主体属于浅湖的颗粒滩,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2.
增江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的AMS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约1Gt(1015g)的碳,其中40%为有机碳。然而,在海洋沉积物中却难以寻找到足量的陆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标记[1]。显然,陆地碳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乃至“踪迹全无”。河流有机碳可大体上划分为颗粒态(POC)和溶解态(DOC)两种基本类型。就全球范围讲,河流输送的POC和DOC在数量上相当或DOC略高些。但在一些高浑浊的河流,尤其是亚洲季风区的河流中,POC在有机碳中却占绝对优势。如珠江干流水体中POCDOC比值高达5.0左右[2]。因此,亚洲季风区河流中所搬运的POC对其注入水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深远。河流有机质的来源复  相似文献   
193.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采矿车行走的稳定性。文章选取Burger’s接触模型作为深海稀软底质的本构模型,对某海域海底稀软原状土开展室内三轴试验,通过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实际三轴试验,对稀软底质的Burger’s蠕变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同时依据标定结果改变相应参数,针对5种不同底质条件的工况,建立海底采矿车的数字仿真模型,模拟各工况下采矿车在不同行驶速度时的下陷深度。结果显示,下陷深度会随行驶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结果还表明,该区域海底稀软底质具有更高的黏粒含量(38.1%~48.4%)、含水率(88.13%~137.79%)和压缩性(压缩系数:1.86~3.73 MPa-1,压缩模量:1.26~2.13 MPa),具有更低的密度(1.3~1.5 g/cm3)和强度特性(贯入阻力:0.19~1.32 N,黏聚力:3.7~6.9 k...  相似文献   
194.
细粒含量对冰碛土抗剪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细粒组颗粒在浸水/降雨条件下产生迁移对冰碛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从西藏林芝市帕隆藏布嘎隆寺沟流域内采取冰碛土样品,进行7种不同细粒(粒径小于2 mm)含量情况下的冰碛土比重和相对密度的测试,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大型饱和固结不排水三轴(CU)实验。结果表明:(1)细粒含量对干密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细粒含量的冰碛土孔隙比大致相同,细颗粒对孔隙具有改造作用,不同细粒含量会引起孔隙结构的差异,从而导致冰碛土的结构差异,最终导致抗剪强度的不同;(2)细颗粒迁移导致冰碛堤坡脚和内部一定深度细粒含量较高,达到一定的量值时,抗剪强度明显降低,冰碛堤容易发生剪切破坏;(3)细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从中还可以反映出冰碛土结构控制的变化:粗颗粒控制→粗细颗粒共同控制→细颗粒控制。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冰碛堤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5.
为了明晰黏土矿物和盐分浓度在沉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物理机制,选取高岭土、膨润土及两者组成的混合土进行粒径分析试验、沉积试验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显示,盐分环境下高岭土和膨润土的平均粒径增大,部分黏粒组向粉粒组转化。高岭土在蒸馏水环境下和盐水环境下,最终都形成土-水的稳定分界面,但是絮凝稳定时间在盐分环境下更短。膨润土在蒸馏水环境下处于稳定的分散体系中,在盐水环境下迅速絮凝沉积。混合土在蒸馏水环境下,上部澄清层和下部沉淀层之间存在土颗粒的悬浮层,且该层的高度最终稳定;盐水环境下,混合土则迅速的发生土水分离。随着NaCl浓度增加,膨润土和高岭土的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因此胶粒组的絮凝行为对平均粒径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沉积特性。  相似文献   
196.
197.
198.
堆石料颗粒破碎是引起高土石坝变形的重要因素。在大坝填筑、蓄水期,堆石料的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均是变化的。通过大型三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应力路径和干湿状态对堆石料颗粒破碎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相同初始条件下,按不同应力路径达到同一轴向应变停机时测定的颗粒破碎率是不同的,等围压?3试验产生的颗粒破碎最大,等平均主应力p试验的次之,等最大主应力?1试验的最小,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颗粒级配演化规律是一致的。(2)相同初始条件下,湿样的颗粒破碎率明显高于干样,且二者的差距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干湿条件下的颗粒级配演化规律同样是一致的。(3)建立的考虑母岩强度的颗粒破碎率与塑性功的关系可以较好地统一描述不同应力路径及干湿状态下的颗粒破碎。该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复杂应力路径及干湿变化条件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9.
张凌凯  王睿  张建民  唐新军 《岩土力学》2019,40(7):2547-2554
为合理反映颗粒破碎对堆石料力学特性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堆石料在压缩和剪切作用下的颗粒破碎特性规律。通过引入压缩破碎和剪切破碎的相关参数,借鉴已有本构模型的合理定义,吸收临界状态理论和边界面理论的优点,发展了考虑颗粒破碎和状态相关的堆石料静动力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并阐述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模型不仅能够反映堆石料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低压剪胀、高压剪缩、应变软化和硬化等特性,还能够反映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的滞回特性和残余变形的累积效应。最后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分别对堆石料的静力三轴和循环三轴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所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颗粒破碎对堆石料静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0.
针对无黏性颗粒材料,开展了柔性边界双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下力链的数量、方向概率等随轴向应变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断加载使得游离的高应力颗粒有所减少,荷载更多的被力链承担;统计意义上,力链最大长度为9个颗粒。轴向±30o范围内力链概率随应变的发展与偏应力一致,而与其邻接的[40o,60o]和[120o,140o]两个方向上的力链概率随应变的发展与偏应力相反;双轴试样剪切破坏时有单剪切带和双剪切带两种模式,当[40o,60o]和[120o,140o]两个角度区间的力链概率有较大差异时,剪切带出现在力链较少的角度区间;当这两个角度区间力链概率接近时,试样中将出现两个剪切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